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牛津英语词典》2022年更新的英语新词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论分析英语新词的构词方式和形成动因。研究发现:2022年的英语新词有七种构词方式,包括复合、旧词新义、派生、借用四种主要类别和缩略、转换、变体三种次要类别。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是新词模因形成的动因。此外,一个新词模因要想被广泛模仿、复制和传播,需要同时满足一个或多个动因。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新词;构词方式;形成动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7-010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7.028
英语是国际上传播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外部因素、人类交际的主体因素和语言系统的内部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大量新词的不断涌现。
模因论是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1]。运用模因论研究英语新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今英语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价值取向,促进跨文化交流。
一、模因论与英语新词
1976年,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基于“基因”首次提出了“模因”一词,并以生物学中的演化规则来类比文化传播的过程。1999年,Blackmore进一步完善了Dawkins的观点,在《模因机器》中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了”[2]。模因论的理论框架由此初步确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进入了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2003年,何自然和何雪林在《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中分析了语言使用中的模因现象,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在这篇文章中,何自然将“meme”译为“模因”[3]。此篇文章发表后,模因的语言语用研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学者将模因论应用到翻译领域,涉及文本形式、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等方面。展露露运用翻译模因论中的一些翻译策略,研究了《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化负载词[4]。随着语言模因的发展,一些学者将模因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和实证研究中,涉及写作、口语、阅读、词汇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张毓将基于模因论的写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发现该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有积极的影响[5]。此外,模因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也涉及文本互文性、文化传播、新闻标题、广告语言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
根据谢朝群和何自然观点,“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任何字、词、语句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6]。因此,通过人们模仿得以复制和传播的英语新词就是一种新词模因。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从词典学、形态学、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分析英语新词。任丹运用构式形态学理论探讨了近五年英语网络新词的形态图式[7]。目前,模因论视角下英语新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词的类型、生成过程、翻译或教学模式。经检索,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只有9篇。刘骐宁研究了英语新词构词的模因特征,分析了构词法在新词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8]。周聪慧认为被模仿使用并得以传播的传统构词法成了构词模因,通过举例分析了英语新词构词的基本模因、强势模因和复合模因特点[9]。
综上所述,学者们在模因论和英语新词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但模因论视角下对英语新词的研究仍有待探索。基于此,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统计出2022年英语新词中不同构词方式的数量和出现频率,再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新词模因的形成动因。
二、新词模因的构词方式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牛津英语词典》2022年更新的英语新词。按照词典原则对英语新词进行定义:新词包括第一次收录到词典中的新单词、新短语和新义词。笔者最终收集到1980个英语新词。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新词都是由已有词汇通过一定的构词方式形成的。新词中不同构词方式的数量和百分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22年出现的英语新词主要有四种构词方式,即复合、旧词新义、派生和借用。此外,构词方式还有三种次要类型,尽管数量不多,即缩略、转换和变体。
(一)主要构词方式研究
1.复合
复合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词的过程。复合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词汇生成途径,其直接拼接的方式简单易行,利于新词模因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此外,复合词的构成成分仍保留着各自的词义,人们能依据已知旧词来理解复合词的大致含义,提高了新词模因在传播过程中的可理解性。
