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如何实现美丽的“双向奔赴”?
本期主持人:张建辉
北京光明小学教师
北京市第26届“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
家访,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家校互信、实现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实践中,很多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如何才能提高家访的实效性?如何通过高效家访促进家校间的通力协作?本期,我们分享四位班主任的观点和经验。
家访的深入实施,不但能够深化家校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更能凝聚起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那么,如何让家访更具实效性呢?
访前规划,精准聚焦。高效的家访计划是确保沟通成效的关键。我会预先规划每次家访的核心议题和主要目标,并预设期望的沟通效果,以保证每次交流都能有实效。例如,我会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预先收集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之后,我会对问题进行具体分类和深入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这种细致的前期准备,使我能够在家访前对即将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预判,从而制定出更为周密的家访策略。同时,我也会考虑不同家长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提前思考应对策略,以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
坦诚沟通,达成共识。班主任可根据家访的目的与计划,巧妙设计互动方式与内容,吸引家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除了常规家访外,我还组织了“家庭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和家长分享家庭中的温馨时刻。学生们争相发言,家长们的眼中也流露出温暖和骄傲。我还设计了“亲子才艺秀”,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展示才艺,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通过这些有趣的交流方式,我们不仅能直观地捕捉到家庭教育的理念和细节,还能增进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促使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行为上达成一致,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访后总结,持续跟进。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访记录手册》,对家访中涉及的各类问题,如人际交往、心理困扰、行为习惯以及学业情况等,进行条理化的归纳与分类,便于后续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例如,有的家长反映学生在班级中社交圈子狭窄,只和熟悉的几位同学接触,于是,我对班级座位轮换方案进行调整,增加轮换频率,确保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与不同的伙伴合作,从而促进同学间的深入交流。此外,我还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沟通等方式,确保教育的连贯性与持久性。这种双向的信息流动不仅强化了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更显著提升了家访工作的实效性。
有效的家访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用家访这把“金钥匙”打开家校合作的大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