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的建立与探索

2024-09-24 00:00:00陈永利
中国经贸 2024年26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明确运营管理重点任务,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加强临床、医技、医辅等业务科室运营指导,探索建立运营助理团队,常态化关注科室运营发展情况,有效指导医疗业务科室提升运营效益。邯郸市中心医院是邯郸市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财务科最初开始设置科室核算会计岗位,其主要职责为科室绩效奖励的核算和发放,为落实各项政策要求,同时符合医院实际发展的需要,在科室核算会计岗位的基础上,多方学习先进医院运营管理经验,强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充分结合财务人员专业特点,有效实现会计人员的业财融合,探索建立起具有医院自身特色的运营助理团队——科室财务核算专员,以促进内涵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简介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是借鉴多家公立医院专科运营助理团队先进管理经验,依据医院发展实际,充分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特点,多年来不断实践,探索出具有医院本身特色的经济运营助理模式。具有全院全成本核算、院内绩效管理、专科运营管理三大主要工作职能。通过对经济运营数据的综合分析,为领导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找出问题所在,引导科室关注,为科室良性运转指明管理方向。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包含成本核算办公室、院内绩效管理办公室、运营管理办公室,日常办公机构设在财务科,办公室主任由总会计师担任,副主任由成本核算、绩效管理、运营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科室财务核算专员组成。主要按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和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方案,负责进行全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管理、运营数据分析。全院各科室均设置兼职科室核算员一名,科hShAkKgc1mDhAXPBGgFD/opicJBDY7e91DCed+r4GRs=室财务核算专员日常对接沟通各科室兼职核算员。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分别管理不同科室,均含临床、医技、医辅、行政职能四大类科室,原则上临床科室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归属同一个科室财务核算专员管理,以利于运营数据对比分析,强化专科管理。

团队成员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选择具有五年以上财务管理工作经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具备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数据分析、运营管理能力、熟悉医疗管理业务流程等综合素质的人员担任。科室兼职核算员均来自各业务科室,兼具医疗业务及科室运营管理能力。临床科室由护士长兼任,医技及医辅科室由科室副主任兼任,与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共同组成医院运营助理团队。

工作职责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按照政策要求,严格遵循岗位职责,按时按质完成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奖励核算及重点运营数据分析,上报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下达科室找准关注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找解决方案,监测整改过程。

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旨在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通过解析,明晰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设置、成本分类、成本核算单元设置、成本核算方法等技术规定及探索和优化方向,据此医院全成本核算依据政策要求规范开展。

从2014年医院开始进行科室全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核算,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按月、季、年度完成医院直接成本报表、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报表及全院全成本构成报表,进行全院成本分析、科室成本分析,实现“三报表、两分析”。成本分析中将医院运营数据本期与同期、上期进行多角度对比,收支结构、比重,药品收支数据明细分析等。探讨发生大数据变动追踪原因,并将发现的问题汇总,提出整改建议。开展同专业临床科室分析,重点分析各科室与本专业平均水平差异,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科室,共性问题上报管理层,个性化问题找准差异点,挖掘根本。

其次,从2020年7月邯郸市成为全国30个按疾病诊断分组(DRG)支付试点城市以来,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更加趋于重要。DRG付费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再进行打包付费,改变了过去的项目付费方式,倒逼医院控费提质增效,标志着医院的发展由“成长时代”进入“成本时代”。力求寻找“降本点”,采用比较、比率、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横向、纵向进行科室收支余、床日收支余、药耗占比等数据分析,不同科室同病种、同科室不同病种成本多角度分析,发现“优势病种”,引导科室关注自身运行发展,鼓励科室间沟通协作,为医院专科建设和发展积累数据,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再次,制定完善院内绩效考核方案。院内综合绩效考核是利用平衡积计分卡法、相对价值指数法、目标管理法等多种方法,遴选出关键业绩指标,秉持“优劳优得、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核算原则,按岗位、按工作量、按工作业绩取酬,向高风险、高技术、高强度和贡献大岗位倾斜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持续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测算、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考量,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同时,严格绩效考核与奖励核算发放。

