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融合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4-09-24 00:00郭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8期

基于国家政策导向、新课标要求、学校需求、家长需要、学生兴趣,北京市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探索了“融创美”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所谓“融创美”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是指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单位优势,组织开展具有校内外融合特点的发展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具有美育浸润功能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等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活动。

1.融合校内外,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聚焦新课标要求、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内容,通过校内外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在校内教育提供基础概念框架后,与校外丰富优质的社会实践资源有机整合,进行有效的延伸与补充,形成校内外教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例如,在劳动课程“冬播筑希望 劳动育童心——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中,项目组不局限于校内资源,主动出击,积极与农业院校进行共建合作。在活动中,利用专家库的社会资源与东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大学教授到学校开设专家讲座,通过学生表演、专家公益讲座、动手种植,了解二十四节气、农业劳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种植技能,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劳动学习理念。构建家校社互动平台,营造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建劳动课程活动的育人氛围,促进生产劳动课程模式的构建,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生态环境。

2.探索跨学科,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在项目活动实践的全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项目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发展模式,将劳动教育与美术、书法、舞蹈、科技、音乐、朗诵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将劳动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丰富活动形式、拓宽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与创作灵感,培养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学习方式。

为了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在劳动课程“‘争当垃圾分类小能手’——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中,项目组立足东城,发挥校外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整合多学科,将不同专业的知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拓宽学生受众范围,将“劳动+美术”“劳动+书法”“劳动+舞蹈”“劳动+科技”“劳动+音乐”“劳动+朗诵”贯穿于课程全过程,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劳动知识与所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即兴创作。例如,美术组制作创意型画作,书法组练习撰写不同字体的文明宣传标语,声乐组录制北京市垃圾分类歌曲MV,舞蹈组创编即兴舞蹈,模型组制作相关模型并学习如何正确投放模型胶等有害垃圾,朗诵组创作环保诗歌等。活动后,学生们认真填写学习手册并展示作品,自主归纳总结、互评交流,教师则在展示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测评活动效果,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3.实施美育浸润,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过程中,通过美育浸润,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认知,达到温润心灵、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提供助力。

为促进美育浸润的深度,在劳动课程“‘争做非遗小传人、文化传承润童心’——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中,将美育与劳动深度融合,通过非遗传人的精彩讲解,让美育浸润学生心灵,有效促进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在制作风筝的体验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美的理解,提高审美认知能力,提高非遗的劳动技能,拓宽并创新传统文化艺术展现形式,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搭建一体化展示平台。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立足实际,坚持育人导向,实现“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多方联动发展,激励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美育知识“带”出学校、“带”进家庭、“融”入社会,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强化学生对美育的使命感。结合劳动教育的特色,贯彻“浸润式教学”的新途径,“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美育层次,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标。

4.聚焦特色发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

2019年起,在政策指引下,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开启了“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我们时刻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经过实践,形成“4321”劳动教育活动课程体系框架:“4”指的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传统文化、农业种植、工匠精神、生态环境四大主题;“3”“2”“1”指的是以“融创美”为三个特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宗旨,展现劳动教育务实、落地的原则,构建一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采用过程性的学习手册、表现性的成果展示、应用性的活动后期成果等多种检测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活动课程的多元检测,从而关注学生劳动观念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的获得感与内在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

本文系北京市课外、校外教育“十四五”科研规划2023年度重点关注课题“新时代校内外融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为例”(课题编号:BJXY2023-3)研究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