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现状及改进举措

2024-09-25 00:00:00王欣雨叶晨玉周思琦刘佳欣张瑞希张党利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广与发展,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不仅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形成稳固的经济产业链,使得人均GDP持续健康的增长。目前,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已经发展到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的状态。通过对模式的发展背景分析,对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思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进行探究,可以为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观的建议,从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高效的发展,为增强农业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农产品;农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052-05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s vigorous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Hanzhong'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model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model will not only improve farmers'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form a soli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chain. Make per capita GDP continue to grow healthily. At present, the Hanzhong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model has developed to a state where it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model, deeply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model, and explor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consider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zhong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model, thereby promoting the modern Th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will contribute its part to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power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model;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agricultural product; agricultural policy

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构述是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基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汉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向前蓬勃发展着,这使得农民、农业园负责人及政府间形成了更为新颖且高效的关系,且促进了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地响应了国家政策。发展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一是汉中市农村人口基数大,二是由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的特质决定,三是汉中市具有较为良好的土地环境及产业园构建品牌及农产品,因而,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研究,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的背景

1.1 农旅产品趋于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

汉中市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茶叶、稻米、柑橘和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创新培优特色产品,以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为抓手,实现了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新突破。2023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汉中召开,共吸引了全省273家农产品企业参展,全国37家采购商现场采购[1],从而农旅产品市场化发展逐渐稳健。且加强品牌建设,创建“味见汉中”、洋县“朱鹮”系列、“有机黑米”、“宁强核桃”、“城固猕猴桃”和“汉中仙毫”等特色品牌,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销量、吸引游客、助推当地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牵头打通电商市场,引进京东、阿里、供销e家等线上平台,扩大线上销售渠道,桔园镇还建立了“桔园镇网络达人宣传推介直播基地”对农副产品进行推广,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但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旅产品常常会因为精于绿色化、品牌化和市场化,从而疏忽了质量。并且,由于食品质量检测标准、品牌认证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农旅产品质量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品控不到位等问题。

1.2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局限于各主体间关联

随着汉中近几年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愈来愈注重与乡村振兴接壤[2],从而各类典型的农业园模式对汉中市农业园后期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譬如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留坝生态观光农业等。

不过,汉中市虽然近几年农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有各贫困县、区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地散布在各处,各主体(包括农户、企业和基地人员)间通信技术仍不先进[3],进而使得农民没有机会去学习较强实践能力的农业知识,也让各主体之间的资源不互通。

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各主体间难以达到平衡,从而前期发展迅速会导致后期弊端暴露,从而使得农业园示范能力被削弱。

1.3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创新发展不容乐观

汉中市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础模式上不断创新发展,推动实现模式的本土化,与汉中的实际情况深度磨合,并涌现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典范,如“互联网+有机农业”洋县双亚模式、“农旅跨界”留坝模式[4]。这些模式不同程度地结合了企业、品牌、“互联网”等的优势,形成了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园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但是,汉中各个农业园的模式创新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导向型的“汉中康田”模式和“北京顺鑫”模式,实际上未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对先进的生产技术、运营经验的学习不够深入,在生产过程中对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转化率较低。同时,未能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影响力等隐形资源,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宽市场。

1.4 政策保障与农业园未来发展留有较大空间

自汉中市开始创建和推广现代农业园区以来,始终围绕党的精神,紧跟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列为全市“五大园区”建设之一,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和任务,予以强力推进。并依据本地现实情况相继出台了《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汉中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促进全市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支持性文件。紧紧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农业[5]。

但随着农业园的迅速发展,政策的滞后性也逐渐显现了出来,现代农业模式结合各类创新形式,并成功与“互联网+”类产业接壤,但政策仍停留在传统阶段,相关支持性文件层出不穷,却与现代的农业模式发展存在一定的壁垒。

1.5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朝着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的通知》中,汉台区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这也是陕南首家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相关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了解到,截至2023年5月29日,汉中市112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油菜收获104万亩,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占据65%以上[6]。各园区对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也逐渐提高。例如,利用无人机、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采用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等。

