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深入剖析新媒体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深远意义与实践措施。首先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其不仅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一环,还是阐明育人育才宗旨的基石。通过一体化建设,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中小学各阶段,形成连贯的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分析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如城乡教学资源差异、家校育人理念不一致、学段学科间的衔接问题以及网络泛化误导学生等。
针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首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推动家校、校际协同育人,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调和育人理念的差异,形成育人合力。再次,明确各学段的目标定位,开展跨学科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加强网络监管,规范使用网络工具,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旨在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16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080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旨在通过有机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入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1]。鉴于青少年在认知、思维和行为上存在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须因材施教、因时而变。大中小学应形成连贯的育人体系,教育工作者须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规律统筹规划,确保内容连贯、方法有效,以应对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培养什么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易受纷繁复杂的网络思潮的影响。为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运而生,能够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得以贯彻落实[2]。通过各阶段教育的无缝衔接,涵盖文化、历史等多领域内容,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怎样培养人:关键在于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3]。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之紧密结合,实现全员育人。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育人,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要从国家大局出发,结合国际视野,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为谁培养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旨在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使其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4]。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还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一)城乡教育资源差异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呈现分配不均的现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呈现出向经济繁荣、地理条件优越的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5]。目前,我国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所有高校均位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以表1中的4所高校为例。
(二)家校育人理念冲突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中小学教育仍受“唯分数论”影响。部分家长过于看重文化课成绩,将分数视为教育成效的唯一检验标准,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6]。同时,部分家长思政素养不高,难以区分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持抵触态度。这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局限性,阻碍了青少年全面发展。
(三)学段学科间存在的问题
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各异,小学注重道德品质培育,中学强调价值观念树立,大学则侧重于系统学习和实践[7]。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导致教育内容难以有效衔接,影响教育的连贯性。此外,学科壁垒也阻碍了一体化进程。传统教育体系下,学科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思政内容难以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单一重复,没有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四)网络泛化误导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渗透,网络已成为连接世界的无形桥梁,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宏观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然而,青少年普遍缺乏自控力和判断力,往往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过度依赖网络,忽视现实生活[8]。同时,新兴的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人们过于依赖机器,思维能力出现倒退的风险。此外,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也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虽然其能够辅助教师教学,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减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一)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新媒体背景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成为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布局显得很有必要。
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程。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教育目标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相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9]。
其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包括平衡教学师资、内容、设施、环境等方面的资源,确保各级各类学校都能获得充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要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实施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确保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调配合。通过领导机制的统筹协调,实现思想宣传与决策制定的有机结合;通过落实机制的有效执行,保障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监督机制的严格把关,确保教育活动规范有序[10]。
(二)推动协同育人,调和育人理念差异
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要以优良的学风、家风、社风为基石,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程[11]。
为更有效地实现协同共育目标,要系统划分与整合共同体的各要素。包括明确育人主体、课程安排、学生参与、环境营造等各个层面,同时建立涉及领导、执行、监督、评价4TgtBAEY59cUJ9GtZt5svQ==等方面完善的系统机制。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微观环境,家风建设对塑造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作为中观环境,既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价值观培育的阵地[12]。而社会作为宏观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因此,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周边小环境起着连接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作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中介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明确学段目标定位,开展跨学科教学
首先,要明确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确保不同学段在内容上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从而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编制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教学计划[13]。
其次,应注重开展跨学科教学。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中,形成教育合力[14]。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融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理科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四)强化网络监管,规范使用网络工具
新媒体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可能引发学生的思想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若放任不管,则会让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成为“精神鸦片”的奴隶[15]。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网络监管。其一,分类管理不同学段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严格控制小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避免其沉迷。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使用网络的习惯,平衡好学业与生活的关系。其二,完善预防机制,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时管控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及时清除不良信息,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其三,对新兴技术和软件,如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应加强监管,确保学生安全合规使用新兴技术和软件,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6]。
通过明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困境以及措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持续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志广.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探赜[J].辽宁教育,2024(8):35-38.
[2] 王小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1(3):20-24.
[3] 许瑞芳,张宜萱.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24(3):17-23.
[4] 石海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基点、核心要点与施策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2):134-142.
[5] 闪茜菁.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4(1):139-143.
[6] 冯刚,孙贝,束永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远程教育,2024,44(1):90-96.
[7] 徐婧怡,邵献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8(11):86-95.
[8] 侯勇,邹小娟.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四维探赜[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6):101-112.
[9] 孙百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1):92.
[10] 胡斌武,黄梦婷,郑秀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三重逻辑[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3):331-336.
[11] 谢俊,钟佩,肖雅钰.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43(3):63-68.
[12] 罗灵静,王让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现实境遇和实践进路[J].教育探索,2024(1):63-69.
[13] 宋艳丽.实践联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2023(14):17-20.
[14] 陈景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宁夏教育,2023(5):16-17.
[15] 陈珍,刘园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实践指向[J].才智,2021(32):21-24.
[16] 石书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战略意义、本质要求和方法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3(6):13-19.
作者简介 李婉宁,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