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出版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这对教育出版编辑的核心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文章根据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实例,阐述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内涵:以“服务教育、以文化人”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剖析教育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专业能力与融媒思维、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等。分析教育出版编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包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强化继续教育培训与效果、创新现代师徒传承制度、重视重大项目学习与实践、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旨在为我国教育出版编辑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夯实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基础。
关键词:教育出版;融合出版;编辑;专业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205-04
融合出版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1]。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融合出版逐渐受到国家、行业和出版单位的重视。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措施、保障等作出全面部署[2]。
在出版行业,教育出版一直是产值最大的细分板块。近些年,不少教育出版单位开始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知识服务商转变,在融合出版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从推出纸质图书增值服务、电子书包、富媒体教育图书、虚拟实验室、智慧课堂到打造数字教材、数字教辅[3],再到制定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等[4],教育出版向出版形态多元化、媒介平台立体化、教育产品服务化发展,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5]。
可以说,在当前出版融合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背景下,教育出版是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以“服务教育、以文化人”为目标
教育出版是一项社会事业,以“服务教育、以文化人”为目标。教育出版的核心是为教育事业服务,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出版的主要任务是为教育事业提供系统、科学、优质、丰富的教材、教辅、数字材料和应用等学习资源,助力教师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技能、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93DgvWM6LhAqHunifGE7Q==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消除地区信息孤岛和资源贫地,在广度上促进教育信息和资源普及和普惠。同时,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多样的形态,智能、有效地达成教育目的,在深度上提供优质教育内容和资源,实现“服务教育、以文化人”的目标。
例如,2022年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了海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的共享,而且推动了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创新[6]。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
高质量发展要求出版和发行高质量的教材、教辅、数字材料和应用,提升教育出版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一方面,融合出版要不断为教育提供优质的出版物,坚持“内容为王”,确保其思想的引领性、知识的准确性、编辑的创新性、教育的启发性、认知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改革和新技术应用,关注教育前沿问题和理念,保证教材、教辅等教育出版物的先进性,发挥融合出版在教育内容呈现、传播、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推动教育数字化和融合出版创新、转型。
同时,要在坚持和借鉴传统出版的质量保障制度、流程和要求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内部制度、功能技术等多个层面,完善融合出版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融合出版物质量可控可靠。
(三)以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为路径
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为路径,可以采用增加资源强化内容、借助技术优化流程、立足教学创新产品、数据赋能推动评价等方式实施[7]。例如,在提供优质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集合纸质图书、多媒体资源、数字工具、学习平台等多种资源,打造在线课程、移动应用、数字教材等更具高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出版或数字化产品,为师生提供学习和教学支持。
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了首批3个中小学数字教材标准[8-10],形成了以纸质教材数字版为主体,附加各类数字资源、数字工具集成的数字教材模式[11],一些省市已开展区域试点或大规模应用。
(四)以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强调教育、出版和技术融合,这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要围绕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新技能,打造“一专多能”的融合发展人才队伍。要发挥主管部门在政策导向、激励保障、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前沿研究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出版单位在产品开发、项目运营、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编辑人员在传承创新、编务实践、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能动作用。
教育出版编辑肩负着传播知识和思想、服务教育事业的责任。相较于其他编辑,其不仅要做好文字编辑和内容排版等编辑加工工作,还常常直接参与教材教辅的内容设计和编写工作。融合出版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对教育出版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3个方面6个素养18个基本要点[12]。之后,各中小学课程标准也根据学科特点,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这对构建教育出版编辑核心素养框架具有借鉴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要,围绕“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编辑”这个核心,从价值观念、岗位胜任、职业发展三个方面[13],构建以下六大核心素养。
(一)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
出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教育出版直接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育人工作,教育出版物的政治方向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国家认同和道德认知,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育出版编辑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牢记出版人的初心,走为人民服务的路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编辑实践。
一方面,要不断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探索党的理论与教育出版工作的结合点,在理论和认识层面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编辑工作实践,不断增强选题、组稿、编校、设计等出版环节的把关能力,在编辑实践层面做到学以致用。
教育出版的社会责任是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其通过出版高质量的教材、教辅、数字资源等学习资料来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和意识,传承文化和文明,肩负着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材的社会使命。这要求教育出版编辑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育初心,坚守出版本色,多出文化和教育精品。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出版“服务教育、以文化人”的功能,凸显自身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者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通过出版精品力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专业能力与融媒思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出版是教育教学的引路者。因此,教育出版编辑既要具备过硬的出版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各学科教学的特点,从而使学科教学与教育出版共生相融,在教材、教辅等出版物中落实体现。一方面,要参加出版专业技术教育,学习出版理论经验,注重编研一体发展,做实做优编辑实务,提升“四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多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听取师生的合理建议,了解一线教学实践,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熟知学科内容规律,把好出版物的科学关和教育关。
