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

2024-09-19 00:00:00陈荣宁杨颖姑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3期

摘要: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共青团作为校园新媒体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是高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应对传媒环境的巨大变革,在融媒体环境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尊重规律,从不同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鉴于此,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变得尤为关键。

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述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功能,包括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和引导舆情功能、情感认同功能;分析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传播面临的困境,包括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内容同质化、高校共青团相关职能部门技术跟进乏力、复杂的网络环境带来互动交流方面的挑战;进一步剖析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矩阵带来的传播机遇: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率提高,提高内容质量、打造优秀品牌,实现精准管理、加强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化策略:一是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紧跟技术更迭;二是传播内容新颖,打造专属品牌;三是跨平台整合与协同传播相结合,实现精准定位与个性化推送;四是完善反馈机制,加强互动交流;五是优化舆情反应机制,快而准地正向引导舆论。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共青团;融媒体;新媒体矩阵;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7;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084-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30301682305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1]。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学生当中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2]。融媒体时代,要想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高校共青团要完善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提高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成效[3]。

融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要与时俱进,努力贴近青年群体,融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媒介形态的变化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4]。

如何在新形势下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的各个渠道做好价值引领工作,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三观”,是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刘晓东、徐洪业[5]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的教育格局和思想引领工作发生了巨大转变,要通过重新布局媒体渠道,策划创新传媒内容等方法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羊悦、崔伟[6]通过调研高校共青团组织使用新媒体的情况,认为可利用新媒体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平台,拓展服务学生的渠道,以强化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王辰轩[7]从高校新媒体运营情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媒介技术、平台定位、受众代际特质等随时代变化的因素视为“变量”,将价值引领、舆论规律、运营方针等因素视为“常量”的观点。裴玮艳[8]提出,要通过提高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关注度、有效度、协同度,促进校园媒体融合,增强育人实效。

以上文献分别从新媒体时代引起的变革、新媒体使用情况、运营情景角度、融媒体的育人功能出发,提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相应内容传播的策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情况,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主要传播功能、传播困境以及融媒体时代给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带来的传播机遇三个维度出发,探究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化策略,以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提供思辨性参考。

二、高校新媒体矩阵主要传播功能

高校共青团承担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这要求高校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传播功能[9],包括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和引导舆情功能、情感认同功能。

(一)教育功能

一是具有思想引领作用。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可以依托“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等品牌活动,通过及时推送相关优质内容,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利用丰富的数字化内容和互动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

二是具有熏陶作用。高校共青团不仅可以通过新媒体矩阵为学生开设在线课程、开放讲座、学术讨论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探索需求,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宣传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让全校师生切身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进而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二)传递信息和引导舆情功能

新媒体矩阵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及时发布校园新闻、通知公告、学术活动等信息,确保师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校园及社会相关信息。通过个性化推送和内容优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高校新媒体矩阵要迅速响应负面信息或舆情危机,及时援引权威信息,如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在合适的时机,简洁明了地传递自身态度和言论,有效引导校园舆论,控制舆情风险[11]。要通过分析舆情动态和受众反馈,采取针对性的传播策略,维护学校形象和社会稳定。

(三)情感认同功能

一是通过宣传各类校园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民族风情展示、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辩论赛、宿舍评比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指数,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是通过讲述共青团先进人物事迹、校园故事以及展示学校成就和特色,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并让学生对自己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三是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充分利用互动和参与式的内容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三、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困境

在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如何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学生被虚假、错误信息影响,是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内容同质化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学校与二级学院、机构的新媒体平台有很多高度雷同的信息,整体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爆炸的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大学生更青睐通过信息更新迅速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要吸引并获得大学生的持续关注变得更加困难。

(二)技术跟进乏力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必须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具体涉及对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内容的创新制作、数据分析等方面。如果不及时更新技术,其将难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负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运营工作的人员往往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主要靠分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传帮带,技术跟进稍显乏力,而落后的传播手段很难吸引学生眼球[13]。

(三)互动交流存在挑战

新媒体平台要避免进行单向的信息发布,侧重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机制,为高校与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14]。但如何高效开展互动管理、提高参与度、处理不良信息,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网络暴力和谣言滋生等,是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融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机遇

融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也迎来了传播机遇。

(一)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率提高

随着通信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更习惯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通过微信进行虚拟社交等。融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这让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易班、短视频等平台传播内容,信息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大大拓展[15]。

