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9-25 00:00:00宁维维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该文研究目的在于提出有效的中职电子商务 “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背景,阐述当前 “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以及 “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对服务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目前中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提出“三堂实践,三维联动”的“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三维联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及“教学课堂+田间课堂+创新课堂”三堂实践的实践方式,用以解决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实践证明,“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及“三堂实践”策略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现代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双创;人才培养;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006-0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n effective training plan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commerce. Based on the policy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re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n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Guangxi Yulin Agricultural School as an exemplar, we propos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e-commer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ree practices, three-dimensional link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linkage teaching model of "curriculum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 curriculum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e method of "teaching classroom + field classroom + innovative classroom"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aining of "double innovation" e-commerce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linkag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hree-classroom practice" strategy have significant results.

Keywords: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e-commer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methods

广西近年来将创新创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在创新、创业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广西逐渐形成了以粮食、甘蔗、水果、中药材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了创新能力建设;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打造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品牌;在农业产业经营方面培育了一批农业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对外开放方面加强了与国内外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下,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需要具备新的技能。

1 “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意义

1.1 “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速促进广西现代特色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持科技和改革创新驱动,促进中国现代特色农村科技升级、改革升级、生产转型。要促进中国现代特色农村开发,实现一、二、三产结合,还必须强化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推进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因此,坚持创新引领,引导中职学生返乡创业或参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对推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广西玉林北流市是“百香果”之乡,“宏邦百香果汁”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通过建立品牌形象、优化包装设计和制定营销策略,将“宏邦百香果汁”打造成了知名品牌。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1.2 将“双创”教育融入农村电商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职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对中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员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增强中职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科技创业意识,一方面适应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回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保证中职学校与时俱进的发展;另一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1.3 将“双创”教育融入农村电商教育更符合学生自身长远发展需求

“双创”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力、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技巧和综合素养等的人才,是一种全面素质教育。将农村电商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还会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也将进入高等教育院校继续学习,培养中职阶段学生的创业能力,能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打下更好的基础,更加符合学生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

1.4 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实现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农村人才是关键。通过对现代特色农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现状研究,建立培养机制、提高培养品质、增加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工作意愿,培养出更多“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能够为实现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例如,在农村电商人才的有效运营下,福绵区的牛仔裤、牛巴,容县的沙田柚,陆川扣肉,博白芒编手工艺品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2 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2.1 “双创”教育与电商人才培养缺乏深层融合

国内农村电子商务行业成长很快,在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有限的形势下,农村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变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产品营销同质化、经营规模有限等问题。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行业要加快“农民+电商”“公司+电商”“合作社+政府服务平台”等产业模式,能把农村市场中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不仅依靠农村已有的居民,还应吸纳更多城市人才到乡村创业,进行农村技术创新,为城市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而“双创”教育与电商人才之间培养缺乏深层的融合,首先,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双创”教育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连贯性不足。“双创”教育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两者的本质内涵存在差异,要实现融合,就需要从宏观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这样才能确保二者连贯融合有效展开。其次,教育实践不足,融合偏重于理论。中职生“双创”教育,注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然而从就业的角度来讲,需要对中职生加强实践训练,确保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并且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例如,中职学校的“双创”教育,虽然会涉及电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基础概念和操作方法,比如介绍如何开设网店,如何销售农产品,学生学会了开网店的步骤,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网络营销策略,但缺乏深入的电商实战和案例分析经验。最后,中职电商人才培养,是以学生电商技能为核心;“双创”教育,是以学生创业为核心。虽然创业也算是一种技能,但是两者在对应的专业能力素养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因而在中职电商人才培养和“双创”教育融合中,还不能发挥出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商操作技能,但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难以服务快速变化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

2.2 “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产业的发展,不同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不同,在对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情况的梳理中看到,对创业技能培训的探讨大多聚焦于大学生,面向中职生的比较少,同时发现电子商务课程结构等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时代性。现代中职毕业生普遍没有实际操作经历,没有创业知识,使得创业技能层次不高。这表明中职学校在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上还面临不少问题,唯有发现问题所在并提供具体措施才能提高中职学生创业能力。在我国大力提倡“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普通高校还是中职学校都应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在“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职教育同样沿袭了部分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师生难以产生有效沟通和互动,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中职学校较为注重学生技能证书的考取,因此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难以实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例如,近几年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重视学生1+X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其中电子商务专业申报了1+X电商运营推广、1+X电商直播、1+X农产品电商运营以及1+X数据分析考点,每年组织学生选一至两个证书进行报考,学生在进行考证培训的过程当中,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电商技能,但也因考证的需要,学生将精力主要投入在考证课本的学习和考证平台的训练当中,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契合度较低,“双创”元素的融入不足。第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不适应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伴随着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政府、高校、社会各界相继推出了与农村电商有关的课程和各种形式的培训,但从现实来看,大部分课程的设置与农业和农产品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也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这让学生在未来从事农产品电商行业的时候,会感觉到很大的困惑,很难迅速地适应农产品电商运营。例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中职《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网店运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网店运营》第三版,教材在更新,但教材的内容面向全品类,比如网店运营授课从货源选品、商品采编、网店管理、网店推广到网店客服,大部分仍然以衣服、箱包为主来进行讲解和学习,与农业和农产品相关的内容并不多,但农产品在电商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总之,当大部分的学生回到农村从事农村电商就业和创业的时候,他们会面临较多的困难,这是“双创”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的情况。

