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为实现企业的管理目的在于内部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措施,企业能够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来增强公司凝聚力,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营。近年来,世界各地经济动荡,金融危机频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在全新的社会背景及国际经济形势下,虽然有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但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依然十分明显,国内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企业提高自身治理能力的保障,坚持依法治理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防范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制度、构建风险管理机制、招揽专业的管理型人才,从公司内部发挥控制的职能。
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遇到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企业需要及时建立防范风险机制,以应对多变的风险。但企业由于缺乏内控管理的意识,在基本物资管理和采购方面,企业的处理方式带有随意性,导致固定资产损耗过快、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也存在风险漏洞。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资产出入情况,制作成财务报表,及时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进行上报和统计,与企业领导者共同管理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于资产的清查不够深入,在与客户的合作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和前瞻性的防范风险措施,忽视了对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关注。
第一,企业管理层本身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极为有限,促使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无法贯彻落实。浮于表面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难以对企业各项经济事务和工作的开启产生正向的引导和约束。而且部分管理者对于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解读,导致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落实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支持。
第二,由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有限,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对贯彻落实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知也明显不足,间接导致公司理念没有办法得到广泛传播,使得内控的作用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企业内控制度的管理效果降低。
不重视内控制度的管理 当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对于内控制度的运行还有待提高,公司员工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认识也有待加深,公司集体对待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只是流于形式,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并且对加强内控有着抵触心理。这在一定方面上抑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管理层大部分更重视的是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本道理,从而弱化了企业内控的建设,甚至只是将内部控制看作是对公司的监督,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流于形式,在实际执行上缺乏管理力度,没有彻底地执行,也没有发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的作用。
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能力,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控的基础,由于缺乏内控认知的重要性,导致管理层和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的企业出现“一言堂”现象,存在用人唯亲的现象,直接导致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缺乏企业内部凝聚力,导致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意识不到内部控制需要全体人员参与才能进行。而部分领导者认为公司内部控制是会计的事情,更有甚者认为其可有可无,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具体的作用。这种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大部分的企业内控制度只是为了制度而制度,出现了照抄照搬,大部分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也没有结合自身的业务流程去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导致业务流程在实行的过程中流于表面形式,此外,大部分的企业内控制度没有推陈出新,不能根据企业的业务变化而变化,最后导致较大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人不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制度去执行,无法约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员工,也未能形成内部控制考核的体系标准,导致公司的内控制度监督体系无效。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措施
强化企业内控意识 针对当前企业出现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吸纳专业型人才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内部控制体系关系企业的长久发展,在变革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有自身的改变,还必须注意风险防范,要时刻拥有应对市场竞争力的能力。内控是企业稳步经营的重要保障,领导要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向各部门员工讲解内控体系的重要性,联合各部门激发全员意识,使得各位员工能够深刻理解自身的岗位责任,积极配合内控管理。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将公司内部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内控是全体员工管理层包括董事会都必须参与的全过程,内控不只是某些人的事情,也是每位员工都需要参与到内控的制定和监督中,增强员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将员工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结合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去促进内控的建设。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内控手册,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丰富员工的内控理论,让内部控制真正融入企业员工的工作中,提升员工的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完善公司内部结构 企业缺乏有效内部审计机构,领导也缺乏对内控的重视度,大部分都是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岗位,这种情况削弱了审计的效果,使得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审人员的优化指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缺少一定考量,在建立方面并未纳入考核体系,因此只有将内控制度建立纳入管理层的考核,加大比重,才能真正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得到较好的效果。
引入专业型管理人才,推行成员契约化管理,增强领导的危机感,进一步促使其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要求。企业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监督机构是监事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相互制衡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对内控执行较好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运营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分,如此才能有效达到内控的目的。
设置激励性的内控管理制度调解员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围绕绩效构建匹配的激励机制,更通过产品市场打造配套的约束机制,如此才能使人员充分享有经营管理权,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各部门协作保障内控有效性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作为管理层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坚持将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当作用以提升企业管理的关键性事项。
在此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实际贯彻落实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对相关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执行;业务部门有必要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将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内,实现管理人员职责的有效和高度覆盖。此外,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将执行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就具体的执行情况实施考核,及时围绕考核结果匹配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业务、审计以及内部管理控制部门彼此之间需要形成一定的合力,充分发挥各自在内部管理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达成一致的管控目标。通过及时和必要的审计,进一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究竟是制度缺陷上的问题还是流程失效的问题。内部审计要想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充分借助审计报告的独立性,选择恰当的检测技术,确保对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合理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提升内部管理控制的科学性。
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内部控制在企业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内控来进行规范,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既能为企业减少错误的发生,也能保证企业经营机制的正常运行。
加强信息多渠道建设 新时期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应重视企业人才队伍的招揽,从专业、学历、经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察,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内控要求财务和审计人员不仅能够完成平常公司的管理工作,还要求财务人员熟练使用大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估,制定报表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主要依据。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精确划分企业的责任主体,使得信息披露透明化,公平化防止出现舞弊违规情况,努力形成有利于指引的规范体系,增强内控的有效性,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在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调整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变化而有所变化。这意味着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外部环境态势,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及时针对已有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改良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既需要管理者对其提高重视程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和审计监督体系,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昆明市晋宁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