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

2024-09-24 00:00:00张巧芝
中国经贸 2024年26期

新时期背景下,国企是经济增长的支柱,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的效果关系着国企生存、经营,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只有将这些财务风险把控到位,才能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得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帮助国企保值增值。这要求国企在经营和管理中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及管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落于实处,在先进的管理理念支持下,防范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国企经济受损。目前,国企财务管理较为专业且复杂,面临经营环境尤为复杂,财务风险较多,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存货风险等,均对国企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无法保证其保值增值。在现代管理理念下,国企应注重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着重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厘清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创设较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问题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不佳 国企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一系列财务风险,其中管理环境不佳、有待改善,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关键,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国企财务风险的管理需完善的制度做支撑,有助于明确各部门、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使得每个人员都能掌握自身任务,严格依照工作制度执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到位。但是,部分国企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多表现为缺少适用性、可操作性,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参考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经验,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实用性较低,难以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弱化了管理效果。第二,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由于一些国企管理层忽视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认识到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作用,无法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不能为员工做好示范,使得自上而下人员都忽视财务风险,不能形成通力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导致其管理效果不理想。

财务风险排查和信息沟通不到位 财务风险的排查作为国企财务风险的出发点,只有从各环节排查隐藏的财务风险,才能为其制定应对方案,将其遏制在摇篮中,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财务风险排查不到位、不彻底,以及各部门间沟通和交流不畅通,是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的主因,没有从整体层面进行把控,财务风险排查可涉及范围较少,没有实现全过程排查。特别是一些集团型国企,内部涵盖产业较多,财务风险较多且十分复杂,没有选用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排查方法,实施“地毯式、无死角”风险排查,造成仍存在风险未能及时找出。财务风险排查不彻底,无法将其合理化控制,主要是国企忽视这项工作,未能与市场接轨,利用先进、适用的财务风险排查方法和工具,仍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排查方法,难以短期内挖掘全部财务风险,制定应对和防范措施,给财务风险带来不良影响。

财务风险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国企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就不能获取较佳的效果。一方面,财务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国企财务风险监督的方式较多,不同监督方式优势、不足存在差异,如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在实践中没有选取合理的监督方式,也未能立足于实际,建立切实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对财务活动全过程监督,找到相应的财务风险,继而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难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财务风险管理中,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为了保证人员持续拥有积极性、主动性,建议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全体人员主动参与。但部分国企未能注重这一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表现较佳的人员没有给予奖惩,反之表现不佳的未能惩处,使得人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驱动力不足,制约了国企健康发展。

财务风险预警、应对体系不健全 完善国企财务风险预警、应对体系,及时辨识各环节财务风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保证财务风险可控化,帮助国企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国企实际调研分析可知,财务风险预警、应对体系不完善,是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的关键,无法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特别是当前财务活动参与主体较多,不能及时挖掘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方法予以消除,无法实现财务风险可控化。同时,国企财务风险管理复杂、多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波动,财务风险可能发生改变,管理要求愈发严格,在实际管理中要灵活调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和管理体系,以保证其先进性,但部分国企忽视这一问题,导致财务风险预警、应对体系不具备可操作性,弱化财务风险的管理效果。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优化和改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新时代下,要想从根本上控制财务风险,应以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为着力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其一,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立足国企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贴合业务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和权限,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依,产生问题及时确定责任人,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同时,分析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应用情况,灵活、动态做好修订和调整,去除不合理的内容,以保证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先进性,帮助国企有效把控各类财务风险。其二,强化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弱,关乎着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应对其加以重视,通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管理层充分学习和了解强化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并且为员工做好示范和榜样,将最先进的财务风险意识融入实践中,保证自上而下人员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中,以获取较佳的管理效果。

做好财务风险排查和高风险业务把控 国企财务风险实际管理进程中,风险排查是起点也是关键点,根据财务活动实施的基本特征,选用可行性较高的排查方法和工具,对每个环节进行辨识和分析,做好全过程风险排查,尤其是一些高风险业务环节,对其进行全面挖掘,找到隐藏的财务风险,逐一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从源头上堵住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国企创设较佳的环境,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某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随着业务的增多、规模扩大,面临着多个财务风险,要想将这些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将重点放在财务风险排查方面,始终坚持“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基本要求,能够对财务管理全生命周期做好风险排查,使得风险排查更彻底、不存留盲区。收集和汇总财务风险,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注重财务风险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化管理模式下,为了将国企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应注重财务风险监督,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中,获取较佳的效果。一方面,强化财务风险监控。对于国企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配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从中找到财务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以获取较佳的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同时,财务风险监控时,应强调最终结果的精准性、可靠性,监督国企财务活动实际开展现状,以确定各类风险,如投融资风险、存货风险等,评估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继而提出解决方法,尽可能将各类风险遏制于摇篮中。另一方面,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国企实际现状,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对于表现较佳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从精神和物质方面提供降级,反之进行惩处,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应对体系 国企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应对体系,才能准确识别和评估不同种类的风险,继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以实现防患于未然,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国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时,要将重点放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设置层面,其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为国企发出相应的信号和警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着财务风险是否及时被辨识,以及能够有效处理。国企可充分结合经营、财务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着手,确保其可以及时做好预警,为管理层提供警示,快速发现财务风险并且有效控制,获取较佳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由于国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波动,所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设置也要具有灵活性,基于实际需求合理选取财务风险指标,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获取较佳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财务风险贯穿于国企运营活动中,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建立良好的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保证各项业务正常运行、保值增值,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企面临着多个财务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受阻碍较多,不能获取较佳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一定程度影响国企长期发展。因此,国企要做好自身市场定位,找到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帮助国企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