医院绩效考核分三级,国家级即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医院对各科室的考核、科室对职工个人的考核。医院对科室的考核分为临床、医技、医辅、行政后勤四大类,临床科室又分为手术类、非手术类科室,按照分类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核算办法。例如,手术类科室与非手术类科室相比增加手术相关考核指标,手术分级例数、手术时长、三四级手术占比、日间手术开展等指标。同类科室存在共性考核指标,科室的甲级病案率、药耗占比、实际占床日数、医务性收入占比、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收治病人CMI等具体的考核指标,从而实现医院对科室的考核。在科室对个人考核方面,科室财务核算专员负责将医院对科室的绩效奖励结果点对点发送给分管科室兼职核算员。临床科室分为医生组和护士组,按照人员分组制定相关考核指标。医技科室因工作性质存在专业差别,由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深入每一个科室,实地调研科室每一项实操工作具体流程,制定每个科室专属的核算办法。全院所有职工,均由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核算至职工个人,实现了全院全员绩效奖励的及时、精准发放。

最后,定期进行运营分析,并生成经济运营分析报告。运用波士顿分析科室盈亏情况,找到优势科室、潜力科室、关注科室和劣势科室,结合科室盈余分析和多维度指标动态排名分析,锁定重点需要管控的科室,进一步穿透分析单科室。从广度来讲,运营分析涉及全院各医疗科室。从深度来说,深入每一科室,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DRG支付等经济运营数据,细化各影响因素颗粒度,依据结果考评科室,强化科室责任感。定期由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对所分管科室的经济运营数据进行归集、梳理,如科室人员、床位基本情况、收支结余效益、固定和变动床日成本、总体业务量、DRG病种相关考核、绩效考核结果等,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科室发展纵向对比分析,同专业科室同期横向对比分析,编制每个科室的运营分析报告。科室经济运营分析报告既涵盖本专业总体情况分析,也包含专业内每一个科室的明细化分析。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将运营分析报告逐级报送至院领导,提出相关多条建议及对应措施,以供择优审批、决策。在每个核算期末,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按专业择期召开科室运营分析会,讲解本专业所有科室运营分析报告,沟通科室管理者,精准指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关整改建议。遵循PDCA管理法则,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对相关问题进行追踪整改效果,以促科室科学管理,共谋医院发展。科室运营分析会以同专业科室或相关专业科室为主设为一期,邀请科室主管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兼职成本核算员、科室职工代表共同参加。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管理效果和发展建议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管理效果 首先,科室财务核算专员不仅仅定位于财务会计人员,从日常财务运营数据的归集、整理逐步转向财务数据分析,综合医疗行为进行深度融合,有效实现运营管理效能,财务会计人员向多元化管理型人才转型,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其次,通过对运营数据的分析,特别是开展相同专业不同科室的对比分析,能够快速找准问题“靶点”,上报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下达科室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树立科室管理者“两手抓”理念,不仅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同时加强科室自我运营管理,充分实现提质增效。

最后,科室的运营实现全面数据监管,从各自散点到体系化专职人员管理,工作流程清晰流畅,横向纵向网格化,重点关注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每一名财务核算专员参与科室运营全过程,实现管理体系化。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发展建议 首先,加强机制建设,注重专业培训。目前科室财务核算专员主要由财务人员担任,人员配置较少,医疗专业知识掌握受限,造成工作量较为繁重,一些分析深度和广度不够,应强化机制建设,注重人员的日常业务培训,引入医疗专业管理人员加入,加强团队人员知识储备。

其次,寻求信息化支持,提取数据多口径。医院运行数据提取需借助信息化管理一体化平台,以实现数据多口径,无论是单纯的财务口径,还是综合管理口径,科室财务核算专员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提供各层面管理者使用,易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让信息跑路,向管理要效益”。

最后,健全反馈机制,监控运营管理效果。科室核算专员体系建立最终是为了加强医院运营管理,各项分析数据的产生,由此进行考核制度的制定,需要建立一系列反馈机制,以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的建立,是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下的一项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医院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建起了医院和科室两级沟通桥梁,提升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深度业财融合,财务专业人员技术转型,增强了科室的业务发展和内涵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科室财务核算专员机制在将来的工作推进中,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总结,修订不足,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