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评价实践探索

2024-09-24 00:00陈颖李海霞关晓明诸葛福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8期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改革的关键突破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分层逐级推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区域实践模式,是新时代赋予区域教育的使命和担当。西城区通过建立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领科学质量观,以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学校层面评价育人,以形成性评价在课堂层面引导学校关注过程,以质量监测数据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进,以教师评价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整体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1.建立全面发展、“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引领科学质量观

评价是“指挥棒”,为了引导学校和教师摈弃以分数衡量教育质量的片面质量观,西城区结合区域“巩固教育高原、打造教育高峰、做有温度的教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内涵要求,建立了指向全面发展的区域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通过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引导学生心中有爱;通过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归属感等维度,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实际获得,让学生眼中有光;通过关注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引导学校培养身强体健的学生;通过创新精神的评测,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引导学校变革育人方式,做有温度的教育。

为了进一步推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区域落地,西城区还开发了“五育”融合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五育”融合视野下的“五育”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将“五育”与核心素养联结,结合西城教育的特点,凝练形成西城区学生发展的关键目标。

2.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实践助力学校育人特色实现

区域层面的指标体系主要作用是引领区域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主要关注的是区域特色和学生发展的共性要求,而学校层面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体现学校育人特色。区域采用课题和项目引领的方式,引导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实践研究,鼓励学校结合自身育人特色设计自己的评价方案。在高中阶段,区域层面立项“西城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监测及实践改进研究”项目,在初中阶段开展“西城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在小学阶段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推进研究”项目研究。通过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和认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行为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价工具,指导学校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帮助学校梳理典型经验,挖掘突出亮点。

区域学校结合自己的育人特色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开展评价育人活动。例如,正泽学校以“大气、灵动、睿智、仁爱”作为学校育人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了评价手册和评价方案。北师大附中则将综合素质评价与课程体系建设、活动开展相结合,建构了体现学校育人特色的校本化评价方案。

3.以形成性评价在课堂层面引导学校关注过程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形成性评价成为学校评价改革的关键切入点。在区教委的统筹规划和教科研力量的推动下,区域内的小学各学科都根据各自的学情和课程体系,设计了符合学科特点的形成性评价方案。这些方案突破了传统成绩评价的局限,使评价内容、方式和主体更加多样化。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备品格的塑造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评价形式从单一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包括课堂观察、人际交流和表现性评价在内的多种方式。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改进和激励,通过提供有效的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为了支持学校在课堂评价方面的探索,在区教委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质量监测中心牵头立项北京市规划课题“区域研究共同体支持下的小学形成性评价校本化实践研究”,整合行政、科研、教研、高校的力量与学校形成研究共同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开展协同研究,为学校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方向指引和策略支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质量观、评价观,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推动育人方式变革,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4.以质量监测实证数据赋能学校治理能力提升

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外部推动转向走内生发展的道路,区域通过实施质量监测给学校层面提供大量数据,以学校为中心,促进教研组、教研、科研等多方面力量协同,支持学校开展循证改进。

区域对学校采取会议集中反馈和部分学校单独反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反馈学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校间差异较大的问题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为每一所学校下发专门的数据分析报告。区域在给学校的报告中,不仅给出学校学生发展的各项质量指标,同时也对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教师教学实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项反馈。区域质量监测通过发布区域和学校两级监测报告,让学校了解本校学生的整体状况、发展中的优势与问题。学校拿到报告后首先解读报告,其次分析问题,再针对问题开展调研,明确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最后循环检验改进的效果。

5.以培训课程和案例交流提升教师评价素养

区域教师队伍评价理念和评价素养的提升是区域教育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当前,国家各类教育评价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以及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对基础教育的评价提出新要求,但是相较于课程和教学,我国教师教育对评价方面重视不够,教师职前培训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对欠缺。学校层面的评价,需要教师具体实施,而教师对评价内涵和概念的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思路和行为,因此需要加大对一线教师教育评价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基于上述背景,西城教科院质量监测中心协同西城区教委评价监测科,共同设计开发了区域教师评价的系列课程。

培训内容设计上,强调评价的方向引领,同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支持。首先,提供上位的理论支撑,通过辨析教育评价的概念与类型、目的与程序方法,理解教育评价目的统领性作用,强化评价回归“育人”理念;而后,针对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对形成性评价、增值评价的概念内涵和策略方法进行培训。其次,提供评价方法和工具支持,通过问卷的设计研发和统计分析,提升教师的数据意识和循证研究理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最后,通过介绍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教育监测与评价的理念和趋势,开阔教师的评价视野和思路。

为了服务学校教育评价实践成果梳理和转化,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西城区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坚持开展评价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对典型案例进行一对一指导修订,并推送优秀案例参加市级评审。召开区域研讨会,邀请市、区级案例获奖学校和教师代表深入交流推进评价改革的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举措,为教师实践智慧的共享搭建平台,推动先进经验的辐射推广。

未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继续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评价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评价促进西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质量监测的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课题编号:ADDB21236)的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 汪倩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