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文化与美育价值。挖掘民族医药文化的美育内涵,对传承民族文化、树立大健康观、活化传统资源、增进文化认同均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工作。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研究进展,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实践案例,从资源、空间、服务、体验、产品五个维度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主要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从嵌入美育体系、探索延伸服务、重视宣传推广、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民族医药文化;美育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4.0055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1]。中医药是一门实践科学,它源于中华民族长期生活的积累,集中体现了前人的智慧与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2]。中医药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与美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3]。针对美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4]。因此,将医药文化与美育相结合,是从应用层面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融入现代生活。
1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内涵及意义
1.1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内涵
民族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汉、瑶、苗、侗等12个民族世居于此。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以壮、瑶医药为主要代表的广西民族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5]。凭借丰富的表现形式、朴素的诊疗技艺及深厚的审美意趣,民族医药成为了美育资源的富矿。高校应当充分挖掘和运用民族医药文化的育人元素,以民族医药文化美育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既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主动探索,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的美育并不是广西民族医药文化与美育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医药文化的审美表现。广西民族医药文化通过外在视觉与内在感知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如下:一是物质文化。如,古籍文献、医疗器具、药材以及隐含于其他物质载体的医药元素。二是非物质文化。如,神话传说、巫术、口头传承、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绘画、歌谣、饮食等[6]。广西人民的断发、鼻饮、佩药、逛药市、唱山歌等习俗,干栏居建筑和花山岩画等文化遗存都与民族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不同侧面体现民族医药文化的魅力。
(2)民族医药文化的审美思想。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豁达开朗、兼容并包的精神内涵。医药精神文化是医药哲学基础、生理病理观、治疗理念的反映,其核心部分是医药理论体系。壮医药的核心理论“三道两路”,瑶医药的核心理论“盈e20Rw4rrdnswLV+i/cwVEnzUnF86cgJI2FU9nviouuQ=亏平衡”“三元和谐”均强调调节人体机能,疏通阻塞,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7],这为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提供了至善至美的价值导向。
(3)民族医药文化的审美价值。美育在心灵教化、人格培养、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源自于本土的广西民族医药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培养功能,并且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更具感召力,运用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素材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培养个体审美素质和激发创造力。
1.2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意义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绚丽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将抽象的审美知识蕴含于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的文化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欣赏中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2.1突出地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
广西民族医药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本地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息息相关,通过美育实践能进一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和优势资源,传承与保护地方文化精粹。例如,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通过描绘于崖壁上的图案,传递了壮族先民利用舞蹈引导气功等方法强身防病的风貌。欣赏这些古朴原始的画作,能够通过独特的文化符号了解民族医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2.2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大健康观
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既是对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知识的科普,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8]。民族医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崇尚运动、食用药膳、注重预防等健康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美育深入挖掘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的内涵,有助于民族医药文化传播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从而形成防慢病、“治未病”的大健康理念。因此,民族医药文化美育对于转变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3参与实践体验,活化传统资源
用是最好的传承,用是最大的发展[9]。医药文化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突出体现在口碑、歌谣、饮食与体育等方面。由于民族医药广泛的实践性,使得口口相传的民间医药经验流传至今,大量包含医疗保健知识的歌谣被广为传唱。喜食酸辣、饮用药酒等饮食习俗,抛绣球、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健身活动仍备受广西人民喜爱。通过开展经典阅读、音乐、戏剧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能让民族医药文化在美育实践中焕发新活力。此外,引导学生运用文创设计、艺术创作等手段参与民族医药典籍的整理和保护,有助于推动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活化,实现民族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2.4鼓励协同共建,增进文化认同
认知是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传播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离不开社会、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美育营造共同传承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接受民族医药文化,增进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自豪感,深化民族团结意识。通过美育推动社会文化繁荣,为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相关研究综述
