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

2024-09-24 00:00:00牛彦欢
中国经贸 2024年2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竞争加剧,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压力。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手段,强调对员工工作质量和业绩的评估和反馈,有助于激励员工,提升单位的整体绩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旨在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事业单位服务管理水平。从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虽部分事业单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较为凸显的问题,如对绩效考核工作不重视、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单一、考核指标不够量化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了制约。基于此,本文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对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质量、效率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工作表现的优劣和工作完成情况。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绩效考核将员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联动,从而激励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二是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能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绩效考核结果是对组织管理的一种监督和评价,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可以发现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绩效考核有助于发现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绩效。三是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能建立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绩效考核通过量化员工工作表现,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难点分析

对绩效考核重视度不够,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只是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指标设置,并按照指标完成对应的考核工作。事业单位管理层由于受制于行政化思维管理的影响,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视度不够,未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考核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绩效考核制度未及时更新,难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改革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由于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很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缺乏必要的指引,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绩效考核任务下达、绩效考核完成情况反馈等工作上难以形成良性的运转机制,如绩效考核未与其他工作有效衔接,没有很好地与奖惩机制结合起来,导致考核结果不能有效体现工作表现。二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确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很多事业单位在设置绩效考核体系时考虑不够全面,对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下发、过程跟踪、目标调整、目标完成情况等职责并没有做清晰划分,且绩效考核体系设置也未与事业单位发展管理目标相结合,导致后续的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存在较大的难度。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单一,绩效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正大力推进绩效考核改革,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设定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奖罚机制,评定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个人发展情况,建立单位发展与职工成长相联动的机制。但是,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及量化方面存在较为凸显的问题:一是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难以有效量化。事业单位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原则、抽象,不量化细化,操作性不强,一些绩效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评价,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影响工作积极性,如经济指标、民生指标等绩效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后期在计算绩效考核结果时存在较大的问题,增加了绩效考核的难度。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较为单一。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过于繁杂,部分指标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导致工作当量不足、执行困难。很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只是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指标设置,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相对单一,对工作开展指导性作用不强,不能很好地体现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

绩效考核缺乏交流沟通,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工作中良好的沟通机制是确保绩效考核高效开展的前提。但是,从当前事业单位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情况来看,绩效考核交流沟通不够,且很多管理层过于关注考核结果,忽视了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一是从前期绩效考核制定的过程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根据上级布置的任务下达分解或由管理层设定下发,并没有与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考虑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评估绩效考核目标是否合理。二是从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来看,缺少必要的沟通跟进。在绩效考核目标下达分解到责任部门后,并没有全程跟进绩效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未针对这些问题保持充分的沟通交流,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定期汇总统计绩效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划分相关责任,如部分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结果过于看重,加重了基层单位的工作压力,会存在配合考核要求,数据方面填报不准确等问题,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

事业单位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对策建议

重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为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事业单位需要以绩效考核为重要抓手,不断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让绩效考核切实考出实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上级单位管理要求和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调整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又与自身工作开展相符合,通过建立起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提高考核结果的紧密度和有效性。二是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有效解决单一的考核方式问题。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式,既要注重定期定量考核,又要注重领导评价、同事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只有全面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才能有效地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三是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运行环境,加强绩效考核的全面宣传和教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提升整体工作绩效。

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确保考核指标量化 绩效考核要求设定明确的指标和目标,以便衡量员工的表现。然而,如果这些绩效指标过于宽泛、模糊或不切实际,就会导致绩效考核的失败。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确保考核指标能够量化:一是事业单位需要优化绩效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发展和服务质量、行政效能、廉洁廉政等方面,突出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灵活适应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二是事业单位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需要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设置,充分考虑各部门工作开展实际情况,避免统一下达考核指标导致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如设定指标时考虑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包括工作纪律、遵守规章制度、廉洁奉公等方面。三是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注重量化指标的设置,确保指标具有明确性和可衡Qp9gH0CW4jILNGEvC9F7SA==量性,同时要考虑指标与单位整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确保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交流,建立考核全过程管理 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关键环节,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关系到绩效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交流,建立考核全过程管理机制:一是在绩效考核前期,要针对制定的绩效考核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将拟制定的绩效考核目标与责任部门进行沟通,征求责任部门对绩效目标的意见,确保后期绩效考核指标合理性和开展便利性。二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机制,及时保持沟通交流,对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绩效目标完成的难度及时沟通,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在绩效考核目标完成后,也需要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和责任部门沟通,确保绩效考核完成情况的公平合理,针对责任部门反馈的绩效目标的情况进行探讨,确保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正确。在绩效沟通结束后,管理者应与员工共同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与目标,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管理者也要定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跟进和评估,以确保改进绩效考核得到有效执行。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重要管理工具,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并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作者单位:晋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