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站位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关键

2024-09-19 00:00:00张宏辉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3期

摘要:在着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进一步锚定出版业的初心使命极为重要。换言之,要想开拓出版新局面,就要立足出版业的本质性站位,把握出版的魂与根。

文章从出版业的四个本质性站位——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出发,探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关键。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是出版的魂和根,决定了我国出版所具有的内在特质,集中体现在主题出版领域。

文章认为,只有坚持四个站位,出版才能定向、定心,才能实现主题出版的使命与价值,才能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而要落实四个站位,核心在于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深入落实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战略要求,切实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要强化两大意识:一是强烈的阵地意识,表现为坚持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和图书质量观,即坚持质量第一,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始终坚守、不断提升出版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主线;二是充沛的情怀意识,即全面强化出版人应有的四大情怀——文化情怀、人民情怀、学术情怀、教育情怀。

关键词:出版;四个站位;两个关键;高质量发展;阵地意识;情怀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3-0012-03

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是我国出版业区别于其他国家出版业的四大本质性站位,是出版的魂和根。当前,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培根铸魂,抓好两个关键。

本文从出版业的四个站位出发,深入探讨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应抓好的两个关键。

一、四个站位是出版的魂和根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1]。出版业的四个本质性站位,即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这四个本质性站位不是指它在保存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教育与知识增长、推动科学研究、增进人类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特征,而是强调我国出版业独有的本质特征,即应具有中国特质的理念引领、理想支撑和使命担当。

如某某大学出版社,首先是本质性站位,即它是党的出版社、国家的出版社、民族的出版社、人民的出版社,肩负着出版强党、出版强国、出版为民的使命;其次是领域性、专业性定位,即它是中国教育的出版社、中国学术的出版社,是中国的学术平台之一、教育平台之一,肩负着出版强教、出版强学的使命;再次是地域性定位,即它是某地区的出版社、某某大学的出版社,肩负着出版强省、出版强校的使命。每个出版社实则都具有上述三大基本层面的定位。

四个站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出版的内在特质。这种内在特质是其他国家的出版业所没有的,集中体现在主题出版领域。

于殿利指出,主题出版虽然不是被发明的,但却是在现代中国被发现的。“主题出版是了不起的发现,是中国出版顺应时代与现实的独特发现;主题出版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出版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2]

主题出版之所以说是在现代中国才被发现的,不仅“在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首先需要文化强国建设”[3],还源于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这四个站位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出版业大力倡导主题出版,其内在缘由与核心理据也在于此。

身为出版人,应有崇高的使命感,只有认识到四个站位是出版的根和魂,才能定向、定心,在出版业的繁茂丛林中不迷失方向;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发挥出版的文化生产力、精神凝聚力、教育传播力、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4];才能履行主题出版强化思想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5]。

二、出版高质量发展要培根铸魂,抓好两个关键

基于四个站位,出版社必须铸好魂、培好根,核心在于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深入落实好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战略要求,切实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要强化两大意识:阵地意识和情怀意识。

(一)要有强烈的阵地意识

出版人是思想的把关人,是宣传文化阵地的守护者与经营者。出版阵地的守护与经营,取决于出版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出版物质量。出版物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导向有偏差、内容没品质、编校出问题,必定会影响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何志勇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三大出版价值观:在多元文化个性中彰显主流价值;在社会生活演进中实现文化价值;在先进文化传播中创造经济价值[6]。

而这三大价值观的实现,均取决于出版物质量。因此,出版单位要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始终坚守、不断提升出版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主线,敢于善于从社会效益中孵化带动经济效益;要着力从管理要质量,从制度机制要质量,不断健全各类制度体系,尤其要重点强化选题论证把关、编审校流程、装帧设计、质检阅评、印刷装订等关键环节的管理。

(二)要有充沛的情怀意识

出版人是文化形态、文化业态的塑造者与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7],对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要求。这对于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于殿利所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孕育新学问,新学问催生新出版,新出版践行新使命”[8]。

要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发展新实践为时代基础,以推动创新发展新学问为学术内核,以实现出版发展新使命为目标方向,全面强化出版人的文化情怀、人民情怀、学术情怀、教育情怀。

1.强化文化情怀

柳斌杰指出,“出版是所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联性相当大”,“出版强国的建成能够支撑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能够提升出版强国整体地位和作用”,“建设出版强国就是为文化强国打基础、建支柱”[9]。

出版单位要立足中华文化积淀和国家及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10]。“出版业要做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以建成出版强国的率先行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9]

2.强化人民情怀

出版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打造高质量出版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11]。

