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需求和医学科研的价值与功能。但随着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医疗成本的不断攀升,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为降低公立医院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服务水平,有必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研究,帮助公立医院优化自身资源配置水平。基于此,本文围绕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价值、面临挑战及构建路径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公立医院相继展开对完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的探索,希望通过制度和体系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透明度。全成本核算体系是指经营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将各类耗费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在公立医院中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帮助医院管理人员以更加精细化的思想对医院成本进行管理,对改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其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其医疗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立医院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面临的挑战
全成本核算价值认知不足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存在“重治疗轻管理”的情况,其焦点过度集中于医疗服务本身,而忽视医疗费用管理与全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价值。这种对成本控制的轻视,可能会导致医疗服务费用控制不力,影响公立医院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对全成本核算体系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和执行力,使得该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潜力。还有部分公立医院在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过程中,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使得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是推动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的基础资源,但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在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过程中都存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在人才引进、培养与评估机制方面尚不完善,难以吸引并留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才。部分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尚待提升,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成本管理需求。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制约了公立医院对成本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与评价,进而影响公立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管理需求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如投资不足、软硬件设施落后、信息管理平台更新缓慢等。这些问题导致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影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管理的效率。同时,信息交流渠道的不畅也制约公立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使得成本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存在延迟和误差,降低成本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核算制度健全性不足 公立医院在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搭建与之适配的核算制度。但当前很多公立医院虽已初步实施全成本核算,但其制度体系仍显粗糙,缺乏详尽的操作规范、明确的核算标准及细化的实施细则。导致全成本核算体系与实际操作方法之间存在脱节,还可能因核算范围局限、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而削弱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进而影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参考价值,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制定增加不必要的阻碍。
核算机制构建亟待加强 公立医院在费用与业绩评价方面的机制建设尚显薄弱,很多公立医院在传统经营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工作量等单一指标来衡量业绩,忽视成本管理与费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浪费现象。为打破这一困境,公立医院亟需建立健全的费用-业绩评价机制,将成本核算结果与部门及个人业绩紧密挂钩,通过合理设置薪酬激励机制,增强员工责任心,在院内营造良好成本控制风气和环境。
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路径
深化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认知与实践 对公立医院来说,若想切实推进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首要任务是提升全院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要求公立医院管理层树立成本意识与效益观念,确定全成本核算视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公立医院需明确全成本核算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控制医疗成本及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其纳入公立医院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中。同时,公立医院领导层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之深刻理解全成本核算的内涵与价值,进而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成本控制理念。
打造高素质的全成本核算专业人才队伍 因全成本核算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特点,公立医院必须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该体系的构建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应以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方面,公立医院应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吸引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成本核算专家加入团队,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现有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结合最新的会计政策与公立医院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强化信息化建设以驱动全成本核算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公立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集成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首先,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升级硬件与软件配置,确保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为成本核算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间数据流通与协作,实现成本信息的实时更新与深度挖掘。其次,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明确各科室成本责任,建立全面覆盖的信息数据库,将成本核算制度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无缝对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准确性。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如通过在线预约、自助缴费等方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就医体验,同时降低公立医院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优化全成本核算制度以支撑精细化管理 为提升公立医院经营效率与服务质量,需结合公立医院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全成本核算制度。这要求公立医院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重点与方法,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在制度设计上,应突破传统部门成本核算的局限问题,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核算方式,将间接成本、固定成本等纳入核算范畴,实现成本控制的精细化与全面化。加强成本核算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公立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公立医院还应站在患者角度,通过优化成本结构、降低不必要的开支等方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与满意度。
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的综合保障机制 首先,公立医院应深化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在设定成本预算时,紧密围绕成本控制目标,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和经营宗旨,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与柔性调整机制,既要对每一环节严格把控,又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预算在合理区间内有效运行,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其次,应融合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建立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成本控制的现状,将成本管理与业绩评价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成本效益双轮驱动的评价机制,促进公立医院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成本数据与业务信息,精准定位成本节约与效益提升的关键点,为公立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强化监管职能,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明确财务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公立医院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财务部门对关键财务指标的敏感度。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基于产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措施。
在医改背景下,全成本核算体系正在成为公立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既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能充分控制自身经营成本,优化院内资源配置水平,对促进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公立医院应积极展开对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探索,通过加强对全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重视、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信息化建设价值、完善全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的综合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成本管理转型工作,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