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转型。”学科实践的根基在“学科”,特点在“实践”,重在建立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打破以往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相分离的局面,建设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体系。
1.设计整体化的学科融合主题式思政课程目标体系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访谈与调研,确定了主题式思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道德规范、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这5个方面。
为了准确了解基于学科融合思政课程设计的起点,学校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依托,进行了西苑小学“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模式研究”的现状调查。调研发现,各学科均开展过思政类主题式活动,全体教师都曾经参与过活动设计与实施,但选择的主题只是依据各自学科教材内容而定,不够聚焦,研究也仅停留在思政教育融入单一学科课程的阶段。这为我们后续设计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目标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依据“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通过整理分析与各学科教学主管和学科组长的访谈和调研,初步构建了学校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目标体系。
2.建立联结化的学科融合主题式思政课程内容体系
在确定好目标体系之后,学校参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研读课程标准,深刻把握学科本质、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接受水平为基点,建立了联结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内容体系。
建立联结化的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内容体系,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挖掘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教师依据主题,采用“同主题融合式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引,整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在5个基本范畴下,我们梳理出14个主题,分别是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团结友善、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学法守纪、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培养世界眼光、坚持党的领导、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学会选择。这14个主题构成了学校主题式思政课程内容体系,它们之间是联结化的关系。
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需要多学科教师联动教研,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色与课型要求,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强化学习体验。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共同教研的基础上统筹设计契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指向同一主题,既有学科的专业特点,又兼顾主题课程的整体性,避免了片面化教学。在联结化的内容设计中,学习内容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真正实现了有机融合,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下,多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出“如果国宝会说话”主题课程,将道德与法治、语文、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5门学科进行融合,从多角度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打破学科壁垒,采用“学习任务群”等形式,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理念,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3.创建情境化的学科融合主题式思政课程实施体系
情境体验式的主题思政活动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的实施必须根植于真实情境,从有限的课堂时空走向无限的社会与自然界,建立情境化的课程实施体系。所以,教师既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打造课堂情境,又要善于利用潜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打造课堂情境,营造出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实践活动教学之“境”,拓展教学的时空场域,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学校周边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能够为学校推动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实施提供充足的保障。例如,学校利用“三山五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式思政课程,通过创建情境化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的本土化和多样性,使学生了解与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文化。
4.构建多样化的多学科融合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尤为重要。我们将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变革的重点聚焦于“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和“探索多样化的评价路径”两个方面。
树立全新的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理念,包括确立“育人导向”和“过程取向”两个方面。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的目标应以“育人导向”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过程取向”的评价理念是因为认识到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定期对主题式思政课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确保课程的持续改进。
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多样化的评价路径。通过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和表现性评价等方式。例如,学校利用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参与主题式思政课程的过程数据,通过让学生撰写鲜活的活动体验实现自我反思与评价,通过让学生与同伴分享、阅读彼此的档案获得鼓舞和启发,进而调控自身的行为方式。这些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也有助于推动学校主题式思政课程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党建专项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思政课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DGH20220468)研究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