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单元作业设计

2024-09-14 00:00:00朱孝锟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深度学习背景下,在设计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引进常态化的批注式阅读作业项目,让学生在进行多次阅读学习时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整理,用不同标识记号进行标注。之后,教师再布置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通过梳理,将批注信息中的逻辑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另外,教师可以引进读写结合类的作业项目,指导学生对名著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保证学生在完成整体学习之后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思维素质。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单元作业的整体框架

通过对语文教材进行研学可以看出,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中讲解了我国经典名著篇章。本单元导语对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以及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在导语中写道“在名著中有的讲述英雄传奇,有的描绘儒林世相,有的演绎历史故事,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单元主题任务中提出“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本单元的作业任务时应尽可能从核心素养视角,从语言细节、语言基础、语言思维层面帮助学生对小说的行文特色进行学习。

二、基于深度学习视域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衔接核心素养指标,分配学习任务

1.语言基础

请大家认真阅读《西游记》的原文,注意其中的字词、句式和篇章结构。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和段落,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语言思维

请大家思考,《西游记》的主题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同时,分析唐僧、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如何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3.语言审美

在作业中还应当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名著往往具备深厚的艺术魅力,教师需引进作业任务,指导学生尝试赏析名著的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写作,将名著中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提升创作能力。

教师:《西游记》不但故事情节精彩,而且艺术魅力非凡。请大家尝试赏析其中的美,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同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一篇与《西游记》相关的短文,可以是续写故事、人物传记等形式。

4.文化传承

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历史文化背景。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同时,思考《西游记》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引进批注式阅读作业任务

在《西游记》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进批注式阅读作业任务,让学生按照章节顺序梳理主要情节。对关键情节下的关键字、词、句进行整理,学生需寻找故事情节之间的关键连接词、转折词,理清文章故事的发展线索,培养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教师:请大家打开《西游记》的第一章,开始批注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请注意勾选、组织、分类文章中的字、词、句,特别是关键情节下的关键字、词、句,要整理清楚。我现在给出一个范本,希望大家按照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批注(见表1)。

表1 《西游记》第一章批注阅读学习表

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并用笔在书上做标注。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批注成果。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对第一章的批注?

学生A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批注,并解释了自己对关键情节和关键字、词、句的理解。

教师:很好,你做得非常认真,其他同学也可以参考你的批注,看看自己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接下来,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整本书的批注式阅读。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继续按照章节顺序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三)布置思维导图作业

在以上批注式阅读学习期间,教师要保证学生提取出文章中的核心信息,并让学生尝试梳理核心信息,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结合小说文本的几大核心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描写、主题结构、语言等,在思维导图上完整展现出《西游记》的故事结构。学生可以从不同主题、不同角度,衔接语言学科核心素养指标绘制出不同的思维导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通过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学习了《西游记》的部分内容,大家一定对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要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学到的知识,形成对《西游记》整体结构的清晰认识。

教师: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你们提取了哪些关于《西游记》的核心信息?

学生A:我记录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重要情节,如唐僧的温良恭俭让和孙悟空的机智、勇敢。

学生B:我还关注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主题、结构,觉得这些对理解故事很有帮助。

教师:很好,现在我将以唐僧为例,示范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在中心位置写上“唐僧”,然后围绕他展开几个主要分支,包括“性格特点”“文化象征”等。在“性格特点”下,我们可以写上“慈悲为怀”“谦逊有礼”等关键词;在“文化象征”下,可以写“佛教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文化中道德典范的代表”(见文末图1)。

(四)读写结合

1.读后续写

教师可以布置读后续写类作业,让学生根据之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从故事情节、主题相关两方面对《西游记》的故事内容进行续写。例如,部分章节中预留了大量的留白,学生可以进行联想发散,以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请大家回想一下,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我们通过思维导图整理了哪些内容?

学生A:我们整理了大闹天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有参与的各方势力,如佛家和道家。

学生B:我还注意到,在思维导图中,佛家和道家的层级关系和尊卑关系也很清晰。

教师:那么你们能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哪些隐藏信息呢?比如,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之间的等级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C:从“玉皇大帝说道:宣佛老降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玉帝的等级是高于佛祖的。

教师: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对大闹天宫后的情节进行续写。

2.读后改写

教师也可以引进读后改写类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尝试进行改编改写,可以让学生结合上文的思维导图,对故事情节中存在的漏洞,或者对与当代文化价值观、伦理观不相符的地方进行改写改编。例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狮驼岭相关章节时,重新书写狮驼岭三魔的故事结局,从而表达对封建社会价值取向的不满。

教师:我们来探讨一下可以改编的故事情节。你们认为原著中有哪些情节与当代文化价值观、伦理观不相符呢?

学生A:我觉得狮驼岭三魔的故事结局就不太好,他们为非作歹但最后却没被打死,感觉不太公平。

教师:很好,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改编点。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如何改编这个故事情节呢?

学生B:我觉得可以让狮驼岭三魔在被打败后,受到感化,从而改过自新,这样更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教师:非常好,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思维导图中的信息,对狮驼岭三魔的故事结局进行改编。注意,改编时要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学生开始进行读后改编。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故事情节。

学生完成改编后,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共同讨论改编的优缺点。

学生C:我改编的狮驼岭三魔在被打败后,被菩萨收服,并责令他们帮助附近的村民修建寺庙,以弥补过去的罪行。

学生D:我则让狮驼岭三魔在佛法的感化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当地的和平与安宁。

三、总结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单元作业设计时应当结合多元化的作业目标,引进深层次的作业任务,带动学生进行高效探究,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整体学习品质和效率得到提升。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成果推广专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ZJZX001)成果。

作者简介:朱孝锟(197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教育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