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以及人格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是促进美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精心设计教学细节,落实新课标要求,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下面,以五年级“透视现象”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呈现美术作品是“透视现象”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引入部分,教师应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巧妙运用了两张学生上体育课时的照片,展示不同拍摄角度的体育课内容,从而引出新课程的主题,启发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这样的情境教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将学生带入艺术主题,让学生对透视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艺术源自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技术和技巧的训练,如细节描绘、色彩搭配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度。鉴于此,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细致赏析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油画作品《村道》和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图片,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视现象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知识既存在于优美的艺术作品,又存在于生活场景中。这样的赏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分析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透视现象规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艺术欣赏的乐趣。
实践练习环节,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案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个性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入更多的艺术形式,如雕塑、版画、拼贴等,使教学材料更为丰富多元。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具有透视现象的作品,在练习中关注学生在创作作品时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发挥,运用透视知识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具像化,完成有趣的画作或手工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设计具有社会背景和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学生为核心,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是美术教育的重点。新课标鼓励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作自由,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编辑 _ 汪倩 智雨荷(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