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财政的公开透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财政透明度不仅关乎政府的民主问责和法治建设,更是财政国家建设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预算管理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透明度和公开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财政透明度和政府预算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建立现代财政治理体系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财政透明与政府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从2014年开始,全国中央部委公布预算的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包括了普通公共预算和中央各项基金预算的单位达到了91个,至2015年已达到98个,包括了国家预算支出信息的二册,单位预算的五册,另外还有向中央政府转移支出计划的一册。到了2016年,在公布的中央开支计划中新增了“纪检监察事务支出”项目,并公布了全部中纪委派驻部门的费用。目前,102家中央单位每月都要根据收入总表、费用总表等八套表格,制定其基本公用计划和经费计划。
财政透明度与政府预算管理的协同发展措施
发挥预算管理流程的自动化 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采用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优化成本预算分配和追踪,确实能够带来显著成效。然而,面对生产技术革新或生产模式转型所引起的费用动因变化,我们仍需应对一系列挑战。由于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性不足,常常导致系统无法自动完成费用的重述和对比分析,这使得财务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手动调整。
由于手动调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每次费用动因发生变化时,都需要重新计算基期单位动因的费用比率,并与当期数据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既烦琐又耗时,更重要的是,手动操作增加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有可能影响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进而降低管理层的决策质量。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不同系统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系统与财务预算系统的数据集成。确保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对接,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费用的重述和对比分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如基于概率分布的动态预算模型,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预算报告。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深入挖掘多维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将极大地提升预算管理的精准性和前瞻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多种监督方式的协同效应 政府应当彰显内部监管的实际效能与重要性,借助财务审计监督,促进财务审计与其他如监察、行政、司法、审计、统计及公众舆论监督的有效协同,体现各类监督机制的独特作用和意义。同时,政府需严格执行财政制度规定,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常规监督与专项监督的融合,并恰当利用监督结果。对于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行事,对预算执行单位追责,并在政府内部加大处理措施的执行力度。
一是提升监督协同效能。积极发挥党内监督的核心作用,强化财会监督力度,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体系如党内、监察、行政、司法、审计、统计、群众和舆论监督的协调配合。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实行信息交流、结果互认、联合监管及共同促进整改的新型运行方式,以提高监督质量。推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联网监管研究,逐步实现国家预算监管一体化系统和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联网监管体系的融合。
二是强化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能。细致实施有关财税法律和政策实施、政府预算执行等领域的综合监管工作,形成了日常监督和专门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制度。探索使用政府预算控制一体化制度和相关资金监测平台,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相关领域的监控。
三是完善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充分利用内控在规范权力运行和强化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优化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提升对财政业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能力。
发挥预算公开中的社会力量 在一些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预算公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同“高速列车”般迅猛。因此,可以吸取其他成功案例的经验,如模仿上海闵行区举行的听证会方式、引入第三方民意调研等做法,鼓励多元利益相关者及组织参与到预算决策中,发表见解,并接受公民监督,从而提升预决算的民主性和透明度。预算公开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民众的需求与各方利益之间的平衡。因此,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改变官员的执政观念对预算公开具有深刻的推动作用。这种全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内部教育,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同时民众也要增强自身的民主和权力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营造全社会民主氛围,提高公众对预算问题及维护知情权的重视。协助政府提供真实、客观的鉴证和评估,同时强化我国民主党派、政协在预算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实现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全面民主参与和监督,推动财政预算走向全面公开。
发挥互联共享预算信息的整合作用 构筑一套全方位整合的政府预算管理平台,该平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直观呈现政府在会计核算、资产监控、账户管理等多项日常职能运作的实时状态。系统更致力于强化与各级财政部门的信息交流,确保各项数据间的无缝连接与高效共享。政府在信息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应立足于现有预算管理系统的坚实基础,继续深化与银行、审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全力推进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政府需充分发挥其在预算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履行主导职责,对预算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精准监控与灵活调控,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与高效配置,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在我国,预算监督信息体系中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敏感数据,这尤其体现在各地因经济发展策略的差异,监督的重点亦随之而异。在国家与省级层面,实现监督信息的无缝对接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例如:临汾市的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成功融合了政府资金库储备、预算编制、计划实施、业绩评价、政府财政采购和政府国库结算等诸多环节,形成了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业务规范+技术控制”管理新模式。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财政资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通过现有平台向人大、审计部门开放了数据端口,实现了数据的透明化与共享。系统能够自动提取、分析各类数据,对不规范支出、用途调整等问题进行自动报警,使得监督部门能够迅速且精准地展开检查与纠错工作,大幅提升了监督效能(如图1所示)。
党的十九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预算监督对于保障社会公平、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财政透明度与政府预算管理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透明度和政府预算管理的现状,明确了加强预决算公示的管理、实现各种评价方法的协同效应、调动预算公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预算公开互联共享的协调服务政策。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充分认识财政透明度和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提高财政透明度、优化政府预算管理这个核心,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推动财政透明度与政府预算管理的协同发展,为构建现代财政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冠县定远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