2.1医药文化与美育结合的研究情况
现有医药文化与美育结合的研究主要在中医药领域,如,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论阐释[10]、医药类院校的美育模式构建[11]、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美育的个案研究[12]。在民族医药方面,梁彩群[13]提出将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引入班会和第二课堂,在专业课、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元素,开设广西民族医药文化选修课程,开设壮医、壮药等专业,对广西医药高职生进行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熏陶。
目前,对壮瑶医药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医药学的角度阐述壮族、瑶族医药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变化发展以及药物、验方、治疗方法等;从文化学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壮瑶医药文化内涵及功能、壮瑶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等两个方面。整体而言,从美育视角来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的理论成果相对缺乏。
2.2高校图书馆美育实践与研究情况
美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作为培根铸魂的重要举措备受关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的发展方向。
相关学者在阐述美育工作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图书馆美育展开了研究和论述。李瑛[14]提出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可从空间环境美、信息资源美、丰富活动美、立体学习美和创新创造美五方面着手。穆允军[15]从创新传统文化美育方式、发挥古籍美育资源优势、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搭建美育育人平台四条路径,对美育推进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工作进行了探讨。同时涌现出一批美育典型案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数学学科融入审美教育探索美育服务[16]。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开辟书法学习空间,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17]。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设中医古籍鉴赏与修复课程,创设中医古籍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基地,建立川派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心,加强与社会合作,打造中医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利用新媒体传播非遗文化等[18]。此外,李沂濛[19]通过学生需求调研,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增加展览、美学教育培训及开发文创产品等审美性活动。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美育的现状问题、内容构成、开展方式、作用影响等方面,较少涉及图书馆美育的构建机制、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虽然已有研究关注图书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但对民族医药美育方面的研究不足,因此,美育结合民族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值得深入探讨。
随着民族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民族医药文化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高水平研究不多。有学者关注到壮瑶医药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如将壮族山歌
[20]、壮族舞蹈[21]作为医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但研究角度还不够广,关于广西民族医药文化中美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较为薄弱,更没有探索民族医药文化美育模式的系统性理论成果。因此,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的美育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3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实践案例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美育首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从“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方面来实施美育,构建终身美育体系[22],他指出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育建设的有益营养。“家庭美育”以家庭文化熏陶为基础,是人美感认知、态度形成的起点;“学校美育”借助课堂教育,有计划地塑造人的审美观念、情趣和创造力;“社会美育”通过设置美育机关和地方美化,即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传媒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审美产品与服务,培育审美情感,并以环境美化营造浓郁社会文化氛围[23]。学校美育的目标是系统传授美学知识,有计划的塑造人的审美观念,情趣和创造力;社会美育的目标是提供审美产品与服务,营造氛围,引导自主学习,获得审美知识,技能与体验。通过比较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兼具“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功能,既能融入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又能以多元化的资源、空间与服务开展浸润式美育。因此,充分挖掘与发挥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潜力与价值,对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纵深发展尤为重要。
新时代美育工作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对前人审美经验的学习借鉴。民族医药文化蕴含极其丰富的美育价值,笔者所在的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积极结合区域民族特色与学校医药卫生特色,在广西民族医药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上下功夫,并借助资源空间、服务体验、文化创意等手段不断挖掘广西民族医药文化所蕴含的美育价值。经过三年的探索,我馆逐步积累了从资源、空间、服务、体验和产品五个维度参与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实践经验。
3.1资源维度:基于知识科普的科技美育
以纸质图书、数字资源为主体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美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形态。首先,我馆坚持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需求为导向,着力建设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民族医药文化馆藏资源体系;其次,重视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揭示,形成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目录、推介列表、特色数据库等,筑牢科技美育的物质基础;最后,结合我馆常规工作扎实推进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阅读推广等活动促进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以科技知识的传播实施美育。传统图书馆“人找书”被动式阅读服务难以适应当下学生阅读的需求,提供“书找人”主动式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科技美育的有力举措。为有效推动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我馆邀请了2022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一等奖作品《壮医药》的作者钟鸣研究员到校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还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展精准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学科馆员日常主动对接学校的专家和教师,根据讲座培训、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民族医药文化资源等。