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技术运作体系的持续发展,传统的管理体系所具有的弊端逐渐被暴露了出来,汉中相关农业园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注重单方面技术体系的运作,从而使得管理运作体系超负荷运转,传统管理体系与技术的发展难以兼容,后续发展还需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2 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汉中市各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总体上以“绿色循环”为主旨,近几年的发展势态较高,但其仍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2.1 农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农业产业园主要将生产的产品品类聚焦于农产品和旅游业衍生类纪念产品,因而农产品的质量监管[7]也是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褒贬不一的情况,汉中柑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随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年来,汉中有关于重金属侵入农地,“菜篮子”安全话题频频登上舆论焦点[8],此类检验与舆论使得客户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运作也遭到了反噬。这样的疏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旅客对农旅产品的信赖度,农民也会对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失去信心。

并且,在各个区县虽然农旅产品数量丰富,但是质量并不高。规划开发时对旅行中各个点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缺乏思考,后期管理运行中经验不足,对营销宣传、游客体验感等方面的细节把握不足。从而导致了农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2.2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示范引领作用有限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种养类产业园模式的发展比较依托农民的种植观念及创新观念,且汉中种养类产业园占据产业园总数比例较高,因而农民对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典型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种养类模式[9]存在运作数目高但不精良的问题,因而其示范引领作用也不够突出,而高新技术类产业园模式[10]虽然有典型的代表,但其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示范带动能力也是十分有限。

2.3 农民对新型农业产业园模式的认识不足导致旧模式与新模式的融合度不高

中国传统农业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立体系,并以家庭为单位世代传承,十分稳固。但随着现代农业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管理方式逐渐深入到田间地头,而农户主体多是老一辈人,缺乏现代农业知识的学习,且受传统思想惯性的影响,使得新技术、新知识、新模式在农户间的传播学习受阻。另一方面,汉中农村人才匮乏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陕西省以及汉中也有关于农学方面培养的毕业生和技术人才,且国家出台了对人才回乡的激励政策,但极少有大学生愿意留在农村,大家都更愿意去往一线城市发展,导致乡村农业人才流失,使得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缺乏带头人,所以农户们对于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效益以及稳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

同时,即使在政府的鼓励下新的技术和模式得到推广,但仍处于“示范”阶段,农户是否运用以及是否正确运用于生产过程有待商榷。除此之外,农户对当下火热互联网技术运用的认识也只是浮于表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仅停留在直播、电商等手段,窄化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农业”广义上是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农业,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目前汉中各区县现代产业在这方面的运用较少,甚至于尚未发展。由此观之,旧模式和新模式的融合仍然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2.4 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进入到市场经济后,难免会与各类竞争对手产生摩擦,为了更快地使其适应市场,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相关的政策制度理应于模式发展前制定完善。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理念后,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在汉中乃至全国各行各业开始迅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开始渐渐显现出来,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一部权威性政策《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政策》,但之后我国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方面的立法却停滞不全,虽然近几年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与其发展相比,仍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滞后性。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发展规范化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合理化,仍然得不到改善。

近年来,虽然汉中市相继出台了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相关的辅助性政策,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却少之又少,尤其在“互联网+农业”模式方面的法规极其不完善,农民在模式发展的催促下,将农产品通过网络带给顾客,但由于汉中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农民、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维系度仍然处于低迷形式,这样的发展环境对于汉中的产业园农民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2.5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管理运作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管理体系[10]难以追赶上产业园模式的技术发展,大多数农民都采用传统的管理体系,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机械化生产、“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势态下,这样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且难以实现农民对新模式下的期待效果。对于汉中市的产业园而言,由于生产设备陈旧、缺乏管理经验和有效组织形式等问题,其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从而不仅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潜力发展,同时也影响产品的量和生产效率。

且由于模式运作的滞后性,农民在选择创新型产业园模式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复性融合的情况,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与产业园模式相关的主导产业也会由此引发同质化较严重的问题。农民之间缺乏良好的管理运作体系促进交流,以及对互联网认知的滞后性,使农民只看到了浮于表面的“网红市场”,从而将当地特色所带来的潜在财富逐渐消磨掉。

3 完善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未来发展的举措

3.1 完善农旅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汉中市对于农旅产品的监管仍具有一定的疏漏,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仅要求商家收回,还要进行罚款等处理措施,这样不仅提高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于产品的检查度,还有效地防止了模式被反噬的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农旅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推进农产品的绿色化、无害化生产。建立追溯码,让消费者能随时查阅农旅产品的生产关键信息。

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实施者,应当时刻注重现代农业产业园运作时的产品质量,从而双管齐下,提高农旅产品的质量。

