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CEO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他们通过政治、资本、产业和文化四个维度嵌入乡村社会,并与乡村其他治理主体协同合作,带动乡村致富。目前,乡村CEO面临着规则不明确、利益纠缠、主体离散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协同悬浮现象的出现。为此,需要构建乡村CEO与其他乡村治理主体的协同模式,这包括加强政策规范、明确利益分配、建立政务信息公开与内部沟通平台、提升乡村CEO带动致富的能力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嵌入理论;协同理论;乡村CEO;带动致富;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073-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role of rural CEOs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y are embedded in rural society through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olitics, capital, industry and cultur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rural governance entities to drive rural prosperity. At present, rural CEOs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ules, entangled interests, dispersed entities and insufficient capabilities,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collaborative suspension.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model between rural CEOs and other rural governance entities, which includes strengthening policy norms, clarifying benefit distribution, establish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nter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ural CEOs to drive wealth to help rural areas comprehensively revitalize.
Keywords: embedding theory; synergy theory; rural CEO; driving wealth; rural revitalization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核心。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强调“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1]。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需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中CEO(农村职业经理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够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与市场对接,从而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然而,乡村CEO如何与其他乡村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致富,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乡村CEO在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完善金融服务以及增强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乡村CEO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董杰等[2]利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分析表明,农村职业经理人能够显著提高合作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然而,他们面临集体产权不清、农户信任缺乏等挑战[3],以及外部市场和内部社会结构的阻碍[4]。李航[5]指出,乡村CEO与其他发展主体的互动不畅,影响了按照市场化思路经营村里的公司。尽管前人研究启发深远,但乡村CEO如何与其他主体协同致富的理论逻辑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基于嵌入理论和协同理论,从作用发挥过程的角度探索乡村CEO协同致富的行动逻辑与实现路径。
1 主体协同:乡村CEO嵌入乡村的逻辑起点
协同理论认为,“在系统中,如果其下属子系统能够紧密协调并彼此配合,子系统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该系统的整体性作用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6]。乡村CEO与其他治理主体包括乡镇(区)政府部门、村“两委”、村民等协同致富需要从目标共识、信任关系、资源互补和权责利均衡4个维度探究,如图1所示。
1.1 目标共识
多元主体协同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共同目标,达成乡村振兴目标共识是乡村CEO发挥作用的前提。县(区)政府及农业农村局负责招聘、选拔、培训和考核乡村CEO,确保其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地方政府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绩为目标;村“两委”负责村级事务和村民管理;乡村CEO在村“两委”支持下,整合资源、运营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并需优先考虑村民利益以获得认同和支持。村民基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行动,目标包括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维护集体利益和文化传承。尽管各主体目标各有侧重,但均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乡村CEO作为纽带,确保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平衡与实现。
1.2 信任关系
在乡村振兴场域中,信任关系是多主体之间基于对彼此可靠性和能力的依赖而产生的一种关系状态。各主体需相互理解与尊重,理解对方的角色、职责和期望,并尊重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达成一致的合作模式是关键,体现合作精神以实现共赢。政府与乡村CEO之间的信任关系表现在政府投入与相关目标实现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CEO是否能够满足村民期望、赢得村民信任。村民对政府的信任建立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推动乡村发展的基础上。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促进协作、知识和经验的共享,降低监督成本、对抗与冲突,提高资源配置和项目执行效率,增强乡村整体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乡村振兴项目持续运行。
