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教师,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加强交流、敢于表达,以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并非只有这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要把握组织学生交流沟通的时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小组合作。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时,鉴于大部分学生阅读过《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讨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起因、结果,以及战败方失败的原因。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理解积极参与讨论并敢于分享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并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
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成为目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oQQ1AL3Lqu7i6y76whtUCA==并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到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抽签,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思想通过抽签的方式分配给学生,而后让学生对自己所抽到的那一学派思想进行探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掌握得不全面,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进而本能地去寻求帮助。此时,教师再将抽到相同签的学生分到一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会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锻炼了合作学习的技能,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听取学生意见,用心感受学生的思考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做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此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讨论。鉴于当前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不够全面,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结合之前所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北方的经济水平超越南方?南方的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逐渐认识到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时间与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其次,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勤于思考,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