相较于传统媒体,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和算法推荐,实现精准推送,确保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学生。

(二)内容质量提高,打造优秀品牌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和平台支持丰富的内容展示形式,如图文、视频、直播等,这使高校共青团可以根据内容特性和学生偏好,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内容,提升内容的吸引力[16]。高校共青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塑造和宣传自身品牌形象,增强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实现精准管理,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行为研究,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精准化内容制作和传播管理,强化传播效果[17]。同时,融媒体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参与互动,这不仅可以强化信息传播效果,还可以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融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化策略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在融媒体时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规划,笔者认为要更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

(一)提升团队能力,紧跟技术更迭

对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日常管理而言,人才是关键。

首先,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要积极吸纳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与技术技能过硬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紧跟时代潮流、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高校共青团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制度文件和指导章程,设置合理的新媒体矩阵统筹职能部门。

其次,要定期培训新媒体工作人员,提升其媒介素养、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内容质量的把控,提高宣传质效。

再次,要端正负责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运营工作的学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素质与道德修养,培养出一支政治素养高、反应迅速、鉴别能力强的新媒体工作队伍,以保证能高效判断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受众对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关注度。

最后,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内容传播效果。

(二)传播内容新颖,打造专属品牌

内容是高校新媒体矩阵的内在要素,要贴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精心制作视频、文字等内容,才能有效吸引高校师生的关注,提高视频、文字内容的播放量和分享率。

高校共青团要持续创新内容形式和提高内容质量,紧跟社会热点,利用重要节日、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关注的事件等,充分运用故事化、情境化的内容优化学生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高校共青团要有意识地打造自身专属品牌,提高自身品牌识别度,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形象,在内容生产和传播中融入高校共青团的理念和精神,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跨平台整合与协同传播相结合,实现精准定位与个性化推送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既要做到相对独立,又要做到与二级学院、机构等新媒体平台有效整合,与学生工作处、教务部、后勤部等校内职能部门媒体进行长期有效联动,通过构建跨平台的新媒体矩阵,实现内容在不同平台间的有效链接和互推,形成协同传播、资源共享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另外,要整合高校共青团内部各媒体平台资源,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形成覆盖面广的传播网络,各媒体平台之间互融互通,及时分享优质内容、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实现内容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利用算法优化,确保内容能够有效传达给目标学生,实现个性化推送。

(四)完善反馈机制,加强互动交流

融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传受双方的角色,通过新媒体平台,以问答、投票、实时评论、问卷调查、学校论坛、有奖征文等形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中,不断优化内容和服务,让学生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私信等互动方式,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忠诚度。这样不仅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还能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问题,化解潜在舆情,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职能部门要通过定期评估各平台的传播效果,结合师生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和优化内容,从而提高新媒体矩阵的传播效率,强化新媒体矩阵的传播效果。

(五)优化舆情反应机制,快而准地正向引导舆论

首先,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职能部门要精准把握政策,及时掌握社会、校园舆论的动态走向,通过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有针对性地切断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不利于团结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通过分析发生舆情后学生们的态度,及时预测事件发展态势,快速反应,杜绝容易引发网络危机的发言。

其次,要完善舆论管理监督制度,确保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最后,要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让学生学习新媒体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确保传播内容健康、正面,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六、结语

《〈共青团改革创新〉研究报告(2017)》指出,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融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作用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分析可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创新内容和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多元化的传播功能,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不仅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时代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还能使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王万奇.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3] 孙方宁.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大学,2022(18):25-28.

[4] 陈凌云.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5] 刘晓东,徐洪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面临的变革及应对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78-79.

[6] 羊悦,崔伟.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8-70.

[7] 王辰轩.校园新媒体运营的“变量”与“常量”:以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矩阵运营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3,9(4):56-60.

[8] 裴玮艳.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4):40-41,44.

[9] 张丽.“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高校文化传播内容及功能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10] 陈海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17):163-164.

[11] 申辰煜.论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7):118-120.

[12] 高云,刘馨婷.新媒体平台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85-390.

[13] 王涛.全国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的调查与分析[J].传媒,2018(16):56-58.

[14] 王情情.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

[15] 郝慧鹏,薛浪.融媒体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48-50.

[16] 黄艳,王晓语,李卫东.高校共青团抖音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全国100所高校共青团抖音号的内容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41(2):43-55.

[17] 董雪松.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学,2024,15(3):93-95,98.

作者简介 陈荣宁,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颖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