2.3 “双创型”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功能不足

实践教学是中职“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实践功能是“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能否落地落实的关键环节。“双创”教育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密切结合,要求中职生能够切实地参加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活动。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活动还缺乏有效的平台构建。例如,广西玉林兴业县龙安镇,作为农村电商的实践基地以及在学生返乡创业方面都遇到困境,首先,村里大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并且村内常住人口电商普及率低,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电商基础设备,电商生态链难以形成;其次,村内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业,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工作岗位,更多以小规模的实业为主,可外销产品少,学生参与到电商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范围受限,没有条件满足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极少能找到合适的农村电商创业项目进行开发和实践;最后,村里电商专业化人才缺乏,人才培训不够,农民对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营销方式比较陌生,也增加了学生返乡创业的难度。

针对广西玉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实践方式上进行创新。

3 基于服务现代特色农业的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3.1 构建“三堂实践,三维联动”的“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了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在特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同学等他人的帮助,收集知识信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获得新的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对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农村电商的实际岗位能力,从“双创”视野出发整合各方资源,从“人培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等层面构建“三堂实践,三维联动”的“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三堂实践为教学课堂+田间课堂+创新课堂;三维联动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双创”能力,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例如,我校聘请行企当中的产业技师、农户当中的“田专家(土秀才)”兼职担任学校实训指导师,与校内教师组建了一支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涉农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他们当中既有深耕在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也有坚守在实验室的农业科技人员,他们将产业里最新的生产技术和新工艺带进校园,走进课堂。例如,我校校内专业教师跟随校外技术人员走进企业,走向田间地头,不断更新新技术新技能,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例如,校企合作的现代特色农业企业,如中农富玉、绿沣园种植示范区、枫梢林南药种植合作社、发东养殖场,以及美玉通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基地等提供资源,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改善育人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校、企、政、行相互渗透、重叠,高效互动形成的合力,促进资源的整合以及整体螺旋上升,实现“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

3.2 构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三维联动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农村电子商务课程的单一教学方式。例如,从“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的三个维度提升课堂教学,实施双证书体系,将广西中职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创新创业”大赛融入到课程中,把农业电子商务知识与技术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运用我校电商专业已有的自营电商平台“农创1号”进行创业项目实战,电商专业学生将铁皮石斛、陆宝食品等玉林当地特色农产品,在实训平台“农创1号”网上商城进行农产品销售,销售额超百万元,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才能,引发学生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思考,从而提高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对接农村电商岗位能力要求,通过“职业能力→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流程重构课程内容,构建“产业对接、能力并进”的课程体系。通过序列化整合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模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模型、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拓展模型等“三模块”课程分别实施教学,实现中职学校农村电商专业能力培养与农村电商产业岗位对接合一、协同推动。

积极推行“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的联动教学。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1+X电商运营推广、1+X农产品电商运营、1+X直播电商和1+X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考试,把农产电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到相关的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指导学生参加专业专项技能竞赛,包括电子商务运营、直播电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和创新创业大赛,同时举办文旅产品创意大赛、农产品创新创业大赛,将各种竞赛项目嵌入到课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和专业已有自营的“农创1号”平台带领学生进行“双创”项目的实战,如与广西陆川县陆宝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将陆宝扣肉、陆宝土猪肉丸、陆宝猪肉肠等陆宝品牌农产品进行电商销售,扩大了玉林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形成专业特色的教学联动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服务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农村电商人才。

3.3 构建“教学课堂+田间课堂+创新课堂” 三堂实践的实践方式

立足服务“三农”和培养“双创型”农业电子商务人员的培养目标,利用团队教师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优势,整合校内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资源,在学校现有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搭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的田间课堂,同时利用校内“双创”中心,形成“专业实训室+田间地头+‘双创’中心”于一体的具有产、学、赛、创、服五大功能的“三堂实践”实训大平台。

例如,以学校的电子商务运营实训室、直播电商实训室、商品拍摄实训室和农产品电商实训室为基础,联结涉农实训基地——北流枫梢林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玉林市东发养殖有限公司、美玉通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基地等,利用校内“双创”中心——“农创1号”电商“双创”中心、“遇见花农”“双创”中心,实现实训资源的最大优化,进行现场直播教学,并录制直播课,发挥辐射共享服务功能,激发中职“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实践功能,使“双创”能力、农村电商专业能力落地落实。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解决“双创”教育与电商人才培养融合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实践功能不足等问题。

4 基于服务现代特色农业的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基于服务现代特色农业的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广西玉林农业学校8个专业,56个班级,受益人数2 400多人。学生完成创新项目6项,成功创业80余人。学生参加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赛项(首届)获第一名。学生在实训平台“农创1号”网上商城进行铁皮石斛等农产品销售,销售额超百万元。教师团队“双创”能力水平与“双创”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主编出版教材6本,发表专利8项。在“三堂实践,三维联动”培养模式,“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双创’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课堂+田间课堂+创新课堂”实践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受益大、受益深,“双创”人才培养收效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职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翟卫芬.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2] 覃春平.中职学校双创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 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黄扬杰,黄蕾蕾,李立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能力:内涵、特征与提升机制[J].教育研究,2017,38(2):73-79,89.

[6] 许涛,郑文江.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新特征[J].现代教育技术,2022,29(4):114-119.

[7] 陈森英.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时代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90-96.

[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2(001).

[9] 赵春晖.“创新教学”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9):138-139.

[10] 何敏孜.中职学校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2.

[11] 路标.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2(12):129-130.

[12] 刘紫悦.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