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革新了社会生活的面貌,带动了社会大众生活与阅读方式的变迁,使契合数字化发展及信息接收方式的电子阅读成为主流趋势,为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融媒体作为时代变革过程中的标志性产物,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社会发展方面,其助推环境变革;在大众需求上,其为人们带来便利,彰显出数字时代的独特优势。融媒体时代,为进一步契合社会发展趋势,回应读者诉求,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应遵循融媒体传播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挥数字出版传播广泛、形式丰富、时效性强的优势。未来,应探寻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不断强化数字出版意识,提高数字出版内容价值,同时建设数字图书出版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专业素质,后续开发内容资源优势,形成品牌特色,并掌握对出版大数据的控制权,增加流量,推动数字图书出版行稳致远。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图书;数字出版;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23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黑龙江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双语教学促进高校传媒人才的全面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KYYWF-0498
信息技术、大数据行业的迅猛发展革新了现代生活的面貌,互联网与各类新媒介的极速迭代,对大众的生活方式与沟通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社会大众的媒介接触与使用习惯发生改变,阅读方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变为更契合数字化发展趋势及信息接收方式的电子阅读,阅读时间与阅读场所也摆脱了物理时空的限制。阅读时间、阅读场所及阅读方式的多重变革对传统图书出版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为其探寻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带来了契机。融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应遵循融媒体传播规律,迎合社会大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与数字化阅读习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实现自我转型与发展。
“融媒体”这一概念可以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维度进行界定。首先,从时间层面来看,融媒体基于时代及社会的变化而更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相应的属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变化性、动态性等特征。纵观其发展历程,其呈现出随时代而发展、因整合而优化的独有特质。其次,从空间层面来看,“融媒体”这一概念,最为鲜明的属性就是“融”。融媒体实现了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交叉融合,找寻各类媒体的“最大公约数”,使其功能、优势在当今时代得到充分发展,使其价值得到全面展现,使其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图书出版的数字化革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与重要产物,其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一方面沿袭了社会历史文化,展现出显著的传承性;另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展现出鲜明的变革性。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图书出版业有着便捷性强、实用性强、互动性强这三大特点,其“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从内容到传播全流程视角的五个维度,即内容生产数字化,主要指采纳数字化技术,开展信息与内容的制造与生产;管理模式数字化,主要指依托数字化系统,形塑规则与操作的制定与手段;定位模式数字化,主要指应用数字化体系,开展定位与操控的布局与功能;产品形态数字化,主要指采取数字化模型,进行形态与输出的转化与打造,其所涉及的产品形态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期刊、原创文学、网络培训等各类多元出版物;传播渠道数字化,主要指应用数字化渠道,如有线互联网传播、无线通信网传播以及卫星网络等丰富渠道,拓展路径与触达的广度与深度。
如今,传统的出版模式已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需求[1],数字出版的转型与变革迫在眉睫。应时代而生、适应大众需求的数字出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社会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数字出版可以进一步助力传统出版业在现代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实体经济快速向好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对提升出版行业的文化软实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融媒体时代,数字出版平台可充分利用多元的传播形式与前沿的数字革新技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数字出版形式更丰富
相较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可灵活应用融媒体创作与传播手段,拥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及手段,在出版作品的形式打造上具备显著优势[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其可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形式,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最大限度整合出版优势,以音声画的综合表达,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版内容,以更通俗易懂、鲜活具象的方式,拉近出版物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广大受众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与精神享受。在此基础上,部分出版单位创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以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与包装演绎,为受众营造阅读环境,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基于此,出版编辑要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容、应用、传播等综合能力,为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与内容助力[3]。
(二)数字出版时效性更强
传统图书出版面临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流程较为复杂,一般包含审核、组稿、校对等环节,而每一环节都需要投入必要的时间资源与人力资源,这不可避免地延长了图书的出版周期,削弱了传统图书出版的时效性。融媒体时代,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性[4],从而节约成本。数字出版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相关设备的存储技术等多元化的现代技术,并充分吸纳传统出版模式的系统操作与运作方式。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的操作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时间消耗与人员投入,以数字化系统与平台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共享[5]。在图书出版的初始阶段,可结合相关大数据精准找寻符合时代趋势与受众需求的图书选题,依托数字化操作系统,辅助组稿、校对等人工环节,全流程推进数字出版的进度,有效增强数字出版的时效性。
