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思政课 培育卓越农业人才

2024-09-21 00:00邓振营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9期

摘 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河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加强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意义重大。涉农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三农”问题相联系,为培养造就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卓越人才,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思政课;涉农高校;农业强国

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应进一步明确思政课建设发展方向,重视思政课堂内外双向发展,从内容、形式、方法和实践各方面发挥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作用。涉农高校需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向驱动,以农科视角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建设高质量的新思政课,培养兼具农业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素养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全国建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政课指明了前进方向。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也使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建设有了新方向、新指南。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就要坚持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灵魂。建设高质量新思政课要求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入教材、走入课堂、走入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引导学生对党的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用。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等政治知识的主渠道,更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的主阵地;是引领学生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精深专业学识的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力与前进灯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因势而为地加强改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当下与今后一段时期建好思政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与突出问题提供了思想遵循。例如,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思政课受众群体普遍处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技术短板、情感认知局限等现实难题,算法推荐也容易消解思政课主流价值观、挑战思政课权威性、使思政课教学陷入形式化困境等。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不断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的领导,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确保思政课更好更优地满足时代需求,有效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紧迫性,强调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体系,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明确思政课教学内容

新时代思政教学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优秀文化为支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在高校思政课的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成就支撑理论,将生动的案例作为思政课的支撑内容,让学生真正听到、看到、感受到,使思政课入脑、入k07vAsTLTjk8lNRQJoJQbg==心。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突出中国发展的文化优势,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汇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党的意志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题,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实地调研等,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以青春之力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确保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讲活,持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同时鼓励教师采取模拟演练、实地调研等方式方法,促进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增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可采用沉浸式体验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展现农耕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农耕文化情怀。拓展实践教学,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历练本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底气和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勇气。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首先,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从源头选拔具备政治信仰、教育热情和专业素养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持续成长。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一流、道德品行高尚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最后,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做统筹,引领队伍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发展脉搏;还需要有能力、有思想的新兴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涉农高校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措施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涉农高校将以这一重要指示为指引,将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精准供给”,打造课上课下紧密配合、师生广泛互动的新课堂,充分发挥“马+农”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农科特色鲜明的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一)坚持目标导向

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要重视新时代卓越农业人才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通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强化“在马言马”的重要导向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与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的培铸相统一,把思政课堂与学情、校情、农情、国情相统一,让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素养提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心灵。

(二)坚持自信自立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滋养,以文化自信自立拓展育人新理念。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在这个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学生在心中塑造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农情,自觉自愿投入“三农”建设,树立大历史观、大农业观、大粮食安全观,厚植“三农”情怀。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农耕文明和农事节气等,更好地理解中国农业文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在全社会形成认同农耕文化、实践农耕文化、遵从农耕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提质增效

全面推进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教学内容,深入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新政策、新举措,促进教师队伍质量“双提升”,全面提升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素质,构建深层次、宽领域的育人体系。落实强师计划,统筹教师培养、使用、服务保障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以“六要”“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有效提升综合素养与职业成熟度,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思政课程建设要强化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运用,优化评价标准和方法,如参与“三农”宣讲活动、定点帮扶等,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考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农科提质增效,实现思政教育与农业实践同向驱动。

(四)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同向共行,拓展内涵和外延,将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专业教学等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去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悟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独特优势,感受思政力量的积极作用,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指示精神,聚焦农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通过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参与感,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构建以“一体两翼”——思政教育为体、农耕文化和“三农”实践为翼的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增强学生对涉农专业的认知与理解,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全方位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语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需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守正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树立人才兴农的战略指向,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体系建设,培养出一批拥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方军.发展无愧于新时代的中国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2(1):4-12.

[2]陈嘉涵.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5-10.

[3]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EB/OL].(2024-05-11)[2024-07-2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0473.htm.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

[责任编辑:樊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