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新时期,如何在农村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同时,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针对陇南市近阶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农村思政工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培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厚植精神文明建设根基,增添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更好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精神文明;乡村振兴;建设;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农村物质文明大幅提升的同时,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深入意义重大。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了新的需求,只有物质的现代化,并非完整的现代化,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迈向新高度,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不能过于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体文明的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为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会受到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力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乡风、优质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才能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源泉。
(三)有助于广大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乡村全面振兴为的是农民群众过上好生活,要依靠他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其发挥主导力量,创造更加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汇集力量,增加干劲,增添智慧。农民群众在思想上、理论上、观念上有了提升和进步,就能激发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帮助其在行动上有所建树。因此,应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成为农村广袤大地的建设者、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二、陇南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一)陇南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陇南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优势,制定印发《陇南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9县(区)挂牌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建强文明实践“一个中心”,落实工作责任;用活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实现互联互动;开展“讲、评、创、说、送、帮、易”7类活动,精准服务群众,积极探索创建了“1+2+7”文明实践“陇南模式”。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理论宣讲,注重思想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 490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 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志愿服务组织(队)9 100多支,围绕理论政策宣传、乡村振兴、抢险救灾、扶危救困、节庆活动共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万余场次。二是评选典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全市选树县级以上道德模范738人,选树中国好人9名、甘肃好人28名;建设乡村好人榜3 483个,评选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家庭3.5万多户、身边好人3 241名,大大激发了社会文明活力。三是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召开推动文明村创建提质扩面推进会,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57%。全市共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 122个,创评县级以上文明家庭1 011户、最美家庭1 185户,树立了社会文明共同体意识。四是全市各乡镇深入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和议事会制度,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2022年,全市共办理服务群众事项3.4万多件,化解矛盾纠纷8 500多件。全市信访总量、网上投诉、治安案件等数量明显下降,乡村社会更和谐,乡风民风更文明。五是送服务暖民心,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我们的节日”“六个100”“三下乡”组织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义诊、送技术等志愿服务活动9.5万场次,177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公益电影4.3万场次。六是易风俗树新风,建设文明乡风。制定印发《陇南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把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工作纳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估体系。全市3 160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品5.5万份,创作编排《高价彩礼要不得》《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文艺作品并演出5 000多场次。
(二)陇南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比较滞后。一方面,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缺少主阵地。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多样化的出现是以物质利益的提高为主导,因而导致部分农民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出现失常、失范。
二是部分农村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度不够。基层干部普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乡村振兴只需抓产业兴旺,只要经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加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无形中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村社会出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头重脚轻”的现象。
三是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有待大力推进,部分地方村规民约流于形式,良好的道德风尚并未形成。现今大部分行政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但大多内容空泛、规定笼统、照抄照搬、上墙了之,并未较好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导致一些村规民约流于形式,村民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的道德约束机制缺失。
三、持续加强陇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村思政工作,厚植精神文明建设根基
农村思政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强化农村思政工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农村思政工作主阵地,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政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农家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是探索和完善农村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农村思政工作的开展,应立足实地调研走访,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具体规划,制定相关制度,细化落实责任,通过体制机制保障推进农村思政工作良好有序开展。还需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思政工作中,这样才能打开农村思政工作新局面,把思政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丰富农村思政工作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政治引领,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理论演讲、政策培训、法律宣讲、新风培育、文化下乡、教育服务、科技推广等文明实践活动,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四是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用好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传播农村思政工作相关内容,还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乡土文化。农耕文明、乡土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农耕文明蕴含着应时守则、和谐共生、守望相助、敬老孝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营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好环境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新时代文明乡风,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一方面,真正把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村规民约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制定村规民约不仅要突出其具体性和操作性,还应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突出村民自治,鼓励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厚植村规民约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就是农民群众的风向标,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落实,群众才会积极响应。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文明乡风才能在农村大地蔚然成风。
(三)深化乡风文明培育,增添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
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助推文明乡风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一是持续开展文明乡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的创建活动,树立榜样的力量。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镇、文化惠民”六大乡村文明行动,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组织“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培训,让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与时俱进,让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花开并蒂。二是推动农村志愿者服务活动走实走深,用志愿服务带动文明发展。继续创新拓展文明实践所、站、点平台建设,着力发挥镇村志愿服务队在政策宣讲、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志愿者服务团队应主动走进群众生活、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文明就在身边,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提质增效,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提高党组织成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密切党群关系,团结服务群众,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和政策落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总之,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在为农村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3]何政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义、困境及对策[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4):130-133.
[4]廖华,廖和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武陵学刊,2024,49(2):60-67.
[5]钟海,苏航.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时代意义、现实阻碍与实践进路[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36(4):22-34.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