例如,share house(合租房)由share和house复合而成,使人自然联想到现代打工人出于经济原因,选择合租一套房屋,共同承担租金和家务劳动的场景。相关复合词如share plate(拼盘)、share-taxi(拼车)、shared memory(共享内存)以及shared space(共享空间)等。又如first gentleman(第一先生)由first和gentleman复合而成。传统上,first lady(第一夫人)用来描述国家领导人的妻子,性别角色在当今政治领域中的转变促使了first gentleman的形成与传播,用以描述国家领导人的丈夫。再如工作领域的新词annual leave(年假)、annual report(年度报告)和standing desk(站立式办公桌)展现了现代工作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使英语增添了不少与压力有关的复合词,如stress reliever(压力缓解器)、stress disorder(压力障碍)、stress bunny(压力兔)和stress-eat(压力性进食)等;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为英语增添了anomalous water(超重水)和yellowdwarf(黄矮星)。这些复合词模因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现代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2.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不改变词形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了以往所没有的新意义与新用法。类似于基因突变,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模因的变异从本质上说是意义的变异”[6]。
如soy原本特指大豆,随着素食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寻找肉类替代品成为一种趋势。soy通过扩展词义来更好地适应语言使用者的需求,现今泛指由大豆制成的多种食品和饮料。又如名词foreign,受美国嘻哈和说唱音乐的影响,其语义范围从泛指“来自另外国家的事物”窄化为特指“非美国制造的豪华汽车”,并通过音乐和社交媒体得以广泛传播。再如模因dwarf原指矮小的动植物,其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新义为“任何相对较小的同类事物”,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新义词,如dwarfdom(小型化状态)、dwarfed(微不足道的)、dwarfing(显得微不足道的)、dwarfish(矮小的)、dwarfism(劣势)和dwarf-like(相对较小的)等。从语言形式上看,新义模因是对旧词的复制;从内容上看,新义模因进化为一种独具匠心的新概念[10]。
3.派生
派生法是通过在词根基础上添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产生与原词根具有不同意义或范畴的新词。
2022年前缀anti-(反对)贡献了100多个新词。Anti-意义稳定、形式简洁,通常用于形容词或名词前,生成新的反义词。经过模仿、复制和传播,模因anti-被添加到诸如anti-ageing(皮肤防皱的)、anti-caking(防结块)、anti-gun(反枪支的)、antipolitics(反政治)、anti-saloon(反酒吧)等词汇中。又如后缀-ed,用在动词或名词后,描述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在餐饮行业或家居用品等领域中,描述某物具有类似茶碟的形状或特征时,即“茶碟状的”,这个新词模因的英语表达是由saucer+ed派生而来。再如post-(之后)用于postcolonialism(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殖民地时期之后的)和postnup(婚后协议)以及-ing(代表行动、状态或过程)用于bodging(修补拙劣的)、colonializing(殖民化的)和barnstorming(做巡回演说的)等。词缀模因如框架公式般,记忆容易、运用简便,被大众复制、传播,用于新词构建。
4.借用
不同文化相遇时,经常出现语言之间借用的现象,由此产生的词叫做借词或外来词。2022年《牛津英语词典》扩大了对东非国家词汇的收录范围,特别是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这三个国家曾属英国殖民地,有着共同的英语背景。斯瓦西里语,作为其通用语,成为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外来词覆盖广泛,涉及饮食、服饰、音乐、称呼和习俗等诸多领域。一些斯瓦西里语词汇填补了英语中的概念空白,如githeri(肯尼亚美食炖芸豆)、busaa(肯尼亚酒类布沙)、singeli(坦桑尼亚音乐辛格利)、daladala(坦桑尼亚出租面包车)和 kwanjula(乌干达订婚仪式)等,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这些词汇模因通过直接借用的形式,保留了其原本的文化特色和意义,由此被复制和传播。此外,一些借词模因作为英语的同义词,同样成功地融入了英语语言系统,成为英语的一部分。如称呼语mwalimu(老师)和Bwana(先生)以及礼貌用语pole sana(对不起)和asante sana(谢谢)等,因其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独特性,得到了英语使用者的广泛接受。
(二)次要构词方式研究
1.缩略
缩略是指在不改变原词汇意义的前提下,将较长、较复杂的词汇缩减成较短、较简单的组合。缩略词模因形式上简短易记,意义上仍能传达原词的全部或至少是主要信息,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如在计算机领域,doc(document,文件)的使用减少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效率,因而在数字文化中得以广泛复制和传播。又如种族平等意识的增强,模因POC(people of color,有色人种)、AAE(African American English,非裔美国人英语)和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ur,黑人、土著及有色人种)应运而生,其简短形式被广泛接受,应用于社会多元文化的讨论中。
2.转换
英语词汇可以从一种词性转换为另一种词性而不改变词形,这样的构词方法叫做转换法。2022年新增的转换词大多发生在名词与动词之间,如anneal(使退火)原是一个动词,指加热金属等物质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这一动作。冶金行业的发展使得人们需要使用某个名词来指代这一完整过程,由此实现了anneal从动词向名词的转换。这种直接转换的方式,既避免了新词创造带来的困难,又提高了行业内部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模因anneal因而得以在语言使用中复制和传播。又如名词vax(疫苗)转换为动词vax(疫苗接种),名词aniseed(洋茴香)转换为动词aniseed(给……涂洋茴香)以及形容词ignoramus(无知的人)转换为动词ignoramus(使某人开脱罪责)等,转换词展现了新词模因适应社会变化和沟通需求的灵活性。
3.变体
变体词是其他词汇的变化形式,词汇变体的形成和传播是语言模因适应性变异的过程。如damned if I know经过口语化处理,演变为更加流畅和便于口头交流的形式damfino,由于其简洁性和表现力,模因damfino被选择并得到了有效复制和传播。同样annit作为isn’t it的变体,通过辅音同化过程简化了其发音,展现了语言模因在口语交流中的适应性变化。
三、新词模因的形成动因
一些新词可以被广泛使用并收录进词典,而其他一些新词则在产生不久后便销声匿迹,词汇的选择和使用过程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一个新词模因要想被广泛模仿、复制和传播,需要同时满足下述一个或多个动因。
(一)实用性
“语言信息实用,人们才乐于模仿、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语言模因”。[11]从实用角度来说,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新词模因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实用性。
