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的设计框架,并结合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变化,梳理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变迁史,表明基于“两山”理论,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地理跨学科教学;“两山”理论;生态文明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了教师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基于此背景提出的跨学科教学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虽然在现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出要进行地理跨学科教学,但由于初高中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和素养培养的递进上具有一致性,同时又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完全可以结合相应的内容,在高中开展地理跨学科教学。
“两山”理论的完整表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两山”理论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这一理念与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高度一致。因此,在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多以知识整合为主,缺乏方法的适用性。
在现行的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大多都是以某一知识的整合为主,具体表现为从不同学科展开对知识的讲解,虽然也联系了各学科,但仅仅是知识的一般横向展开,缺乏对知识的纵向整合,同时也没有提出具有适切性的方法和措施。如针对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教师从地理和物理跨学科的视角进行,但仅仅限于知识点的讲解,不仅模糊了学科的独立性,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2.缺少核心素养的整体贯通。
在现阶段以素养立意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跨学科教学并不是知识的简单拼盘,而应该是核心素养的整体贯通,并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如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要具有时空综合的思维方式,这与中学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针对史地融合的教学,除了要立足一定的情境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时间变化、空间差异和时空综合的视角去开展教学,并最终指向学生的整体素养。
3.理论引领浮于表面。
在现阶段的跨学科教学中,理论的应用应该是贯穿整体的,而不是生硬嵌套的。“两山”理论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因此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黏合剂”,在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串联直至深度融合。如以城市的发展为例,高中地理教学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化的进程等方面展开,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可以从城市的发展变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角度展开,这些都与“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
二、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的框架设计
1.明确教学主题。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引领。主题的确定可以从生活视角、学科视角、研学实践、实验观察等多个方面展开。同时,教学主题还应体现“两山”理论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如“绿水青山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等。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可以将教学进行有效聚焦,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思考“两山”理论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2.梳理学科知识。
在明确教学主题之后,还需要梳理与“两山”理论相关的学科知识。中学地理方面,可以关注自然地理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中学历史和政治方面,可以关注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内容等。
3.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关键。这些教学活动包括课内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外的研学旅行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从素养融合的角度开展教学,结合现实情况融入“两山”理论。如可以结合政史地方面的知识开展本地的红色研学活动,并从景点保护角度思考“两山”理论的渗透点。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开展反思评价。
跨学科教学结束后,需要及时进行反思评价,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知识理解、团队协作、实践操作和理论意识等方面展开。
三、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的实施过程
1.教材内容分析。
《走向生态文明》是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结合具体案例从人类活动的视角进行剖析,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观念转变切入,以便学生能够从人地协调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理解如何通过资源、环境政策措施保障国家安全。
2.情境素材分析。
本节以丝绸之路为情境素材。丝绸之路从中国西安出发,经我国西北地区,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沿岸。丝绸之路沿线的发展,也启示着人类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也是“两山”理论的要义所在。
3.教学活动(如下表)。
四、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本文在构建跨学科教学框架的基础上,以追溯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变迁为例,启发学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仰婷.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设计研究——以地理与物理学科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