1.3 资源互补
资源互补是指各方主体整合和共享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同目标。村“两委”和基层政府利用政治、人力、客户、财政和信息资源指导乡村发展;乡村CEO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如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专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当地产业规模化经营;村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特色农业产出。例如,乡村CEO可利用专业知识与村“两委”共同规划乡村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村“两委”了解本地资源和村民需求,乡村CEO提供规划和管理知识,共同推动产业经营和美化乡村建设。
1.4 权责利均衡
权责利均衡是指对权力的合法利用、责任的及时履行以及个体利益的合理追求三者间的平衡。在乡村治理中,乡村CEO、村“两委”和村民分别承担不同的权利和责任。乡村CEO拥有经营决策权,负责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并执行政府政策,获得相应经济回报。村“两委”有权决策和管理村庄事务,获得社会认可和政府资源支持。村民有自治参与权,负责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权责利均衡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民主、法治和公平,增强其创新和活力。
2 内容协同:乡村CEO嵌入乡村致富的逻辑维度
2.1 政治嵌入:与村“两委”和基层政府的深度融合
政治嵌入是指乡村CEO与基层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发展。其途径包括:一是在乡村治理方面的配合,乡村CEO协助村“两委”和基层政府开展村民工作,推动政策落实和活动实施;二是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配合,通过行动影响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三是在改善村民生活方面的配合,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四是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配合,通过改良技术、引入替代能源等方式减少对资源的开采与使用。
在正常的政治嵌入情况下,乡村CEO能够与村“两委”和基层政府保持良好互动,从而在乡村工作中获得支持和信任。但如果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无法建立,乡村CEO将面临较大困难。
2.2 资本嵌入:与村民开拓发家致富的特色品牌
资本嵌入是指乡村CEO通过资金投入、资源带动和技术转移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色。他们利用人脉和资源网络引入资金,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引入乡村,规划实施发展项目或开办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帮助乡村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收入。例如,壶瓶山镇南坪河社区的李群芳通过注册商标、推行电商模式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资本嵌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宜和壶瓶”成为特色农特产品品牌走进千家万户,2019年,其销量超过300万元。
2.3 产业嵌入:与企业、村民建立经济共同体
产业嵌入指乡村CEO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本土特色,连接村民利益形成经济共同体,创新产业链,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他们通过在乡村开办企业或工厂实现嵌入。具体来说,包括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深加工农产品,发展远程“云认养”农业模式;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结合教育和农业开展研学活动;利用乡村闲置房屋开展民宿业务。通常,乡村CEO不仅发展某个产业,而是融合一、二、三产业。例如,杭州余杭区通过聘用专业团队管理农业产业公司,盘活乡村资源,打造当地水稻品牌,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推广、市场营销。产业嵌入使村民自觉接受乡村CEO领导,紧跟步伐,获得感提升,增强对乡村CEO的支持。
2.4 文化嵌入:与学校、村落开创劳动致富的精神文化
文化嵌入是指乡村CEO通过活动融入并影响当地文化的过程,与村庄原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乡村文化具有传承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乡村CEO深入嵌入乡村文化的形式包括:加强村民情感认同,通过宣传介绍乡村CEO的工作和事迹,使村民在思想上认同和尊重乡村CEO;进行文化传承与教育,如开发乡村旅游、建立农耕文明博览园、开展研学活动等,让村民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改良当地民风民俗,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如桃花节、茶叶采摘等,宣扬劳动致富精神,转变不良观念,帮助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3 “协同”悬浮:乡村CEO嵌入乡村致富的局限分析
“当个人理性蔓延到公共利益层面时会产生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强烈冲突,法兰西学派将这种冲突视作协同破裂的‘离心力’”[7]。当“离心力”产生时,主体间协同将无法继续进行,已构建的协同框架也将破裂。
3.1 规则不明
规则不明是指在乡村场域中,相关主体的活动范围、行动方式没有明确规定的一种现象。乡村CEO、村“两委”、村民在乡村致富问题上的行动方式、协作关系等方面存在模糊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指导不够明确。乡村CEO作为新兴职业,缺乏针对性政策规定,其职权范围和行动缺乏规范。二是乡村CEO的培育仍在探索中。各地尚未形成统一的培育模式,存在培育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三是乡村治理主体间缺乏统一的协同关系模式和行动配合逻辑,缺乏制度约束。这导致乡村CEO在活动中难以明确应对问题,容易产生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例如,一些村庄为了快速发展采取过度开采资源等极端手段,最终导致环境恶化,村庄利益受损。
3.2 利益纠缠
