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精选史料让历史课堂更有生命力

2024-09-23 00:00:00骆长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7期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选取史料时,要在遵循史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史料,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鲜活性、思辨性、前瞻性,让历史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

一、教师要善于选取典型史料触动学生

1.史料选取要鲜活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除了有效利用课本提供的史料外,还要积极搜集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史的道教文化时,笔者一般会拓展史实:“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发达。唐朝王室自称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但是这样的讲述是成人化的,是没有情感共鸣的刻板讲述,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更无法体会道教到底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时如果能精选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史料,补充解释这段叙述,学生的听课兴趣就会大幅度提升。笔者在讲到这里时,通常会展示这样的史料信息:唐代,在饮食方面,药膳和药酒大量出现。药膳有紫米粥、团油饭、橘皮汤、人参汤、阿胶汤、绿豆汤、莲子粥和各种肉羹;药酒则有椒葱酒、海藻酒、钟乳酒、五精酒、五加酒、地黄酒、枸杞酒、乌麻酒、苍耳酒、菊花酒。这段史料信息内容,非常接地气,很多饮品和食物至今还是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学生阅读后,大有感触,表达欲望强烈。

2.史料选取要触动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我们要立足党史故事的真实性,从细节着手,注重总结和引导,凸显故事背后的理论性,提升故事的深度。要注重细节,细节是历史的脉络,最能说服人。从时间的角度看,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是生动的细节。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革命史、党史,新中国建设奋斗史,还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史,我们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应善于选取那些具有人性光芒,展现人类文明进步风尚,凸显历史大势的细节史料,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升华,这样的历史课堂必然富有生命力。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受到触动,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历史教学必然事半功倍。笔者在讲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如何以少胜多,歼灭来犯之敌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史料:在陕北战场,被俘的国民党将领曾当面向彭德怀抱怨,说他打仗不按常理。彭德怀当场驳斥道:“你以为你们兵多,别说你十几万人,陕北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个村庄,哪里没有我们的人?你拉一下枪栓我们都知道。你自己算算,我有多少人?”据此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什么叫人民军队爱人民,什么叫人民解放战争,陕北人民就是解放军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军民鱼水情能激发无穷的战斗力。

3.史料选取要有思想高度。

思想决定高度。要想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思想之花绽放历史课堂。历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蕴藏着厚重、深刻的历史哲理。鲜活的学科知识让历史课堂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成为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史料选取的思想高度。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传统中医药学理论著作《千金方》时,不妨这样介绍:《千金方》是人称“药王”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医生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这部医书展现了传统中医学传扬的高尚医德伦理观。再如,在讲授苏格拉底深刻的哲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时,不如跟学生一起诵读并体味他的这句名言:“假使把所有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二、教师要厚积薄发,乐教善思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首先要拓宽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其次是及时了解、掌握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要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拓展思维视野,应该把读书当成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还要培养人文情怀和敏锐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