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后勤管理

2024-09-24 00:00:00孙丽华
中国经贸 2024年26期

学校管理工作分为教务管理与校务管理。学校后勤管理属于学校事务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后勤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生活,随着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中小学后勤管理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与互联网信息管理相结合,创新管理模式,积极革新自身管理系统,使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开展,为在校师生教学与生活提供保障。

主要特征

全面性 我国农村地区的后勤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特色,即综合性。由于学校的后勤工作比较繁重,涉及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每年都要以学校的人、财、物等为中心进行管理,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时效性 学校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在各个时期,其教学工作也各不相同。因此,后勤管理者要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对自身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学期初始,学校的后勤工作要做好生活用品和教学用品的准备。在学生报到当天,要将教师与学生的教材以及打扫卫生的工具分发到位。在寒假期间,后勤部门要对班级桌椅和日常用品进行维护。在节假日,后勤部门还要负责学校安保巡逻。

偶然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学生寝室失火、线路故障等,严重地干扰了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活。此外,在每天的游戏过程中,有些同学也会发生一定的安全意外等。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后勤经理必须保持冷静,循序采取措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后,进行书面汇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服务性 后勤管理具有鲜明的特色,其终极目的是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后勤管理者应打开思路,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要求。其次,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坚持以服务为主、管理跟进的方针。学校后勤工作涉及面很广,工作难度很大,因此,教师要乐于奉献,要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作用。

主要原则

整体性原则 后勤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根本使命,按照其自身的特征来进行工作,协调好整个和各个方面的关系。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应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整个学校为中心来认识和掌握学校后勤工作,避免被某个环节所束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方向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是每个学校都肩负着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为了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因此,后勤工作的首要使命就是要为教育服务。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有很强的责任感来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吃苦受累的作风和开拓的精神,这样才能强化校园管理,为学院的良性发展做好铺垫。

民主管理的原则 在后勤工作中,要贯彻“民主化”的理念,切实保护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权益,提高学校后勤工作的效能。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既是学校的管理客体,又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因此,要使学校后勤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和工作的积极性。后勤管理是一项牵涉到校园多个领域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胜任,需要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参加到工作中来,从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对教室内的电子设备、门窗、桌椅以及校园公用设备的修建,都要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维护和监督。在具体的工作中,健全学校的民主管理体制,实行部门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专项工作,并对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此外,实施问责制,遇到问题,要把问题具体到个人,进行分析。只有把教师和学生纳入学校的管理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发展现状

中学后勤人员方面的问题 目前,许多中小学对后勤工作人员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低聘、临时收容等手段吸纳质量高低不一的人才,将其安置在后勤部门,限制了我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后勤管理领域中人员老化问题严重,现有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素养,服务观念不强,常常产生消极怠工的行为。尤其是安保部门,安保人员年纪普遍高龄,且安全防护意识较弱,对于学校紧急安全事故处理流程不够熟练,导致学校安保工作存在漏洞。

中小学后勤投入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国城市中小学后勤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相关的设施和器材上,各学校都没有进行充分的投资。不仅威胁到教师与学生的安全,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氛围产生影响,例如健身器材脏乱差的问题。其次,在学校的后勤管理上,资金的供给并不充足,供给的来源较为简单,能够补充的资金很少,严重影响学校的工作运行,无法有效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中小学后勤管理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后勤管理工作中,两处问题最为典型突出。首先,学校严格管理观念薄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关系学校的总体工作开展,但多数学校侧重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校园其他方面的建设,现行的后勤系统流于形式,导致学校后勤管理杂乱无章,效率低下。其次,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方式单一化,尽管多数后勤管理人员表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较强的责任心,但工作开展效果仍不达预期效果,究其根源在于后勤管理模式的落后及简单化,制约了后勤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时期中小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加强后勤管理团队的建设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强化学校的后勤工作。在此背景下,学校要强化后勤队伍的建设,选拔出能够胜任后勤工作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的后勤队伍。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关注后勤队伍的建设,主动为后勤工作提供多层次、多层次的人才。第二,学校应对后勤队伍进行科学配置,可以按需设立适当的职位,实行分层式的管理。例如选择具有敬业精神、综合素质高、脚踏实地的干部级别的干部来做后勤工作的干部,为后勤部门的各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专门人才。第三,通过对后勤队伍的经常性的训练,使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有目标地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学校应在其服务窗口中强化其自身的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四,学校应对学校后勤队伍进行队伍配置的优化。在学院里,招聘更多的青年教师,为后勤行业注入更多的青春力量。特别是在保安工作上,要选聘身体健康、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以保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改善中小学校的经济条件 首先,经济永远是物质的根本,因此,学校应该确保其收入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经营中加大相应的投资。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从而为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有的学院设有学农基地,可以在校园内栽种花卉、林木、农特产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再投放到大众市场。同时,学校的后勤管理者要重视对费用的控制,要有很强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意识,制定详细的后勤管理方案,加强会计核算,提高学校的财政管理水平。在中小学,可以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学校可以将后勤管理工作的财务职责进行明确,并将其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并将其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经济职责分配到个人,这样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又能增强他们自己的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各部门对中小学校经费的依赖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一种自律的氛围,让自己变成一个能够保证自己发展的经济实体。

提高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 为了构建高效创新的中小学后勤管理体制,必须在各个环节上不断完善。首先,增强企业间的竞争性。在小学后勤工作中,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可以引进竞争制度,提高每位员工的竞争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后勤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通过引入竞争的方式、完善员工聘用制度、实行质量工作制、干部竞聘制度等措施,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高效和民主化。其次,完善日常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管理体系。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最后,建立后勤工作的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学校后勤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信息系统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来优化后勤工作,例如后勤工作人员利用电脑来保存后勤部门的各项数据,对财政收入与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引进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对学校的后勤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此外,还可以将后勤运营管理的软件平台导入到硬件体系中。这就需要后勤管理者能够掌握运作方式,从而推动后勤工作的信息化。

中小学应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强化自身的后勤管理,形成高效后勤管理模式,促进中小学后勤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小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