首先,要立足读者需求,聚焦亮点、热点、焦点,着力出版人文社科、医学健康、文艺文化等领域的普及型图书。

其次,要抓好市场营销发行这一高质量发展动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有获得感、幸福感。只有把图书做进市场,做到读者心里,做到读者口碑中,才能获得持续动力,产生实际效能。要不断沉入市场、沉入读者,探索全过程、长时段营销机制,采用全方位、多样化营销手段,全面建设利于读者的线上线下发行渠道,实现经营决策智能化、营销目标精准化、发行效果最大化。要以市场优质图书为导向,反哺图书选题与生产,不断改进产品定位、装帧设计、营销策划,着力构建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矩阵。

最后,要及时回应读者的心声和呼声,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攻坚克难,实现出版生态的优化与创新。

3.强化学术情怀与教育情怀

第一,凸显大学出版社的责任与优势。与地方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要出版更多与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相关的出版物,所产生的学科效益、教育效益、人才扶持效益是其最集中、最直接的社会效益。大学出版社要不断深耕并提升这种独有的社会效益,加强与学术界、教育界的相互滋养与融合,努力推动自身从学术、教育成果的汇聚产出地,逐步升级为学术、教育发展的策源驱动地。

第二,选题要优质,要以学术出版为核心,辐射出版各个领域。首先,学术是文化特别是现代文化的奠基性力量,学术强则文化强。出版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出版强国建设中,学术出版是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一环。

方立松指出,“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的重要标志。学术出版强不强,代表这个国家文化的厚度,而当前中国学术出版仍然任重道远,但空间很大”[12]。出版单位肩负学术出版重任,大学出版社更是首当其冲。

赵剑英认为,未来学术出版将呈现主题化、原创化、大众化、数字化、国际化五大趋势[13]。

面对新趋势,出版单位首先要不断提升学术选题的比重和出版水平,强化“学术出版的三个价值维度:国际视野、现代意识、创新价值”;促进学术出版与主题出版有机融合,“用学术出版的理路照亮主题出版道路”[14];着力学术大众化、学术普及性,敢于善于把学术出版做优做活,把学术出版从小众产品做成大众产品,做进读者心中,做到老百姓的书架上。其次要抓好优质选题,不断探索完善优质选题储备、遴选、培育、申报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提前谋划、精心策划,善于汇聚各界优质资源,实施一些重大出版工程。

第三,要敢于对标国内外业界高杆和业态前沿,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进图书套系化、矩阵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出版业转型升级。

柳斌杰指出,我国出版业或将形成新格局,“内容创新将成为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出版业态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球文化交流推动出版全球化”“商业模式重构改变出版思维”。

要想在新格局中赢得先机,关键是要不断优化图书产品结构。首先,要正确认识产品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关系。出版单位要在质量和数量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优先保证质量,改变过去上品种、求规模的出版方式。出版管理单位则要充分发挥选题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导向作用,适当控制数量,促进各出版社抢抓质量,从粗放式经营转向智慧型、精细化经营。其次,要善于打造自身品牌亮点,构建自己的营销市场体系。这要求出版单位持续推进本社图书的套系化、矩阵化、品牌化。再次,要打破传统产业模式,以融合出版为方向,以读者为中心,不断创新出版形态。

三、结语

政治站位、国家站位、民族站位、人民站位是出版的魂与根。要开创出版高质量发展格局,必须坚持这四个站位,培根铸魂,抓好两个关键。一是要秉持强烈的阵地意识,践行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和图书质量观;二是要胸怀充沛的情怀意识,不断强化文化情怀、人民情怀、学术情怀、教育情怀。

参考文献:

[1]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12-30)[2024-06-28]. https://www.nppa.gov.cn/xxfb/ tzgs/202112/t20211230_666304.html.

[2] 于殿利.出版的本质与主题出版的逻辑[J].新华文摘,2022(16):134.

[3] 于殿利.主题出版的历史与社会逻辑[J].出版发行研究,2022(5):5.

[4] 刘中飞.以出版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J].科技与出版,2023(10):6.

[5] 王振宇,郝文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使命解读[J].中国出版,2019(21):29.

[6] 何志勇.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10-09(02).

[7]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8] 于殿利.中国式现代化:新学问与新出版[J].科技与出版,2023(4):5.

[9] 柳斌杰.从出版强国走向文化强国:谈谈出版强国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EB/OL].华侨大学,(2022-10-26)[2024-06-28]. https://www.hqu.edu.cn/info/1075/95894.htm.

[10] 于殿利.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学术出版使命[J].编辑之友,2023(4):12.

[11] 李岩,王海平.在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编辑,2023(10):9.

[12] 方立松.学术出版的三个价值维度[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08-03)[2024-06-28]. https://www.cssn.cn/skgz/ bwyc/202208/t20220803_5467529.shtml.

[13] 赵剑英.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的职责使命与发展趋势[J].中国出版,2022(11):10.

[14] 金鑫荣,还星.促进学术出版与主题出版有机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13(06).

作者简介 张宏辉,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比较文学、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