3.2空间维度:打造环境景观的生态美育
图书馆空间环境是开展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重要途径。民族医药文化不仅可以用于美化图书馆空间,还能彰显广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优美、雅致的自然景观和外在环境。我馆充分利用自身空间进行展览、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体验、感悟生态环境之美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馆昆仑校区新馆在装修设计中融入医药元素,设置中医药名人塑像、浮雕、壁画等,并将医药符号嵌入背景墙、立柱、桌椅等空间物体;结合馆舍实际打造具有医药特色的绿色景观,开辟了“药香园”“花香园”“荷香园”“蕉竹园”等花园式休闲阅读空间;同时在图书馆花园内栽种药用植物、摆放与库室功能相协调的景观花卉,实现自然环境与育人需求的统一,发挥图书馆生态美育的功能。
3.3服务维度:探索文旅融合的文人美育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图书馆跨界合作开展观光、养生、度假等服务的实践探索日益增多。其中,兼具实践性与教育性特点的旅游学习、研学活动被誉为“行走的课堂”,因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备受关注。综合运用图书馆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及人文环境开展研学,能够丰富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滋养。我馆馆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组织面向幼儿园、中小学生的以民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游,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幼儿园、南宁市虹桥小学等百余名学生参与了研学活动。图书馆在参观游览前发放言简意赅的研学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民族医药文化的概貌;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场馆、景观和学习资源,深入浅出的介绍民族医药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在研学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参观感受,并向学生推荐延伸阅读的图书清单,实现学生知识积累与审美能力提升的相互促进。
3.4体验维度:促进素养提升的艺术美育
艺术与美一脉相承,欣赏、感受、体验传统艺术是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我馆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书画创作、诵读经典、创作展演、传唱歌谣、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图书馆专业馆员指导学生创作民族医药主题的系列书画作品,并承办全校性的壮瑶医药书画作品展;与中医学院等教学院系联合指导学生诵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药经典篇章;协助举办八段锦、太极等刚柔并济的表演,参与创作并演绎生动活泼的健康科普情景剧,借助艺术手段让民族医药文化浸润人心。同时,广西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包含了疾病治疗、药物功效、养生保健等丰富内容。学生在传唱歌谣中不但能学习民族医药知识,还能直观感受民族医药文化的乡土气息与独特韵味。此外,我馆开展中药香包制作的非遗技艺体验,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弘扬民族医药传统文化。
3.5产品维度:推动成果研发的创新美育
除了积累美育素材、打造育人环境、举办主题活动等资源外,我馆还主动嵌入学生双创项目和竞赛活动,进一步挖掘民族医药文化成果、培育审美教育的创新产品。我馆多次策划开展了壮瑶医药文创作品征集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创意大赛。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民族医药文创设计研发,并侧重增加数字化、多媒体形式的医药主题资源供给,不断优化科技支撑、文化体验等服务。鼓励学生主动汲取医药文化精华,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意加工,形成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中医药科普文创产品。如学校“良草智汇”学生团队在我馆专业馆员的鼓励与指导下,设计“桂十位”等体现民族医药文化元素的拟人化IP形象。相关成果被应用于健康科普的数字海报、网络宣传以及保温杯、雨伞、手机支架、帆布袋、笔记本等实体产品之中,形成富有视觉美感,又体现健康养生功能的文创产品,获得学校师生与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4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发展对策
美育是民族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主动营造美育环境熏陶,积极向学生推广民族医药文化知识,探索适合自身的民族医药文化美育服务的发展之路。
4.1嵌入美育体系,发挥自身优势
图书馆应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空间环境及特色服务的美育元素,主动融入学校美育体系,服务于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图书馆可以联合教学部门共同开发体现医药卫生特色的美育课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参与,将图书馆的优势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如,课前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并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课中提供图文、音视频等美育资源包,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审美体验和实践收获;课后鼓励学生走进空间场馆运用设备、参观学习,在老师与馆员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和总结。促进学生在主动研究与实践体验中,实现从审美知识学习积累向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提升过渡。
4.2探索延伸服务,拓展美育范畴
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跨界合作,扩大民族医药文化美育的覆盖面。积极与中小学、幼儿园对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体验活动,深化文旅融合的研学服务,探索地方特色与民族医药文化结合的育人模式。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规划参观线路、制定学习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直观形象的药用植物苗圃、中药标本馆等场馆和设备,配合馆员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民族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了解和体验民族医药文化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对审美认知和对民族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4.3重视宣传推广,丰富传播媒介
