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牧民党员是党在农业战线上的坚强柱石。针对当前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和面临的困境,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创新培训形式,以提升农牧民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党员是党在农业战线上的坚强柱石,对推进农业持续繁荣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结构也发生新变化,农村流动党员人数不断攀升,而留守党员普遍年事已高,这样的现状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探索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路径,将思想正向转化为行动力量,实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农牧民党员作为党在农村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需要有一批能担当使命、肩负大任的高素质农牧民党员干部队伍,勇做乡村振兴“主力军”和“先锋队”,引领农民群众共同迈向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因此,加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一)农牧民党员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乡村振兴坚实的组织保障
推进乡村振兴,农牧民党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政治意识,这是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作为党在基层的坚实力量,农牧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增强群众组织力、凝聚力的“先锋队”。因此,持续加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补足精神之钙,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广大农牧民党员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勤务员”作用,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从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农牧民党员本领能力的提升是乡村振兴关键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科技兴农、产业兴村,靠的都是人才。当前,部分农村发展滞后,症结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农牧民党员是农村社会的先进分子,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加强农牧民党员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从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关键的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农牧民党员发展思路的创新是乡村振兴重要的智力支持
农牧民党员队伍来自并成长于农村群众之中,熟悉家乡人文环境,不仅对乡村基础性资源禀赋、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及农民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相关要求和目标导向也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够立足本土,借助与基层群众联系紧密的先天优势,有效挖掘并整合乡村内外资源,促进资源科学配置、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带动各类资源要素集聚优化,产生“集聚效应”。加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可培养一批乡村经济“领头雁”,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实质和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为村强民富之路献计献策,从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二、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一)突出顶层设计,构建培训新格局
昌吉州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持续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将加强和改进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充分征集各乡镇各部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全年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总体要求、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以补齐农牧民党员能力短板弱项、知识空白为目标,采取州级示范、部门参与、县市主体、乡镇兜底四方联动的方式,逐步构建整体推进、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培训新格局,有效提高农牧民党员发展经济、改革创新、化解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突出需求导向,开创培训新模式
结合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为载体,人性化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依托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创新思维理念,选择多样化教育培训场地,注重扩大农牧民基层党员参与度、互动性,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开展以专家学者讲政策、领导干部讲发展、致富能人讲经验、先进典型讲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推进乡村振兴积聚强大合力。
(三)突出常态长效,健全培训新机制
一是健全纪律保障机制。列出教育培训负面清单,建立培训长效管理制度,实时掌握培训对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形成学习培训鉴定,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二是完善跟踪保障机制。加强培训教育后跟踪调查与分析,精准评估教育培训对象满意度、学习获得感、知识运用情况。依据评估分析结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课程选设、考核机制等内容,推动培训提质量、上水平。聚焦实践应用,组织培训对象向党组织汇报成果、相互交流心得,推动培训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共享。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全州干部培训范畴,从留存党费及基层组织专项经费中申请经费,加大经费保障倾斜力度。
三、昌吉州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机制不健全
第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重视不足,工作中引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未能充分认识农牧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基层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影响,导致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第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宽泛的填鸭式教育培训,导致部分农牧民党员不愿参加组织活动,达不到党员教育培训应有的目的,不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也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
(二)农牧民党员结构不合理,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同年龄段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受年龄偏大和学历较低等因素影响,农牧民党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科技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农牧民党员对“白菜萝卜一锅煮”和“长的短的一刀切”的单一教育培训方法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农牧民党员的管理也存在不规范情况,一些长期不在本地居住的农牧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生活所在地又存在多方面的制约,致使流动党员的集中统一教育培训学习面临诸多困难。
(三)教育培训形式略显单一,培训效果不明显
当前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对农牧民党员差异化需求的关注,使得教育内容与他们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农牧民党员在不同阶段的能力特点、不同类别的岗位特点,以及不同年龄和时期的思想状况;未能根据实际聚焦重点问题,抓住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导致培训教育吸引力不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未能彻底答疑解惑,解决农牧民党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特定群体存在的个性问题。
四、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路径优化建议
(一)完善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规范化
当前,农牧民党员从业多样化导致的人员频繁流动给学习教育培训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集中统一培训形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农牧民党员的学习需求。为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应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能够与农牧民党员的需求相吻合,避免教育培训与现实脱节。在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乡镇党委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针对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问题,乡镇党委首先要从机制上发力,完善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农牧民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的管理,对培训状况登记造册,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考核并有反馈。乡镇党委要对全年的教育培训情况开展业务指导,建立高效率的学习量化考核体系。依据考核评比先进,激发农牧民党员学习的自主性。基层党支部在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中也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优秀党员“一带一”的“带教”机制,更好地联系、了解、引领和服务农牧民党员;建立书记、支部成员、党小组长齐抓共管、相互协调的合力机制,明确基层党支部抓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职责,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党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激发农牧民党员内在动力,保持队伍纯洁性
为提高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需要对党员队伍进行科学分类,考虑年龄、学历和职业等因素,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对于长期不在家乡、异地生活的党员,将党组织关系按规定转入居住地,以确保其及时参加转入地组织生活。每年结合农牧民党员具体情况开展评议会,评议不合格党员,优化农牧民党员队伍。为提升农牧民党员的整体素质,应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导向作用,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需求深入分析,制定分门别类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符合基层实际的农牧民党员致富技能培训班,不断提高农牧民党员致富能力。在比学赶超活动中,选出党员示范户树为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督促落后、鼓励先进的良性氛围,推动更多党员积极参与到乡村经济发展中,引导农牧民党员争当先锋模范,鼓励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提高参与意识。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农牧民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创新农牧民党员培训形式,增强农村党员获得感
农牧民党员是昌吉州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力量,更是凝聚群众的桥梁。为更好发挥农牧民党员的作用,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培训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坚持因地因人制宜、精准精细施策,以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先进技术和辅助工具开展合理有效的培训工作,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组织党员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相结合,鼓励党员学习运用新媒体平台互动交流,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本领和开展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的本领,维护稳定的本领。为帮助全州农牧民党员掌握实用的技术和知识,可紧密结合农牧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定期邀请州内外专家开展现场培训。为激励农牧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每年召开一次优秀农牧民党员评选活动,在电视台、报刊开辟“学习身边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等栏目,在全州掀起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热潮,为昌吉州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泽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体系架构和价值意蕴[J].党政干部学刊,2024(1):9-16.
[2]陈璐.浅析VR技术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教),2024(2):87-88.
[3]周锦涛,刘芹.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27(6):114-121.
[4]陈润庭,余晓慧.新时代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乡村振兴[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7(4):27-31.
[5]盖有军,刘茜.农村资产活了农民腰包鼓了[N].新疆日报(汉),2021-10-20(006).
[6]曾永沛.关于加强昭苏县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0(4):49-51.
[7]刘清平.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1):102-106.
[8]宗高峰,韩强.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2):78-84.
[责任编辑: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