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迭代进步,不同程度影响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冲击也显而易见。法律图书作为重要的出版内容,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法律图书出版要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变化,谋求长效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寻数字出版创新之路。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维度围绕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文章首先分析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文章旨在通过多维度的研究与分析,为法律图书数字出版质量与效率的协同提升建言献策,为出版行业的长效发展保驾护航。研究发现,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顺应这一趋势,出版单位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在原则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全力助推数字出版的融合创新与转型升级,在寻求创新路径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在路径方面,则要优化出版流程、注重形式创新、强化技术创新、促进传播创新、紧抓版权保护。唯有如此,方能满足读者群体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提高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法律图书的吸引力、竞争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基本原则;创新;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237-04
数字化时代,传统法律图书的市场优势不断弱化。作为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全新出版方式,数字出版正以其鲜明的优势与特色成为助推出版行业继续发展的新引擎。在此形势下,创新不但是出版单位得以生存、站稳脚跟的关键,还是其实现长效化发展、增强影响力的动力所在。
所谓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即在确保法律图书内容质量维持高水平的同时,引入各种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革新与优化传统出版流程、出版形式以及传播方式的目的。这样的创新涉及数字化编辑、在线发行、电子阅读器应用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彰显了法律图书出版行业与时偕行的全新风貌。其目的在于助推出版效率的提升、出版成本的缩减与传播范围的拓展,能更具针对性地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以此增强法律图书的吸引力、竞争力与影响力。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满足读者多元需求
数字化时代,法律图书数字创新出版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无限的可能性,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探索数字出版的创新之路上,出版单位必须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国家意志[1]。
法律图书的出版内容专业性、独特性强且不拘一格,涉及法律、政策、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此,各相关人员必须强化对出版内容的把控,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规定与政策的要求,应足履实地,秉持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原则。还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审核管理,严格审核出版内容,确保其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规定、政策规定保持一致。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是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的立足之本,出版单位应始终为读者考虑,以读者为核心,全方位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兴趣偏好。依托市场调研与读者反馈等渠道获取更多可借鉴的信息,为读者提供兼具专业性、多元性、实用性与吸引力的出版内容。只有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方能优化读者体验,提升用户黏度与认可度,助推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效益提升。
在充分考量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同时,还应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完善出版方案,具体应囊括内容方向的明确、技术需求的评估、推行计划的制订等不同要素。出版单位须深化同相关技术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全面评估各种出版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与存在的风险,尽可能确保数字出版项目的有序推进[2]。
(二)全力助推数字出版的融合创新与转型升级
数字出版不能只停留于内容的数字化,还应广泛融合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喜好与消费习惯,全力助推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融合创新与转型升级。数字化环境大大拓展了法律图书融合创新的发展空间,并为其转型升级提供诸多助力。
一是内容的专业性。法律图书本身专业性强,这也为其数字出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字化形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展现繁复晦涩的法律内容,还可以基于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定制化的内容,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3]。
二是内容的丰富性。数字出版使法律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与展示方式更为多元,除了基本的文字外,还涉及图片、影音等不同形式,大大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数字出版还为法律图书的更新与补充提供了更多便利,确保图书内容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是庞大的读者基数。法律从业者及学习者数量庞大,他们皆是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潜在受众。在满足不同读者群体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数字出版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与认可,以此扩大受众群体,助推销量与影响力的提升。
在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融合创新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读者现阶段的阅读喜好与消费习惯,引入前沿技术手段与智能印刷体系,致力于出版融合效能的有效提升。唯有与时偕行、革故鼎新,顺应融合发展潮流,方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与良好的竞争优势,为数字出版的长效发展添砖加瓦[4]。
