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与实施稳健有效的稳增长政策,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向世界展示了其经济的韧性、活力和无限潜力,极大提振了全球商界的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企业家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推动着各行各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的故事,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历经五十二载实业深耕,何新明凭借卓越的领导智慧和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不仅引领东鹏在竞争激烈的陶瓷行业中脱颖而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全球化布局等关键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以其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树立新时代民族企业家标杆,成为激励行业前行的典范。
东鹏总部大楼
何新明,1955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兴宁,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自幼生活艰苦,深知唯有勤勉向学方能改写命运。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陶瓷专业,从此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佛山市石湾镇的东平陶瓷厂(即东鹏陶瓷前身),正式踏上了陶瓷行业的征途。
初抵东平,眼前的景象远非理想中的现代化工厂,而是一个设备简陋、环境艰苦的手工作坊。但何新明并未因此而退缩,他凭借非凡的毅力与对事业的热爱,逐步从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厂长,引领工厂逐步迈向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原东平陶瓷厂
然而,1994年一场特大洪灾几乎将东平陶瓷厂摧毁,设备尽毁。面对困境,何新明展现出非凡的领导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全体员工共克时艰,通过引进尖端设备、强化质量控制,迅速恢复生产,力挽狂澜。次年,他更是临危受命,接手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华泰陶瓷有限公司。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何新明不仅迅速清偿了债务,还使华泰陶瓷重获新生,更名为东鹏陶瓷公司,开启了东鹏品牌的辉煌篇章。
苦练内功,主动求变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新”提速
52年来,何新明始终笃信“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理念,怀揣着“让中国陶瓷受世界尊敬”的梦想,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砥砺前行。他创建了陶瓷行业高端的科研平台,成功推出“金花米黄”“天山石”“银河石”等一系列开创性产品;启动“中国建陶工业2025”项目,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在陶瓷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牵头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的陶瓷产业链服务平台,打造陶瓷产业链全球性平台,助力中国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在何新明的带领下,东鹏陶瓷迅速崛起,成为国内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他深知,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行业红利的逐渐消退、市场需求与房地产行业的双重下滑,以及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长期挑战,何新明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仅凭勇气与盲目推新已难以为继。关键在于深化内功,通过提升经营效率、精细成本控制、加速产品创新、深化市场布局及渠道下沉等全方位策略,以超越同行的综合实力确保生存与发展。”
2024年东鹏新品大地岩板系列
在产品创新层面,何新明崇尚美感与质感并重的理念,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截至目前,东鹏已建设各类创新平台33个,累计获得各类型有效专利1655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388项,成为建陶领域内专利拥有量的佼佼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东鹏汲取现代艺术设计灵感并结合尖端科技,陆续推出如“见南山”“大地系列”“尊石系列”等独具匠心的IP产品,持续引领行业潮流。
在服务升级层面,东鹏更是实现了从“单一产品销售”向“空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跨越。依托“超会搭”空间设计和墙地“装到家”交付一站式服务,东鹏完成了产品、交付、服务三大环节的创新升级,为消R8rtgFOZxy/kl3vUpPC/xg==费者量身定制高品质、高效率、全方位的一站式空间交付方案,满足了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东鹏生产基地智能化生产线(动图)
此外,在精益生产方面,东鹏投资建设绿色化、智能化工厂,依托数字化管理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秉承质量为本、精益求精的精益文化,东鹏通过技术配方创新、工艺优化、节能减排及智能生产线构建,不断推动精益制造进程。同时,借助工业互联网与5G信息技术,全力打造国际四级标准智能制造工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何新明看来,在市场低迷且急剧变化的环境下,构筑面向未来的能力至关重要。对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东鹏将聚焦于三大核心策略:深化产品价值、延伸服务链条、优化供应链协同,旨在将自身的产品优势、制造优势及资源优势转化为撬动大家居资源整合平台的杠杆力,进而有效拓宽产业价值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居生活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和谐共生
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力争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实体企业,必然被赋予加快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引领陶瓷行业走向低碳未来,也是何新明的初心。早在2021年,东鹏便成立了“低碳发展战略委员会”,将“低碳发展”纳入公司最高战略,从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解决方案三个维度率先行动,构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东鹏生产基地绿色制造(动图)
东鹏积极担当头部企业的绿色发展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绿色生产管理体系。通过采用更加高效、清洁的生产方式——比如光伏发电、天然气改造、新能源电叉车使用以及干法制粉生产线改造,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引进了低能耗的生产设备,不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东鹏绿色材料空间应用
为推动绿色低碳向全产业链延伸,东鹏将3R理念(Reduce、Reuse、Recycle)贯穿于设计、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打造瓷砖、卫浴、生态新材、整体家居多品类绿色产品体系及绿色建筑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推出如免烧生态石、生态软瓷、石墨烯智暖岩板及装配式卫浴等创新绿色低碳产品,东鹏不仅推动了自身商业模式的绿色转型,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环保与经济效益和谐共生的理念。
何新明坚信,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功能与价格,更在于谁能为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东鹏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引领陶瓷行业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
前瞻规划,系统布局
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近十余年来,面对多国频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及加税政策,中国陶瓷出口阻碍重重,出口量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中资陶瓷企业出海趋势显著加速,特别是向非洲与中东等低成本地区转移,专注于生产高吸水率产品,而针对海外中高端市场的国内品牌拓展则显得相对谨慎与保守。
针对上述现象,何新明指出,从全球陶瓷产业演进规律来看,产能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但鉴于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短期内产品回流国内销售的可能性不高。东鹏作为建陶行业佼佼者,其全球化战略主要聚焦于三大核心:一是强化自主品牌建设与国际市场销售;二是夯实人才基础,确保国际化团队支撑海外拓展;三是灵活运用资本手段,探索国际行业整合机遇。东鹏不急于速成,但始终保持前瞻规划与充分准备。
东鹏国际工程项目典型案例(动图)
在全球化布局的征程中,东鹏已多次亮相国际性展会如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其产品畅销10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覆盖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多国的300余个独立品牌展厅与分销网络,并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于香港与菲律宾设立海外工程服务中心。此外,东鹏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与地标性项目建设,包括阿联酋航空五星级酒店、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新城建设及柬埔寨东盟运动会国家体育场等,彰显了其全球化战略的深度与广度。
深耕不辍,载誉前行。何新明凭借突出的行业贡献及影响力,先后获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创新人物”“全国建材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代表人物”“大雁奖·中国家居产业功勋人物”“中国陶瓷企业家终身成就奖”“中国陶瓷最具贡献人物”“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杰出贡献个人”等殊荣,并作为建陶行业的代表,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参加了第253棒的火炬接力。
何新明的成功,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一个缩影。他们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他们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家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相信在包括何新明在内的众多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中国企业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