在乡村治理与协同致富的过程中,乡村CEO与村“两委”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产生利益纠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权责界定不清晰,导致实际工作中的冲突;其次,资源、利益分配问题可能引发双方的分歧;再次,管理决策思维差异,乡村CEO倾向于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而村“两委”更注重传统利益和意愿,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冲突。利益纠缠实际上反映了乡村CEO的非正式权威与村“两委”的正式权威之间的较量,可能导致权力的争夺和冲突。这种情况下,村“两委”可能会限制乡村CEO的活动,将其置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乡村CEO则可能会试图扩大自身的政治活动范围,导致对村“两委”正式权威的干涉。
3.3 主体离散
主体离散指的是主体之间相互猜忌、彼此不信任,各自行动分散、各自为政的一种关系状态。这种情况下,乡村CEO可能拒绝与村“两委”进行合作,村“两委”则可能对乡村CEO存在猜疑,刻意阻止其使用资源。同时,部分村民对上级政权也存在不信任,导致他们拒绝接受乡村CEO的指导和村“两委”的引领。主体离散的形成因素包括沟通不足、矛盾未能及时解决以及未能实现共同目标。这些因素导致了主体间的情感间隙和信任缺失,阻碍了乡村治理与协同致富的有效展开。
3.4 能力不足
乡村CEO协同致富能力不足的表现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不足、拉取外部资源能力不足以及协同管理能力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乡村CEO的选拔缺乏强制性规定,使得其个人能力与乡村自然禀赋匹配不合理。部分乡村CEO缺乏威望,导致在工作中遭遇村民的拒绝与抵制。此外,一些乡村CEO虽然“生于斯”,却缺乏与乡村文化相契合的能力,因长期“离土”而与乡村脱轨,进而影响了其在乡村的工作表现。这些问题导致乡村难以形成经济共同体,使得在政策导向良好的情况下,乡村也难以获得城市资源的支持,进而影响了乡村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成果。
4 协同路径:乡村CEO嵌入乡村致富的模式选择
4.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行动规则
首先,国家应出台支持乡村CEO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免受不公平市场竞争和行政干预。地方政府应构建动态管理和评定体系,对乡村CEO进行绩效评估,并为表现突出者提供荣誉称号和奖励。其次,乡村CEO应与村“两委”、村民等制定合作规则或建立合作框架,明确合作目标、原则、方式和流程,并通过定期沟通和联合行动促进信息交流和问题讨论。最后,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赋予协同主体相互提醒和监督的权力,对不遵守规则者进行处罚,以确保活动符合政策规范。
4.2 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利益分配
首先,通过政策明确乡村CEO、村“两委”和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与利益分配。乡村CEO专注于全面经营管理村庄资源,确保经济事务的专业化处理;村“两委”负责行政工作与项目监督;村民则参与决策,并监督各方工作,维护乡村公平和民主氛围。其次,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协同致富的合力。在资源分配中,邀请多方代表参与决策,细化资源及利益的分配方式。同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减轻单个主体的压力,应对潜在风险。
4.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团体凝聚力
首先,建立乡村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农村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信息服务。乡村CEO需对平台内容进行管理,确保信息的规范和透明度。其次,建立沟通协同机制,乡村CEO需深入乡村,加强与各主体的沟通与交流,召开协商会议,及时传递重要信息,促进友好关系的建立。最后,建立反馈与报告机制,乡村CEO需定期向各主体报告工作进展及后续发展计划,为村民提供反馈渠道,收集意见,推动项目改进。
4.4 提升乡村CEO带动致富的能力
首先,优化乡村CEO的选拔机制,确保其具备领导乡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地方政府应建立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鉴别,选拔出能与其他主体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
其次,加强乡村CEO的专业培训和文化教育,提升其管理思维和经营手段。地方政府应开展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提升乡村CEO的专业技能,同时带领其了解乡村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方案。
最后,加强对乡村CEO的跟踪调查和数据分析,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建立乡村CEO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其工作表现和贡献,鼓励其从事长期有利于本地社会发展的产业振兴工作。
5 结束语
乡村CEO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协同”悬浮现象常见于相关主体之间的规则不明、利益纠缠、主体离散、能力不足等问题。国家需通过培育乡村CEO自身能力、完善选拔与培养机制,并明确相关政策,规范乡村CEO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和行动规则。同时,村“两委”、村民和基层政府也应支持乡村CEO的工作,并协助其嵌入乡村。乡村CEO需积极与其他主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协同共生体系,推动乡村致富,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1-1).[2024-04-18].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186/202 402/content_6934551.html.
[2] 董杰,陈锐,张社梅.聘用职业经理人改善了农民合作社绩效吗——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20(3):117-127.
[3] 吴一凡,徐进,李小云.城乡人才要素流动:对接现代性的浪漫想象——“乡村CEO”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23(1):144-151.
[4] 徐进,李小云.“人才回乡”:乡村人才问题的历史叙事与现实遭遇[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6):155-164.
[5] 李航.冲突、诊断与弥合: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的村庄经营——以“职业经理人入村”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23(11):113-123.
[6] 哈肯.H.高等协同学[M].郭治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7] [法]米歇尔·克罗齐耶,埃哈尔·费埃德伯格.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M].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