如新义词burner,现在用来指代一次性手机。burner最初源自犯罪领域,用来描述一种使用后丢弃的手机,以避免被追踪或监视。受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该词逐渐在大众中传播开来,被用于描述任何临时性或匿名性强的手机。这样的描述形象、贴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于是被人们复制、传播,成为语言模因。该词反映了数字化时代人们对隐私、安全和匿名性的需求。又如缩略词Annie Oakley是美国著名女射手Phoebe Annie Oakley Mozee名字的缩写。尽管源自人名,该缩写实际上代表着“免费入场券”的含义。这源自Phoebe Annie Oakley Mozee将一张红心五扑克牌在落地前连续打穿五个点的绝技。最初,马戏团用Annie Oakley指代打孔的餐券,该词汇模因简单易记,能够有效传达特定含义,后被广泛传播至铁路、报社等行业,现今广泛用于表示任何赠券或免费入场券。
(二)合理性
“语言信息表达出来的意义合理,人们就会复制、传播,从而形成模因现象”。[11]表意生动的语言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合理性,也更容易被人们记忆、认同和接受。
一些外来词模因积极参与到英语语言的发展阶段,为英语表达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外来词模因因借用合理被人们认同、复制和传播,成为英语词汇的一部分。2022年词典收录了一批充满异国风情的足球术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语言中借用并融入英语中的词汇。如Panenka(勺子点球)源自前捷克足球运动员Antonín Panenka在欧洲国家杯决赛上的一次经典点球;rabona(插花脚)用来描述球员Ricardo Infante的一项传球技术;以及gegenpressing(高位压迫)、trequartista(9号半)、tiki-taka(极致攻守)等术语在当代足球讨论中已变得司空见惯。这些动作多年来在现实世界中频繁复制,人们常常会用上述词汇表达自己的反应,这种做法不仅使得交流更加高效清晰,还便于语言模因的理解和传播。又如复合词Brahms and Liszt是著名作曲家Johannes Brahms和Franz Liszt姓氏的谐音。19世纪,伦敦东区作为工人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居住地,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涌现出大量黑话隐语。同韵俚语作为隐语中最具特色的形式,利用词尾的押韵来构建具有独特表达方式和幽默感的词汇。在这种语言形式中,Brahms and Liszt 用来指代同韵词pissed,作为一个生动、幽默的表达,模因Brahms and Liszt被人们复制和传播,不仅限于伦敦东区,现今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被使用,成为描述酗酒行为的隐晦说法。
(三)时尚性
“时尚性是指语言信息具有时代性特征。当一种语言信息符合时代潮流,人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它,并使其广泛地复制、传播,形成语言模因”。[11]
复合词dinosaur hunter的流行,可以uhTQx7hRFvqUwz0pikTypg==追溯到2022年6月上映的科幻电影《侏罗纪世界:统治》。该电影将当代流行的元素与90年代风靡的要素相结合,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影片中,Laura Dern饰演的Ellie Sattler是一位古植物学家,Sam Neill饰演的Alan Grant是一位古生物学家,他们被戏称为dinosaur hunter。随着二位主演的回归,dinosaur hunter这一表达在2022年开始流行,人们将其作为对古生物学家的一种幽默称呼,从而促进了该词汇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类似的例子还包括模因to lean in 与 béal bocht,前者意为全身心投入,源于美国企业高管谢丽尔·桑德伯格的著作《Lean In》。在该书中,桑德伯格鼓励女性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成为职场领导者,从而使得这一概念在公共讨论中广为流传。Béal bocht源自布莱恩·奥诺兰的爱尔兰语讽刺小说《An Béal Bocht》,该术语随书的流行而被广泛接受,对社会中夸大贫困以博取同情和经济援助的行为进行批判。
(四)权威性
“语言信息如果具有权威效应,就会得到人们的复制、传播,从而形成模因现象”。[11]名人和权威机构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运用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复制和传播。
如借词a chara意为“朋友”,常被用作书信开头的礼貌称呼或贺卡开头的亲昵用语。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在致拜登的信中运用了a chara这一表述,反映了爱尔兰文化中对友谊和团结的重视。随后,模因a chara通过文件、报纸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因其权威性,人们纷纷效仿。复合词squeaky bum time源自前曼联主帅弗格森爵士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用语。借助社交媒体、电视节目和体育评论等渠道以及弗格森爵士作为足球界权威人物的影响力,该词汇模因被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体育爱好者之间普遍模仿和使用的对象。现今不仅局限于足球赛场,在其他竞技性领域,该模因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用以描述比赛的紧张时刻。
四、结语
新词作为语言中极具动态性和时代性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新词不仅可以丰富词汇系统,而且可以满足人们交流表达的新需求。因此,人们有必要注意新词。已有词汇通过多种构词方式创造了新词,新词因其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得以被模仿、复制和传播,成为语言模因。英语新词的模因研究不仅可以为词汇研究提供新视角,同时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新词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符容,佘娜.语言模因作用下的语码混用现象——以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为例[J].英语广场,2015,(06):41-42.
[2]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02):200-209.
[4]展露露.翻译模因论视角下《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23.
[5]张毓.基于模因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3.
[6]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01):30-39+108-109.
[7]任丹.构式形态学视域下英语网络新词的形态图式及认知机制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3.
[8]刘骐宁.基于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英语新词构词特点研究[J].校园英语,2019,(14):194-195.
[9]周聪慧.语言模因论视角下英语新词构词特点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1):64-68.
[10]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1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2):108-114+160.
作者简介:
刘泓妍,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阚明刚,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