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遇见,而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心灵碰撞的重要方式。在班主任工作中,“三部曲”帮我奏响家校共育最美旋律。
1.家访前“备课”,全面掌握情况
与学科教学一样,家访前班主任要进行“备课”,包括备学校、备学生、备家长。
备学校,就是要全面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一日常规要求、课堂文化等,家访时向家长大力宣传,并根据学生情况,有侧重地介绍相关内容。
备学生,就是家访前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围绕学生的特质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例如,小慧学习成绩优异,但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不太好。家访时,我夸奖小慧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优异,但同时提出,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面发展,学会交往与合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对此十分认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讨了具体的方式方法。
备家长,指的是家访前要了解家长的相关情况,包括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育的目标与需求等。比如,有的家长非常热心,经常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家访时,班主任可以列举一些具体事例,感谢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真诚的谢意以及对孩子的关注。
2.家访中倾听,大胆表达想法
家访时,班主任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听完家长的想法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时,要注意站在家长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例如,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个身材高大的学生,家访时,家长提出把座位往前调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我首先表示理解,再中肯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个子高,坐到前面会挡住后面的同学,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定期轮换的方式更加公平合理,老师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座位。”通过与家长的真诚交流,家长对老师的做法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3.家访后思考,做好成长规划
一次家访通常一个小时左右,但带来的影响、发生的改变都是持续的。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成长点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成长。记得我到小恩家时,小恩妈妈叹了一口气:“我家孩子不肯练习跳绳,每次测试都是70多个!”作为班级足球队的核心成员,他的体力肯定没问题。我当即和孩子约定,每天练习3分钟,如果一个月后能突破120个,我就奖励一个小礼物。一周后,他竟然突破了130个。此时,这次家访才算真正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