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2024-09-23 00:00黄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7期

高中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目,在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熟知地形地貌并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才能强化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在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流水地貌》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环境样态。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构建“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基础素质。

一、“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口头讲解转化为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丰富了地理知识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模式,丰富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

2.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素材,如微课、课件、纪录片等,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元素。同时,利用微课、纪录片等也能将地理知识以直观、具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延伸教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3.调整教学评价机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同样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过程及学习状态进行监督、反馈、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种“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模式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客观全面的评价反馈与学习参考。

二、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践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学案导学。

“互联网+”作为智慧化教学的辅助,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提供必要支撑。一方面,“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及教学资源,同时也能推动教学环境的全方位变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创新学案导学的呈现方式以及学案的导学内容,以高质量学案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率学习。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互动性和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教师也可以实时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水地貌》一课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学案导学模式可以从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合作三个角度入手。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推送课前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案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提前查找资料了解流水地貌的类型、形态与形成原因。其次,在课中探究阶段,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搜集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在流水的持续影响下,河谷的长度、深度、宽度是否会发生变化。此时,提出导学问题:流水侵蚀的方向有哪几种?不同的流水侵蚀会导致河谷发生怎样的变化?借助问题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流水侵蚀的地貌以及流水侵蚀作用的类型。

2.创设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衍生的高效教学手段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应用“互联网+”搭建优质教学情境,能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深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地理理论与自然现象。

《流水地貌》的教学目标为:能够辨别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说出不同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过程以及该地貌的形成与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间的互相影响;能够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深入观察流水地貌。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支持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借助“互联网+”提供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优化导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二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突破学习难点。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打造高效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