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实践策略探析

2024-09-19 00:00:00伦默如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3期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能量。新媒体平台使信息传播方式彻底改变,信息传播速度极大提高、信息传播渠道愈发多样、信息内容越发丰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如今,新媒体成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有效工具,对辅导员落实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强化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效果,文章采用实践分析法,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切入点,分析心理育人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主要扮演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者、心理健康活动组织者、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者和引导者;探讨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实践的影响,认为新媒体发挥了信息集合体作用、拓宽了辅导员信息获取渠道、有益于辅导员多样化传播信息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夯实心理育人理论基础,提升心理育人水平;注重育人育德相统一,提高心理育人质量;创新心理育人实践任务,筑牢心理育人体系;等等。文章旨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新媒体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14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07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广泛应用于高校工作中,其在帮助学生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1]。辅导员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传统辅导员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心理育人需求[2]。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主动探寻新的育人方式,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实现心理育人信息化发展目标,全面强化心理育人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3-5]。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者

高校辅导员可利用校园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6]。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系列关于如何应对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文章和视频,让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7]。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身心健康。

(二)心理健康活动组织者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不仅要及时发布信息,还要组织和策划线上线下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策划“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讲座、心理健康挑战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8]。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承担着传播信息、开展教育的双重责任,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者和引导者

辅导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利性,进行初步的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断,切实强化高校心理育人效果[9]。例如,通过在线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保证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切实强化高校的心理育人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实践的影响

(一)发挥信息集合体作用

新媒体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态的集合体,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范围。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更有效地实现心理育人目标[10]。同时,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学生通过新媒体观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公开课,不仅能学习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能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二)拓宽辅导员的信息获取渠道

新媒体为辅导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库,使辅导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最新的心理健康研究成果、教育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1]。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订阅专业的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参与在线心理健康培训课程,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教育策略,保障心理育人工作高效落地。

(三)有益于辅导员多样化传播信息

新媒体的多样化传播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弹幕、网络评论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生活动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新媒体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的窗口,还为学生提供了释放压力、表达自我的平台[12]。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可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辅导员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提供更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四)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新媒体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和热点话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渠道随时向辅导员反映自己的困惑和需求,辅导员可以据此迅速作出回应和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升沟通的实时性和针对性。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导员不仅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还能够收集整理学生的心理动态数据,为制订更精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学生能够以更便捷、亲和的方式获得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健康。

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实践策略

(一)夯实心理育人理论基础,提升心理育人水平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面临夯实心理育人理论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的双重需求。辅导员利用新媒体的广覆盖性和便捷交互性,采取多种策略夯实心理育人理论基础,能从根源上提升心理育人水平[13]。

高校辅导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发挥新媒体提供丰富资源和平台的优势。第一,辅导员可参加由专业机构和知名心理学家开设的在线课程或讲座,以获取前沿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策略。第二,辅导员可加入专业的心理健康论坛或社群,与专业人士交流心理育人的经验和挑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第三,辅导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阅读最新的心理健康研究报告和专业文章,与团队成员或学生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辅导员能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二)注重育人育德相统一,提高心理育人质量

第一,利用新媒体融合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关于正向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既能传递正能量,又能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其身心平衡发展。例如,辅导员开设专栏或视频系列,探讨如何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乐观、如何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等,这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第二,基于线上心理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辅导员可以组织线上讲座、互动讨论和心理健康工作坊,邀请心理学专家、道德模范人物分享经验,以此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线上平台,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活动,提高其参与度。同时,要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反馈和讨论,使心理育人和道德教育触及学生的内心。第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辅导员可以构建线上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资料、案例、视频等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可在新媒体平台设立互动区,鼓励教师、辅导员、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如此一来,通过共享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社区,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

(三)创新心理育人实践任务,筑牢心理育人体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将传统心理育人实践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挑战。基于这一背景,可积极创新心理育人实践任务,以筑牢并强化心理育人体系[15]。第一,开发与运用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辅导员须开发和运用集成化的新媒体心理教育平台,基于该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自测、在线咨询预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布等服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辅导员可在专业IT团队的支持下,设计开发符合学生使用习惯的界面和功能,定期更新心理健康资料库,融入文章、视频、互动课程等多种资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追踪学生使用情况和心理健康趋势,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第二,组织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任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组织系列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教会学生认知并处理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管理等。辅导员可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教授在线上活动中答疑,通过社交媒体和学校官方平台宣传,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后收集反馈和建议,评估活动效果,不断优化心理育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第三,组建在线心理支持小组。由辅导员引导组建在线心理支持小组,为面临类似心理挑战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流空间。小组可以借助社交媒体、论坛或专门的线上平台,组织开展“应对考试压力”“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策略”等主题的心理育人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心理育人任务。辅导员要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有效在线管理和引导小组讨论。同时,辅导员要提供定期的在线会议和不定期的实时交流机会,鼓励成员相互支持,对小组成员的隐私和信息安全给予足够重视,打造安全的网络心理育人环境。通过完成这些任务,高校辅导员不仅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创新心理育人实践,还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需求,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更有效地拓展心理育人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无论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还是组织线下心理健康活动,都是为了构建全面、立体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利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心理育人的实践方法,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和军,陈旭.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7a14fed5a8592d32f85ad0a2f48a354e究,2023,41(7):110-115.

[2] 李好.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情感读本,2023(14):24-26.

[3] 方颖,游冉,陈琳,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179-181.

[4] 张妍妍.高校辅导员心理韧性的内涵、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青年,2024(4):141-143.

[5] 汤倩.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职责、问题与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6):32-34.

[6] 杨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协同心理育人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2023(9):125-127.

[7] 张瑞红.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23(14):84-86.

[8] 黄灿.基于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才智,2024(3):149-152.

[9] 姜紫涵.“三全育人”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22):131-133.

[10] 李芳菲.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J].德州学院学报,2023,39(4):84-88.

[11] 云兵兵,郭加书,吕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刊,2023(3):70-75.

[12] 戴天.“00后”大学生的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1):87-91.

[13] 闫鹏.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2):79-82.

[14] 徐昊妍,凌雪冰.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压力实证研究:以H省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9):136-140.

[15] 宰婷.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3(24):37-40.

作者简介 伦默如,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