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4-09-19 00:00:00李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3期

摘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角色定位存在差异,工作内容也各有侧重,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多元化网络思想的冲击,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融合,形成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网上网下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实价值及困境,并探索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建议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拓宽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协同方式等路径融合两支队伍的工作,以充分调动二者的积极性,使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共担责任、双向融合、取长补短、互通信息,从而形成育人合力,构筑立体化的育人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医学院校;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19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课题“医学院校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JGSZ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从中可以看出,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核心课程、灵魂课程[2]。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HZZ4Cx28y0d+7xPxj24Hyg==员协同育人,实现两支队伍创新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实价15u9bmeMKftsKRtncVBorg==

首先,协同育人有利于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新媒体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传媒业显现出智媒化的新趋势。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革新,新媒体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泛娱乐化主义思潮的冲击[3],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削弱,缺乏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另外,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重视,在政治认同方面缺乏共识,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其次,协同育人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与内容。新媒体背景下,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如何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将辅导员队伍实践工作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理论工作相融合,可以使两个队伍优势互补[4],共同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铜墙铁壁,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水平。思政课教师可以在线上、线下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夯实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媒介,推送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校园生活、学习技巧的信息,并深入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5],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引与帮助。

二、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时代和数字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医学院校的专业性极强,致力于培养具备医学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医学生,其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6]。如何使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效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已成为医学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笔者所在医学院校为例,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协同育人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大部分医学生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感兴趣,感恩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但有的医学生感觉学业压力较大,存在重医轻文、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倾向。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承担着讲授专业知识的重任,能够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有助于大学生精准把握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长期性和隐藏性特点[7],一些医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容易受到新媒体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三、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医学院校作为专业培养院校,主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虽然角色定位存在差异,工作内容也各有侧重,但都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创新性地将二者融合,形成思政铸魂育人合力,切实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以笔者所在的医学院校为例,思政课教师大多数是专业科班毕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秀人才[8],但基本是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还未做好角色转换的充分准备,未完全适应身份的差异,缺乏实际育人经验,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较为匮乏,未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困惑。而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近距离接触学生,了解医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也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9]。但均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教育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方向性和目标性不够明确。因此,医学院校可以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培养计划,鼓励辅导员积极进修,攻读专业学位,共建教学科研团队,关注学科前沿领域,增强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同时号召思政课教师旁听或参与医学生的专业课程,加强教学观摩学习交流,深入了解医学生思想动态,不断积累思政课教学素材和身边的真实案例,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让思政课“活起来”,构建大思政格局[10]。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使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工作中践行理论,使两支队伍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在知行合一中形成教育合力,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二)拓宽沟通渠道,提高育人工作效率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教育的普及,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效提高了两支队伍的育人实效。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和思想动态展开研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两支队伍可以就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工作方式、心得体会等进行沟通,双方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格局,打造特色的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应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就业指导课程或者班团例会中,邀请思政课教师专题讲解专业知识,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拓展,增强教育活动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学术性和知识性[11],把抽象的理论结合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深、讲透,在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下功夫,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育人工作效率,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魅力,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12],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医学院校资源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网络平台,医学院校也不例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日常的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但是缺乏针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阵地,因此建立协同育人工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专项育人平台包括思政主题培训、学生管理教育、政治素质提升等模块,以实现对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同时,可以公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个人专业信息等,使其搭配结对合作,共同设计教育教学活动,采用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方式,运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以视觉化手段呈现课堂内容或提供沉浸式体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整合医学院校资源,拓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建立时政热点、原著选读、教育视频资源库,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展开社会实践,在“三下乡”活动中结成搭档,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活动,实现开放式办思政课,将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活动想融合,促进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亲耳聆听、亲自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感悟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科教与学、学与行的改革深化,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头脑,启发学生明智。

(四)创新协同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当下,数字信息化发展较快,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新媒体已渗透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也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对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加直接[13]。思政课教师不能再做“书斋里的学者”,辅导员也不能只关注日常事务管理,都应贴近学生生活,关注时政热点,提高信息化素养,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占领网络主阵地,熟练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教育工作,创新协同育人方式。首先,要在“引进来”方面下功夫。学校在招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时候,应优先选择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关注应聘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其次,要在“走出去”方面开新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沉浸式、开放式地展开教育活动,利用“大思政课”资源,推动主渠道课堂延伸拓展,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理论教育[14],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合作,形成同频共振的节奏,树立交流典范,补齐育人的短板和不足,发挥示范引领功能,鼓励两支队伍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研修学习,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5]。

四、结语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有仁爱之心、有敬畏生命的德才兼备的医学生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背景下,只有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使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强化理论学习,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医学院校专业资源和本土化的红色资源,共同把握医学生成长规律,充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共同聚焦思政工作的前沿领域,不断解决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才能真正提升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激发学生挺膺担当的动力和激情,培养出专业技术精湛和思想品德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刘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文教资料,2020(10):94-96.

[3] 杨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融合建设研究[J].文学教育,2017(4):162.

[4] 沈为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3):177-179.

[5] 张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J].成才,2022(15):27-28.

[6] 江慧英.医学院校思政课开展医学主题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35-37.

[7] 纽丽霞,董海涛.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32-35.

[8] 孔丽.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探析[J].文教资料,2022(6):57-60.

[9] 许桂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邓小平研究,2023(2):94-101.

[10] 周增为.“大思政课”建设中实践教学基地的价值意蕴和关键问题[J].人民教育,2022(18):14-16.

[11] 冯刚,陈飞.新时代高校体育的育人蕴涵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25-27.

[12] 朱立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93-94.

[13] 施博书,魏宇航,秦雪.“00后”医学生群体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32-34.

[14] 耿品.“大思政课”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3(11):136-142.

[15] 谭群英,何会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融合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4):76-78.

作者简介 李丹,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