对于农旅产品未来的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与维护。洋县“朱鹮牌”、留坝县“留乡山鸡”等品牌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其他品牌应当以此为典范,不仅要加大品牌建设,对于后期的品牌维护工作也应当一步到位,品牌形象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且各类品牌在创建的过程中,要依托于当地的特色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当品牌具备一定的地域性时,它的创建才有意义。

3.2 加强产业园各主体之间的连结

在实际运行中,政府、企业、产业基地、农户之间不能有效连结,生产活动中往往独立运行,缺乏有效组织和沟通,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各主体应加强沟通交流,打破因制度、距离等因素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与工作。并成立专职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管理,以减少信息磨损,避免可能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未来的发展,要强化科技引领,培育创新能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对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推广与运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模式的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和高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吸引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进入产业园进行实践,共同建构科创实践平台、产学研究平台,推动科学技术自上而下的推广与转化应用,以及生产过程自下而上总结的创新,使需求与科技成果无缝对接,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和农旅产品的创新发展。

3.3 提升农户现代化思想意识、加强人才建设

对于农户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旨在增加农户对现代农业理论知识+实践的学习,如增设农业知识宣传讲座,在各村设立有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资料牌等,而对于不识字,但农业实践能力扎实的农户,可进行一对一知识教学,从而使得农户在思想和实践上双向发展,在为农户讲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向他们灌输新思想,要给他们多点耐心与时间。

在各县可定期开展研讨会,让农户代表参与进来,从而让农户切实地体会到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的发展状况,打消他们对各类模式的疑虑。

促进人才回流,鼓励各类型人才回乡建设,并完善财税、住房、技能培训等配套政策支持。培育新型实用性农业人才,加强对普通农户的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另一方面,增加激励机制,吸引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加强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人才吸纳和培养。

3.4 健全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汉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建立行业标准与生产规范,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因无据可依而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健康有序发展。

3.5 推动高质量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管理运作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应当将管理体系合理化、高效化以及智慧化,合理化体现在管理人员从上往下各司其职,企业、基地人员和农户拥有良好的关系体系,高效化体现在管理体系紧跟技术体系的发展,各主体之间统筹好各自的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化管理体系,不仅要提高效率,还要满足各体系间的需要。

汉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当及时购置较为先进的生产设施、灌溉设施和播种设施,使得管理体系完善的同时,各运作体系也发展势态良好,对于后续的体系建设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对于同质化问题,则要对地域和产品进行科学统筹与划分,汉中市各县的特色型产业及土地的土壤质量都有所差异,因而需对适宜类播种产品进行分类,适宜种植农产品的地域,重点打造农业园农业模式,适宜种植花卉的地域,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从而针对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农业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产品也可进行统一划分,如农产品也可以细分为洋县有机黑米、勉县柑橘等,各个产业实现产品统一化,对于特别的产品,还可以打造特色品牌,如洋县“朱鹮牌”,从而避免了产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4 结束语

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窗口,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未达到完全能够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生产要素有机整合并集中于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区域,旨在展示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方式,为现代农业基础理论本土化践行与现代农业技术适配性调整提供缓冲和示范的平台。这几年汉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不断进步发展,对汉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乡村人口可支配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即使目前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还存在着农户思想观念难转变,生产过程机械化、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的问题,但只要汉中市立足于现实情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汉文化为脉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汉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会辐射陕南、陕西、乃至川陕地区。

参考文献:

[1] 衡俊昌,王茜.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汉中站)盛大开幕[N].汉中日报,2023-10-13.

[2] 张保平.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汉中市发展“五个农业”的探索和实践[N].汉中新闻网,2024-01-31.

[3] 郭莉娜.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园发展模式与实践分析[J].农业经济,2023(2):19-22.

[4] 王艳龙,张选明,陈浩,等.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5):119-122.

[5] 戴文娟.“数商兴农”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县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调查研究报告——以汉中市洋县有机黑米产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4(1):153-156.

[6] 崔慧芳.科技改变农业!当百万亩油菜遇上机械化收割[N].汉中日报,2023-05-31.

[7] 邢大龙,许彦红.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研究初探[J].绿色科技,2019(15):234-235.

[8] 高扬,郭煜,计玲.汉中:食用农产品检验合格才能上市[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7(5):48-49.

[9] 王艳龙,张文明,葛红心,等.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6(21):110-111.

[10] 刘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山西农经,2021(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