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24-09-19 00:00:00阳钧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3期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备受关注,其道德观念和行为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新媒体为初中生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拓展了他们道德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带来了道德观念模糊、伦理底线下降等问题。同时,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不足。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碎片化、虚假信息泛滥,初中生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和判断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加强初中生德育和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文章旨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培养策略。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合作,构建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宣传,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能更好地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将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守法守规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初中生;新媒体;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5;G63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20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重庆市大足区重点科研课题“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政史学法指导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DZ-03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信息碎片化对初中生的法律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虚假法律观念可能误导学生,导致其对法律产生误解。同时,新媒体的碎片化信息缺乏系统性,使初中生难以全面理解法律。此外,新媒体的娱乐性也易使初中生忽视法律学习,导致法治素养缺失。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道德素养现状

(一)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家庭是道德观念的重要源泉,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应结合新媒体,创新道德教育方式。社会应加强监管,提供正面引导。

不容忽视的是,新媒体平台本身是塑造初中生道德观念的重要因素。新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也存在信息真假难辨等方面的问题。初中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所以须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理性看待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因此,新媒体平台应加强信息监管,推出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和新媒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道德教育,为初中生的道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多方合作,初中生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健康成长。

(二)新媒体对初中生道德素养的影响机制

新媒体时代,初中生道德素养受到广泛复杂的影响。新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渠道,促进了人们道德认知的拓展,但也存在信息碎片化和价值观念模糊的问题,可能导致道德观念混乱。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和社交性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但网络暴力和谣言传播也会对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须共同努力,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信息,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挑战。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健康成长[1]。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道德养成环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的法治素养现状

(一)初中生对法律的认知与遵守情况

新媒体时代,初中生对法律的认知与遵守情况备受关注。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2]。然而,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存在误区。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碎片化和虚假信息泛滥,初中生往往难以正确获取和理解法律知识。新媒体平台存在大量具有误导性的法律信息和观念,初中生容易受到错误引导,缺乏正确的法律认知[3]。例如,一些虚假的法律宣传可能误导初中生对法律的认知,影响其遵守法律法规。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和体验,因此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学校课程会涉及一些法律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初中生对法律的认知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他们在面对具体的法律问题时,常常缺乏判断能力和应对策略。

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初中生认知和遵守法律产生影响。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法治观念和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4]。如果家庭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或不遵守法律的情况,就容易使初中生对法律的认知模糊。同时,社会环境下的法治建设和法律宣传会对初中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法治环境不够健全,初中生就容易漠视或忽视法律[5]。

(二)新媒体环境对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影响及表现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地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法律知识和规范。然而,信息的碎片化、虚假化容易给初中生的法治素养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储备普遍存在不足[6]。

新媒体信息泛滥导致部分初中生容易受到不实信息误导,缺乏判断能力。在网络上,大量虚假信息和不当引导可能影响初中生对法律的理解。例如,一些虚假的法律信息可能使他们认为某些违法行为是合法的,从而对法律产生错误的认识。

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信息使初中生难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7]。与传统的法治教育相比,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使初中生对法律的具体内容缺乏全面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8]。

新媒体环境也加剧了部分初中生对法律的漠视和忽视。在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部分学生往往更注重娱乐和消遣,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他们更倾向于浏览热门话题和娱乐内容,不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导致法治素养缺失。

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策略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而家庭则是学生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9]。

学校应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各门学科和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道德伦理和法治知识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10]。

学校应构建完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进行全面评估。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水平,为后续教育改进和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

家庭教育对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至关重要[11]。作为初中生性格养成的第一课堂,家庭应形成良好家风,家长要与孩子积极沟通,关注其成长和学习,引导其正确看待新媒体信息。家庭作业和家庭讨论可促进家庭成员互动和共同成长,如观看新闻报道并讨论道德和法治问题,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合力。学校和家庭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设计与开展新媒体素养课程

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尤为重要。设计和开展新媒体素养课程成为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设计新媒体素养课程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新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例如,通过播放有关友谊、社会责任等主题的视频片段,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培养其道德品质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设计新媒体素养课程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制作富含教学素材的视频课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3]。例如,通过展示电影片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促进师生间沟通与交流[14]。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15]。

(三)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不仅依赖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社区服务、道德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准则,了解法治精神,提升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模拟法庭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程序和法治原则。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从而增强法治意识。

此外,社区服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责任,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学校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道德模范等走进校园,举办道德讲座或法治教育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素养,成为有道德、懂法律、负责任的公民。

五、结语

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至关重要。应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合,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守法守规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黄雪晴.守正创新: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回顾与展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50-52.

[2] 贾亮亭.网络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林晓芹.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26):194.

[4] 庄秋霞.信息技术与初中道法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效能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4):82-83.

[5] 智路宽.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环境存在问题及优化探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1.

[6] 王茜英.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2):135-137.

[7] 王越.指向法治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4):124-126.

[8] 宋洪军.妙用多媒体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1):85-87.

[9] 周琴.巧用微课,激活课堂:探讨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3(36):140-142.

[10] 曹俊.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9):51-52.

[11] 池兆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策略[J].学苑教育,2023(19):27-28,31.

[12] 肖渊宏.新课标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9):230-232.

[13] 王曼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3.

[14] 李伟.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4):78-80,84.

[15] 巩雪.多媒体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12):161-164,167.

作者简介 阳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