宣传是扩大民族医药文化美育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应重视美育资源的宣传推广,打造“线上+线下”多媒体的传播渠道。通过网站、场馆内电子屏幕等渠道,发布图文、音视频等美育图像视听资源,积极推广民族医药特色美育资源库,吸引学生关注并使用美育资源。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图书馆美育资源从单向传播向资源与用户双向交互转变。此外,随着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技术的广泛应用,美育资源在体验感、沉浸感和吸引力上都得以不断提升。图书馆可以借助AI技术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设备,为学生营造虚拟访问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医药文化的美育熏陶,助力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gy4yMN9mSEfwid/G2+5wIA==新。
4.4探索文创开发,积累创新成果
文化创意产品(包括实物和数字产品)是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的高附加值产品,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深入挖掘馆藏特色,借助科技手段呈现传统的民族医药文化,将其转换为符合现代审美、使用习惯与认知特点的文创产品。积累工艺品、文化衍生品和数字文创等多种形式的美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民族医药文化内涵,帮助其提升创新意识、人文情怀和艺术修养。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民族医药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培养兴趣,也能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动手实践和激发创造力的平台。这对推动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审美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2024-02-0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29167.htm.
[2]毛和荣.“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3]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2024-02-08]. 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17/7/6/art_4969_212918.html.
[4]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4-02-05].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5]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4-02-0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6]庞宇舟.壮医药文化概念和内涵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6):322-324.
[7]邹德芳.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6(2):42-46.
[8]章林,章原,任宏丽.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典型范例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52.
[9]新华网. 用是最好的传承,用是最大的发展——代表热议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EB/OL].[2024-02-0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1/c_1210079144.htm.
[10]朱倩,黄文秀.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2):11-13.
[11]冉国英.基于“仁道”文化的医药卫生学校“四位一体”美育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7):228-230.
[12]宋珊珊,毕盛,代立飞.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育有效路径调查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周边中小学为例[J].才智,2022(6):95-98.
[13]梁彩群.渗透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培养医药职校生人文素养—在广西医药高职课程中引入民族医药文化的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2):63-64.
[14]李瑛.高校图书馆美育工作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29-34.
[15]穆允军.美育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图书馆界,2022(3):42-45.
[16]刘姝,赵静,桂麒铠.学科融合的图书馆审美教育课堂探索与设计[J].图书馆杂志,2022,41(7):74-79.
[17]吕晓妍,姜海.高校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大学生书法学习空间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0,50(1):110-114.
[18]张肖瑾,赵琼,林英.非遗视域下高校传统文化美育教育路径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文化学刊,2023(3):174-178.
[19]李沂濛.学生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56-61.
[20]莫清莲,黄萍,黄海波.略论壮族民歌在壮医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1):25-27.
[21]宋宁,黎海珍,李浪辉,等.基于文化视角探讨壮族舞蹈的医药内涵及其价值[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6):862-864,869.
[22]廖敏晴.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南方论刊,2022(11):95-96,99.
[23]徐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J].城市规划,2023,47(8):57-65.
作者简介:
张颖,女,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文创开发。
(收稿日期:2024-03-29责任编辑:孙炜)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Taking Guangxi Medical College Library as an Example
Zhang Ying
Abstract:
With high cultural and aesthetic value,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xplor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onnot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heriting ethnic culture, establishing a concept of great health, activating traditional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cultural identity.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case of Guangxi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aesthetic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the library of Guangxi Medical College,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main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from five dimensions: resources, space, service, experience, and product. From the aspects of embedd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exploring extended services, emphasiz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explor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Ethnic Medicine Culture; Aestheti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