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宗商品作为特殊的贸易形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资源的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国有贸易商视角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问题始终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国有贸易商进行概述,总结基于国有贸易商视角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识别并探究实现风险防范的策略,以供参考。
国有贸易商视角概述
国有贸易商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具有政治和市场双重属性的公司,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又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总体来讲国有贸易商在过去经济刺激(扩表期)中除了正常商品贸易的交易和流通智能之外又同时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了产业协同、发现市场、做大营收和融资工具的功能。过去,国有贸易商的生存和经营指标往往与营收紧密挂钩,但是长此以往一味地追求融资就导致很多系统性风险进行累积。
基于国有贸易商视角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国有贸易商的贸易范畴由于有市场强势主体地位的依托和某种潜移默化中的行政背书,往往在贸易交易、流通中处于优势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更加倾向于交易规模较大、资金需求更高的大宗商品贸易,特别是青睐集中于能源、化工、有色、大宗农副产品等。
在当今互联网和交通物流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单纯的贸易商生存空间愈发狭窄,价格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仅是市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也在后疫情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环境下深刻地影响到了各级国有贸易商。传统的单独生产、单独贸易、单独物流、单独金融的线性经营方式已经极度不适应于当前环境。特别是当前整体处于产能过剩、消费不足/cePD1wv+ZLQRd0iBjkByA==的供给侧改革阶段,在残酷的存量市场竞争中如果无法充分发挥资金融通优势,就无法轻易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贸易特别是大宗贸易本身具有金融属性,预付、存货、赊销,都离不开资金的融通。交易融资贯穿整个上下游交易链条,涉及诸多参与主体和各类融资工具,这也就意味着谁有资金优势谁有融资优势,就有更多可能深度进入产业、对全产业链进行端到端的整合,在贸易市场中降低成本并占据竞争优势。
基于国有贸易商视角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 由于贸易商的融资本质上是增量资金在贸易链条中的流转,因此国有贸易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应该是顺产业链做全方位管理,即对上下游企业和自身的信用同时进行管理,应涵盖交易对手的过往情况和业、财、法传统三项进行详尽的风险把控;对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应集中于商誉风险、未来履约能力、现金流状况和偿付能力的综合把握。另外,国有贸易商一般均较大程度上依附于其控股母公司或者与大量的集团内部关联企业发生交易往来,并且财务调拨往往是由上级单位进行统管,因此也要时刻关注集团和关联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以避免由于关联企业的信用风险外溢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涉及的问题就较为广泛,国有贸易商要在宏观和市场两个角度去关注和处理各类风险。在宏观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目前国内中大型国有贸易商均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以寻求利润增量,这时就要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例如外汇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等。在市场层面,国有贸易商要以尊重市场为前提,要改进不接地气、浮于表面的不良风气,要对所经营的业务下沉到单品层面深入研究,了解其在由产地到终端的整个交易流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另外,国有贸易商应该在新时代积极探索使用期货、期权、掉期以及风险管理衍生品等积极对冲市场风险以保证资金安全。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指的是大宗商品交易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疏忽以及不当决策等而导致的风险问题,该问题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其中包括贸易商的资金管理不当以及交易凭证失效等。操作风险问题的出现通常情况下与人为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可能受到内部流程以及外部事件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系统漏洞以及网络攻击而造成的操作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多,国有贸易商应该合理总结融资中操作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
其他风险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风险外,还存在其他的风险,例如政治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国有贸易商视角下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中不会单独存在一种风险,各风险之间其实具有一定的关联,甚至存在风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形式。政治风险是指因政治因素导致的大宗商品交易中断或价格波动;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波动导致国有贸易商的财务成本上升或利润受损。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国有贸易商应加强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基于国有贸易商视角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国有贸易商为实现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的防范,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系统,从而实现对贸易对象信誉的了解。第一,国有贸易商在贸易业务之前必须对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货物、供应商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尽可能选择排名高、信誉度好的交易对象。第二,前期做好信用调查工作后还需要持续对交易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整条产业链的串通而导致我方前期的信誉度调查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根本上避免国有贸易商资金的损失。第三,加强授信额度管控,根据贸易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预付款额,避免交易对象的“赊账”行为,将融资风险降到最低。第四,在特殊情况下,国有贸易商在交易中还可以引入保险、抵押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措施,对于抵押交易的情况,国有贸易商需要组织专业人员严格审核抵押物的具体变现价值,以及能否在短时间内变现。第五,设置专门的交易对象管理档案,将风险对象进行标注,重点关注短期内交易量剧增、首次合作即需大额授信、交易账期过长等异常的业务,需要及时备案异常事项,设立不良客商提醒。
制定科学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深入分析市场趋势,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国际政治局势等。国有贸易商应建立专门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团队,对涉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定期进行市场趋势分析。通过这样的机制,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暴露。大宗商品交易往往涉及大量资金,如果过度集中于某一种或几种商品,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国有贸易商在配置资产时,应注重多元化和分散化,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暴露。例如,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投资期货市场等方式来分散风险。
第三,强化内部控制,确保合规操作。大宗商品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违规操作,可能导致企业损失。国有贸易商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所有业务都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定进行。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对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国有贸易商应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同时,应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国有贸易商可以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预警机制应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特点制定,通过设定一系列指标来监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一旦达到警戒线,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规范业务流程 国有贸易商应调整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针对潜在的操作风险进行防范。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互相配合,并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根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编制贸易业务内控手册,细化采购、销售、合同管理、物权管理、信用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义务,加强重点操作节点的监督和检查,并且持续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防止员工违规操作、知法犯法。针对操作风险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国有贸易商还需要组建内部监督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内部资源,构建风险联控网,加强对贸易业务管理、货权管理以及货款支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职责,持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从根源上避免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以上内容是常见的风险防范措施,大宗贸易本身具有金融属性,预付、存货、赊销,都离不开资金的融通,而对于交易中出现的政治风险与汇率风险,国有贸易商应在交易之前对交易对象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情况有深入的调查了解,避免在后续的交易中因为发展政治动荡或者战乱导致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国有贸易商需要与当地的政府、商业团体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必要时寻求帮助。而对于存在的汇率风险,则需要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监测汇率走向,及时做好风险应对,避免采用单一货币结算的方式,自主选择多种货币结算,在根源上避免汇率风险。
国有贸易商在进行跨境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风险,为避免对国有贸易商造成经济损失,则需要针对具体的风险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推动国有贸易商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联合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