教育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出版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字教材、智慧作业、在线教学等新形态、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传统纸媒时代,编辑习惯于纸质出版物的单向、平面思考,较少有机会与读者双向互动,缺乏多媒体融合、立体开发意识。新媒体时代,编辑要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理念,重视融媒思维培养,学习和掌握融合出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主动接触和尝试不同媒体、不同媒介、不同模式的融合产品开发,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信息时代,新技术、新形态、新业态层出不穷,这给编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编辑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编辑既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又要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内容,以及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一方面,教育出版编辑不仅要巩固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拓宽教育出版上下游知识面,向上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理念,向下熟知一线师生需求和教学实际;另一方面,要主动拥抱时代变革,顺应时代潮流,与高校院所、技术企业、业内同行合作交流,学习融合出版新技术、新工具,探索融合出版新形态、新模式。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推进出版业转型升级和教育强国战略实施有重要作用,也符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当前,出版业深度融合和教育数字化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在工作中,教育出版编辑可以有意识地融入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推动出版内容创新;引进互动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在线学习等新技术和形式,推动学习方法创新;开发数字教材、智慧作业、虚拟实验室等教育应用,推动出版形态创新;实施知识付费、学练测评、课后服务等服务业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改良编研模式、编校流程、传播媒介等出版环节,推动出版工作创新。
面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如何完善教育出版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加强编辑核心素养培育,建设教育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是值得认真研讨的课题。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首先要加强出版学科建设[14]。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力量,也是最重要的力量。
首先,相关学科的设立,必然带动师资队伍、人才梯队、学科理论、教材教学、科研平台、研究课题、实践项目等多维度创新发展,夯实出版人才培养基础。
其次,要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增强针对性,除基础、普遍的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以外,可联合相关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办培训班、研修班。如与教育学会、教育教研力量合作,开展针对教育出版编辑的教研活动和培训等。
最后,做好出版人才激励和保障工作,在各级别人才激励、科研课题、文化工程中,加大出版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出版行业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
(二)强化继续教育培训与效果
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此后,编辑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管理与考核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在分级分类、内容设置、理论与实操、授课模式、编辑积极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教育出版,其产业链庞大,从业人员众多,水平参差不齐。
继续教育应强调和落实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以政治素养和政策法规培训为重,加强教育出版编辑教育理念、理论、方法培训,不断深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要重实践,开视野,学新知,强专业,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增强课程互动性和多样性,调动学员积极性,提升学员参与度,在重过程的同时重效果。
(三)创新现代师徒传承制度
出版行业一直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的师徒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年轻员工快速融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掌握专业技能,是许多出版单位培养青年编辑的重要方式。但其也存在缺乏制度标准、重实操轻理论、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目前,一些出版单位已开始实施入职编辑的脱岗集中培训和编辑导师制,选择具有高级职称且业绩突出的编审担任导师,定期开展青年编辑理论考试和实务大赛,尝试从制度上促进这种师徒传承方式规范化、标准化。出版单位可以尝试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名师担任社外导师,使青年编辑的成长更好地满足出版的教育需求。
(四)重视重大项目学习与实践
积极参与重大出版项目是有效提高编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重大出版项目一般具有规模大、专业性强、价值高等特点,可以快速有效提升编辑的实务能力、综合素养和合作意识,使编辑成长为复合型、融合型人才。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国家教材、教育出版精品等越来越重视融合出版,要求同步开发相关数字资源。这虽然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对编辑融合出版能力的要求,但也快速提升了编辑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学科专业水平,培养了编辑的融合发展和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了编辑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
我国许多出版名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著述活动和编辑活动是一体的。出版行业常说编辑是“杂家”,但从编辑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专家”才是编辑追求的目标。例如历届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既是出版人,也是学者[15]。当下,教育出版编辑常被烦琐的事务性工作裹挟[16],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学术。出版单位应建立编辑科研制度,引导编辑做好职业规划,帮助编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组织编辑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提高其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助力编辑长远发展。
加强出版人才素养培育和队伍建设是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教育出版是推进我国出版转型升级和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其融合发展横跨教育、出版和技术三大领域。在融合出版生态下,应注重教育出版编辑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专业能力与融媒思维、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强化继续教育培训与效果、创新现代师徒传承制度、重视重大项目学习与实践、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式,提升编辑专业能力,做好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琨.专家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1-25(0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J].中国出版,2022(9):13-15.
[3] 杜传贵.教育出版融合发展:产品、业态和趋势[J].现代出版,2017(4):18-21.
[4] 王志刚.“十四五”教育出版的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9-27(05).
[5] 蒋薇.教育图书融合出版现状及纵深发展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0):219-221.
[6] 吴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访客量超过19.2亿人次[N].人民日报,2023-06-24(01).
[7] 蒋菲菲,杨万庆.融合出版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2):59-62.
[8] 数字教材: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GB/T 41469-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9] 数字教材: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GB/T 4147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10] 数字教材: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41470-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11] 王志刚,沙沙.中小学数字教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7):14-20.
[1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13] 王友富.新时代编辑核心素养框架构建初探[J].中国编辑,2023(6):55-59.
[14] 吴尚之.加强出版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20-05-28(06).
[15] 魏然.编研一体视角下编辑核心素养的多维审视[J].出版参考,2024(2):32-34.
[16] 治丹丹,任亮.职业韧性对编辑职业生涯高原的作用机理与困境破解[J].中国编辑,2023(12):68-73.
作者简介 李浩奇,编辑,研究方向:教育编辑、融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