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愈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为使初中地理教学进一步提质增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立场着手,将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整体教学,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主要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就“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措施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首先应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完善地理知识体系。大单元教学更加关注整体性,对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期间,应结合学情,与不同学生的地理水平、领悟能力等相结合,制定合理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浅层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上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描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深层次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达海陆占比情况,分析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将大洲、大洋各自的轮廓、大小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分析其分布有什么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通过视频或动图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合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学生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
二、开展单元活动,确定自主探究任务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地理事实,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大单元主题,将各个课时知识点的探究情境进行有效串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整个单元的特点,形成整体性思维模式,强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时,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世界各地居民生活、生产,了解其在地理环境等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使教学富有针对性,教师设计“探讨我国生育政策在历史上的变化情况和发展方向”的探究任务。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教材中的图片,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生育政策一直在变化的原因”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播放音乐《黄种人》,并布置单元任务,让学生思考:何为黄种人?从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世界的人种进行探究,思索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人种所做出的贡献。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能够对单元知识有着更加深入的探究,进而提高大单元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设计单元评价,在评价中完善认知
评价在整个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针对教学策略和进度予以适度调整,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尤其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的综合性探究知识和系统性建构知识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也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优化。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学问题作为导向,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此过程中,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和了解,对学生的探究思路、方法以及探究态度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应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让小组长对本组进行评价,不断尝试新的探究方式或方法,让学生通过大单元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实践证明,从不同方面着手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推进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立足于整体,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系统性地建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大单元探究任务的设计,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实现深度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