(三)在寻求创新路径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
数字化时代,创新是助推法律图书数字出版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过度、盲目创新,导致法律图书失去原有的特色与优势。必须在保证出版内容质量、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相应创新措施,如果过于风格化或者夸张化,很容易令受众审美疲劳,甚至生出反感情绪。同时,要平衡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出版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上,必须找准平衡点,创新并非追求所谓的花样与新奇,而应将着力点置于法律图书内容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的阅读体验上,在坚守传统出版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创新,不能违背出版规范与道德准则。
必须搞清楚创新的目标与方向,创新工作应围绕提高出版效率、优化读者体验、适应市场需求三大目标展开,并一丝不苟地依循相关法律规定。要做好数据分析,开展读者调研,深入了解读者的兴趣喜好与阅读需求,以此作为调整创新方向的依据,不断完善产品、改善服务,使相应创新措施可以同市场行情相统一[5-6]。
在创新过程中还要以有效手段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做到量体裁衣,不能急于求成,创新固然关键,但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唯有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以未雨绸缪的态度做好风险控制,方能确保数字出版创新的稳定性与长效性。
总之,创新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要在一次次的探索与调整中找到最适宜的创新路径。唯有不断探索同法律图书出版风格相适应、同受众兴趣相贴合的创新途径,主动接受受众的批评、建议与反馈,方能及时做好优化,让法律图书更具竞争优势。
(一)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数字出版的质量与效率
出版流程的优化,即通过精简与改进各个数字出版环节,致力于出版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与出版成本的缩减。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须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手段,助推出版流程的精细化与智能化转型,实现对各个出版环节的自动化处理。以此可有效缩短出版时间,提高出版效率,自动化处理还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失误,提高出版质量,确保法律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一是编辑环节的优化。借助一些智能软件可以做到对文本内容的自动化分析与修改,通过分析文本的语义与句法,能及时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如语法错误、表述不当等;通过一些软件的学习功能,还能自建编辑词条、编辑规范数据库,有助于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修改意见[7]。
二是校对环节的优化。依托智能校对系统可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全面校对,就其中的文字、标点、格式等加以检查与纠错。这一系统还能基于法律图书的专业特征,实现对专业术语、法律条文等内容的针对性校对,提高校对的准确度与有效性[8]。
三是排版环节优化。这一环节的优化可通过自动化排版软件来实现,结合预设的模板与规则(如字体规格、字号大小等)便可进行自动化排版。此外,这一软件同样能自动化处理图片、表格等元素,使整个版面更具美观性与规范性,提升出版图书的整体质量[9]。
(二)注重形式创新,满足读者群体多元化的需求
数字化时代,大众获取信息、阅读学习的方式愈发多元,他们的阅读习惯、场景与目的千差万别,受此影响,法律图书的出版形式也更为多元。
对此,出版单位应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全力开发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教程等多媒体出版产品,不断创新法律图书的出版形式。同时,促进出版模式的创新,推行订阅制、定制化服务、内容付费等不同出版模式,适应读者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他们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在电子书出版方面,可以依托电子阅读器、应用软件等平台,将图书内容转化为电子文本形式,并进一步优化排版,添加索引、搜索等功能,使电子书更具可读性与易用性[10-11]。在有声读物制作方面,可以将图书内容以音频形式呈现,由专业人员朗读与录音制作,让读者获得生动清晰的听觉体验。还可以基于不同读者的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制作风格、节奏鲜明的音频版本,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在视频课程开发方面,综合运用图像、音频、文字等不同媒介形式,聚焦案例分析、专家解析、模拟演练等,制作形象有趣的视频教程。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使读者深入应用场景,为他们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另外,还要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出版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优势,这样的融合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读者群体、脱离地域窠臼、塑造品牌形象[12]。
(三)强化技术创新,为数字出版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为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技术手段的引入使法律图书数字出版更具个性化、沉浸感与交互性,助推其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首先,可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就读者的偏好、兴趣、需求及行为习惯展开细致剖析,以实现更精准的内容推送与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依托对相应读者数据的调研与剖析,能够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真实需求,就数字出版的内容与形式加以个性化定制,以提升读者的认可度与忠诚度。
其次,利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VR技术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悟出版内容,如探索相关事件场景、深入虚拟世界等,让他们获得沉浸式体验。AR技术可以让读者穿梭于现实世界与虚拟内容之间,通过扫描书中的图片触发虚拟动画或者互动游戏,读者便可以同内容互动,获得更直观的阅读体验[13-14]。此外,借助VR、AR技术,数字出版还可以在实体图书或展览活动中增设虚拟信息图层,为读者提供直观、生动的解说服务,丰富法律内容的呈现方式。
最后,可以开发移动端阅读应用,以便读者更便捷、及时地获取相关法律内容,同时也为出版单位提供更多同受众互动、交流的空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依托移动端阅读应用,数字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实时更新与及时性的推送服务,确保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主题内容与活动信息[15]。
