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概念体系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2024-09-23 00:00:00朱海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7期

概念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地理这门学科涉及范围非常广,囊括的概念也非常多,其中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称为核心概念。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次整理、提升,需挖掘教科书中的核心概念及相关子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组织系统化和网络化,是复习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的教学为例。

【课堂情境】

在复习洋流分布规律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根据气压带、风带图画出世界洋流分布图。

复习阶段,有些学生已经遗忘了洋流的相关知识。洋流的核心概念是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引导】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内容最基本的概念。

1.什么是洋流?(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陆地轮廓、地转偏向力、邻近海域的补偿等,这些因素比较稳定。)

3.盛行风向稳定吗?(盛行风向可分为风向常年稳定和风向随季节变化两类。)

在思考清楚上述三个问题后,学生很快在洋流模式空白图上找到低纬、中纬和高纬三个海域,在边上分别画出三个纬度带稳定的盛行风向,结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很快画出了这三个纬度带的洋流方向。这时教师再引导思考实际的海陆分布,进而区分出这些洋流的性质。

低纬度范围的海水在信风不断吹拂下,自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南北赤道暖流,作为离风岸的大洋东岸的水位会下降;大洋西岸是迎风岸,受陆地阻挡海水水位不断升高,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流动,形成赤道逆流。在中纬西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离风岸(大洋西岸)的水位会下降,迎风岸(大洋东岸)水位上升。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在极地东风的吹拂下,海水不断向西流动,离风岸(大洋东岸)水位下降,迎风岸(大洋西岸)水位上升。在大洋西岸,低纬和高纬海域的水位高于中纬度海域,海水就会从相邻水位较高的海域流向水位较低的海域,于是,在陆地轮廓的影响下,大陆西岸的海水从水位较高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流向中纬度海域,形成水平补偿流。同理,在大洋东岸,受陆地轮廓的影响,海水从水位较高的中纬度海域以补偿流的形式流向低纬和高纬度海域。综上所述,在中低纬和中高纬之间分别形成了大洋环流圈:北半球的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分析】

在这个知识点的复习中,涉及的地理概念非常多。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将高一和高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发挥核心概念的作用,形成完整的洋流知识体系。(如下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区分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将概念之间所能形成的知识网络展现给学生,这样便能将新的概念与原有的概念体系融为一体,建构地理概念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概念,还能够加深对新的核心概念的印象,使新旧知识连成一体,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概念体系。

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宏观的概念教学思维,有助于学生通过明确主体概念,联结各级、各类概念,建构发展的地理概念体系,深化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