(一)寻找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双向融合的并行关系。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出版依旧有存在的必要性[6]。如今,从出版流程与完成度层面来看,相较于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在内容时效性、形式丰富性、传播广泛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7]。但在目前的专业化教育领域,中小学课堂均使用纸质教科书,传统出版所起到的基础教育作用依旧不容忽视。一方面,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迭代进步的背景下,传统出版应不断寻求创新理念,以顺应数字出版发展趋势,加速完成数字化转型与革新,回应受众的现代阅读诉求;另一方面,传统出版应保持自身主体性,夯实自身优势,凸显历史积累的专业功能,弥补数字出版市场的空白。相关主体也应基于市场现状与受众需求,以二者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动态调试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助力我国出版业的建设性发展与繁荣壮大。
(二)强化数字出版意识,提高数字出版内容价值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为顺应传统出版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图书出版行业须进一步强化数字出版意识,依托相关专业技术,应用数字化平台与互联网资源,全面统筹整合图书资源,创新图书出版方式,以契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偏好,实现自身的转型,适应社会需要,获取更具建设性的成果。
(三)建设数字出版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人才专业素质
融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拥有传统出版缺失的时间属性与渠道属性,图书编辑面临角色转型的要求[8]。数字出版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9]。优秀的图书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对图书出版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其不仅能以前沿理念影响出版事业的发展路径,同时可以保障数字出版的正常运行与加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出版事业的传播力与发展质量,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需要建设更具专业性的图书出版技术人才队伍[11]。基于此,可以采取定期培训模式,使技术人才系统学习,加强实践锻炼。还需要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技能与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数字图书人才综合技能,反哺数字出版。
(四)开发内容资源优势,形成品牌特色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凭借便捷性、新鲜性、低成本、快传播等优势揽获了多数受众的注意力,同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但是,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内容为王”这一法则是不变的。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出版内容质量的高低永远是出版单位能否得到建设性发展的关键。数字化出版实现了图书出版事业外在形式的创新,为实现实质性发展,出版单位应当汲取传统出版的经验,夯实内容基础,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建构,不断丰富内容资源[12],以高质量内容与数字化手段的双向结合打造品牌特色。
(五)加强双语教育,提高对外传播水平
当今全球互联的传播环境为媒体参与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多机遇,媒体需探索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方法[13]。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传媒、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设置传媒数字出版类专业的各类高校而言,应选择性引入双语教学这一教学方法[1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这不仅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5];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为我国储备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进一步释放高校教育的社会效能。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逐渐从传统出版转向更契合时代发展的数字出版。随着数字图书出版平台的不断扩张,数字图书的受众激增,资源平台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要求相关主体加大对图书出版的管理力度。第一,在使传统图书发挥独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其与数字出版双向奔赴的创新路径,助力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图书数字出版进度。第二,出版单位应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强化数字出版意识,进一步提高数字出版内容价值及应用价值。第三,要加强建设出版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多元化教育与培养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专业素质。第四,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都要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夯实出版事业的内容基础,开发内容资源优势,加大创新力度,进而形成品牌特色;第五,应加强双语教育,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对外传播水平,从而满足更广泛受众的阅读需求,推动数字图书出版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胡洁.融媒体视域下期刊出版工作创新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7):245-248.
[2] 许安全,董婉妮.融合文化背景下传统媒体数字化传播策略探究:以今日重庆传媒集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6):21-24.
[3] 甘海燕.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7):217-220.
[4] 于鑫.期刊出版在数字平台建设中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237-239.
[5] 赖青,张昭.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与策略分析[J].中国编辑,2024(3):27-32.
[6] 董汉玲.主题出版数字精品的开发[J].编辑学刊,2024(2):57-61.
[7] 齐晶.出版新业态下编辑人才培养的基本范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228-230.
[8] 徐昌强.新形势下强化图书编辑加工能力的实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7):221-224.
[9] 张彦艳.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报业,2023(24):48-49.
[10] 凌敏.数字时代出版行业融媒体转型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14-18.
[11] 许哲,余人.数字出版走出去:现实、理论与实践[J].出版广角,2023(18):45-51.
[12] 王萍,姚泽远.新时代出版强国背景下推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38(5):76-81.
[13] 潘艳.“一带一路”背景下图书资料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152-154.
[14] 潘艳.“新文科”背景下图书情报学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6):90-93.
[15] 崔延强,林笑夷,段禹.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12(1):58-67.
作者简介 潘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图书情报学、编辑出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