(四)促进传播创新,全面提高法律图书的影响力
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传播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传播创新是提高法律图书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素来以读者基数大、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等优势著称,是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影响力的有力手段。出版单位可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创建并维护好官方账号,多发布法律图书的相关信息,如图书介绍、作者访谈、读者评价等,以此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提升法律图书的曝光度、知名度与影响力,并依靠开展线上活动、发起话题讨论等方式,深化同读者的互动。
二是要齐力搭建好在线平台。出版单位应同网络书店、电商平台等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齐心协力一同搭建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在线销售平台。日常维护中,应不断完善平台界面、精简图书购买流程、组织各种促销活动,以此吸引更多潜在的读者群体。出版单位还要深化同法学院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建设法律图书数字资源库,为学术研究、法律实务提供更多资源支持[16]。
三是要开发好移动阅读应用。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移动阅读成为当下主要的阅读形式之一,出版单位应积极开发专门的法律图书移动阅读应用。可以提供多种阅读模式,设置阅读书签,增添笔记功能,让读者享受到个性化、便捷性的阅读学习体验。还可利用移动应用的推送功能,适时为读者推送一些针对性的法律图书更新信息或相关资讯,深化与读者的联系与互动[17]。
(五)紧抓版权保护,建立健全版权保护制度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版行业步入重要的变革期,相应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出版图书传播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同样也带来版权保护方面的新挑战。盗版与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与复杂,网络盗版、非法下载、违规传播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版权保护难度加大。
紧抓对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不仅有助于确保出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有助于保障出版单位与作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健全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并进一步细化版权归属以及维权渠道。依托更为严谨规范、全面细致的法律规定,为版权保护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并落实好执法工作,发现侵权行为要施以严厉打击与及时惩戒,增强威慑力[18]。
其次,出版单位应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手段,强化对数字出版内容的加密与保护,可以运用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手段,尽可能保证数字出版内容在传播、利用期间的安全。同时,还要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快数字版权管理平台的搭设进程,确保版权信息的透明度、可追溯性与完整性。
最后,还要重视对版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做好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对版权保护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活动、版权保护知识讲座,加强学校教育,增强读者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19]。
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其展开研究对于提升法律图书数字出版质量与增强出版单位竞争实力而言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应全力推进法律图书数字出版的流程优化、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传播创新与版权保护。唯有如此,出版单位才能适应全新的数字化环境,在日趋白炽化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与青睐。
参考文献:
[1] 杨兴华.数字化时代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策略探讨[J].传播与版权,2024(1):107-110.
[2] 王飞,孟晖.南京国民政府教科图书出版审查审定法律制度初探:从行政法角度[J].教育评论,2023(3):163-168.
[3] 马颖.新时代主题出版策划的实操思考:以法律图书主题出版为例[J].出版广角,2022(5):39-42.
[4] 崔格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升图书编辑法律素养的思考[J].出版广角,2021(18):69-71.
[5] 陈兴.浅议法律类图书编辑的宣传营销能力[J].全国新书目,2021(6):82-83.
[6] 李安尼.新时代法律类图书主题出版的几点思考[J].新闻传播,2021(8):68-69.
[7] 王佩琳.实用性法律图书策划中编辑应解决的问题[J].全国新书目,2021(4):75-79.
[8] 谭小军.新时代图书编辑法律素养建构及培育路径[J].中国出版,2021(1):43-46.
[9] 张一龙.试论图书出版工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传播与版权,2020(5):67-69.
[10] 杨淑慧.法律图书数字出版创新研究[J].出版广角,2020(4):61-63.
[11] 陆建华.新时代图书出版应与时俱进:以法律图书出版与法律数据库相结合为例[C]//中国编辑学会.分享七十年出版业荣光 共创新时代编辑界辉煌:中国编辑学会第20届年会获奖论文(201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12] 艾诚.图书期刊出版者的著作权法律风险及防范[J].传播力研究,2018,2(29):181.
[13] 刘小连.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视听,2018(9):237-238.
[14] 黄琳佳.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律图书的编辑思路[J].出版广角,2018(9):53-55.
[15] 张浩然.对电子图书的出版及版权保护工作分析[J].传媒论坛,2018,1(7):137,140.
[16] 张晶.“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市场运营风险控制[J].科技传播,2018,10(3):158-159.
[17] 苗卉.开启中国影视法律商务图书出版的新格局:《中国影视法律实务与商务宝典》编辑手记[J].出版参考,2018(4):70-71.
[18] 邓臻.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法律图书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7(11):53-56.
[19] 张珺.略论法律类图书出版机构的虚拟社群营销策略[J].出版广角,2017(7):16-18.
作者简介 俞骊,研究生,编辑,研究方向:法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