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历史对话课堂的探索

2024-09-23 00:00:00殷双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7期

历史诉说的是年代久远的人与事,也是今人探知古人思想和智慧的有效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背诵和记忆即可,殊不知这种浅显的方法难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足够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敢于打破陈规旧俗,要树立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切实有效的历史教学。

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对话交流,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内容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可以营造更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笔者现将构建初中历史对话课堂的探索阐述如下。

一、设置互动式对话情境

1.扩充对话内涵。

教学的有效发生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历史课堂而言,教学情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历史信息,教师要尽可能地借助历史素材,构建有利于学生对话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原或模拟历史场景,并将解决相关问题作为对话主题,从而使构建的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并丰富学生的对话内涵。

例如,一位教师在介绍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时,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相关片段。这样,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德意志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强大与统一。于是,教师就可以此为主题,开展“统一呼声逐渐强烈的原因”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辩论场景、进行趣味性的角色扮演等,构建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发对话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起源,疑问是思考的起源。在学习过程中,疑点越多,越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索和创新。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使用文本对话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教师让学生介绍汉武帝实施大一统的详细方案,并且让学生探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于是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焚烧除法家之外的其他各家的典籍,而汉武帝为什么又“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呢?这个问题在教材中难以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深刻研究教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表扬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然后进行引导:“从秦始皇的‘崇法’,到汉武帝的‘尊崇儒术’,本质上体现出这两个阶段治国思想发生了调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治国思想的变化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结合这一原理,观察和分析这两个时期的‘社会存在’是否产生了变化……”这样,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教材中的相关描述,然后结合主观、客观两个方面的变化去探究这一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建构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历史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是师生平等关系的集中体现,其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教师在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他们观点中的亮点,并进行激励性的点评,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在介绍商鞅变法时,大都会采用“南门立木”这一经典故事来进行导入。笔者在利用这一典故进行引入时是这样进行的。先向学生介绍商鞅变法的内容,然后进行提问:从商鞅变法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商鞅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有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商鞅是一位诚信的历史人物……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不能失掉诚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效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这也说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

应该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必要的时候应当勇于辩论,要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内容有出入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巧妙的语言策略对学生观点中的正确部分给予高度评价,而不能全盘否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不受影响。

三、推进文本对话进程

历史教材是历史思想和历史知识的浓缩性编排,其呈现的观点对于学生而言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权威性,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解读教材内容,以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准确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中的史料和对话,引导学生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体会,以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更加辩证的唯物史观。这样的目标实现,自然伴随着基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教师首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合,然后鼓励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大胆提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诸多基于文本理解的有效对话,从而让教学内容在对话中变得更加透彻,最后也就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认知。

四、提升对话学习效度

笔者在每节课教学将要结束时,都会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

例如,在《秦统一中国》教学结束后,有学生说“我希望全面了解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还有学生说“我想了解秦始皇在执政之前的生活经历”……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秦汉史》中记载的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其中对秦始皇的记载,进行思考。最终学生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虽然是历史上一位暴政君王的代表,但其实施的某些改革又具有历史的先进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问:《秦汉史》中,对人物和历史的记载充满了矛盾,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个疑问精读教材,并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全面分析。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得出具有一定逻辑的结论。

总之,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有效对话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显现,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而这正是教师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