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光明小学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守正创新,逐步建立起党建引领下的思政课程体系。课程包含节庆、仪式、节气等丰富内容,其中,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育人载体。下面以“二十四节气·春分”思政课程为例,展示学校以育人为导向、多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
1.学科融合,感受春分之美
将二十节气知识与各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春分主题课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品读宋代诗人苏轼的《癸丑春分后雪》,学生从古诗中了解春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重要节气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承担的重要角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用数学公式求出春分日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数学计算中感受节气里的数学规律之美;学生还从古诗中选取了“竖鸡子”这一春分习俗,邀请科学教师一同探索并验证其中的奥秘,感受科学之美。
2.美育浸润,探寻节气风情
传统文化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和参考,通过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增强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鉴赏力。在学校少先队大队和综合学科教研组的引领下,学生用学过的歌声、舞蹈赞美春天;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共同参与制作彩绘风铃、绘制沙燕风筝,将这些代表梦想和希望的春分信物挂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参加课程的家长;学生们还以诗传情,联合发起“春分好时节 莫负好时光”主题诵读展演汇报,体会时令之美。
3.实践探索,体验农耕文化
二十四节气融合了天文、气候、物候学等多方面知识,只有开展实地探索,才能引导学生以自然化情,真实感受节气的生命,树立科学的态度。春分后,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展“跟着农博过节气”主题系列实践活动。这次科普活动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课堂、有趣的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春分节气中蕴含的传统农耕智慧。学生在返程路上,还见证了春分三侯中的第二侯——雷乃发声。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农耕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坚持立德树人,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瑰宝,体悟民族智慧,能够让文化基因进一步深植学生内心,实现思政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脉的过程中涵养品格,完善人格,塑造心灵。
本文系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一般课题“‘互联网+教育’‘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课题编号:BDEC2022010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