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路径

2024-09-14 00:00:00杨美香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整体性教学,侧重通过整合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将单元视作一个整体,注重单元间各知识模块的内在联系,强调单元知识的整合与集成。单元整体教学依托具体的结构化学习资源,逐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学习,逐步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侧重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单元整体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通过各种结构化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热点。学科性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属性,学科定位、教育内容、育人目标有别,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是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涵盖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内容。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质量与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物质的质量、密度等基本概念,并能测量、计算物质的密度。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如表1)。

表1 “质量与密度”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二、依托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氛围

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情境创设具有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情境创设能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做好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氛围。

(一)以实物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木块、钢条、塑料、泡沫、玻璃、石头。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吗?

生:根据材料属性分类。

师:还有其他分类方式吗?

生:木块、塑料、泡沫可以分为一类;钢条、玻璃、石头可以分为一类。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木块、塑料、泡沫放在水中时,会浮在水面上,钢条、玻璃、石头放在水中时,会沉到水底。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教授的内容就和这种分类方式相关。木块、塑料、泡沫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比水小,钢条、玻璃、石头沉入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比水大。

(二)以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有两个镯子,都金光闪闪,外表上没有区别,第一个镯子售价480元,第二个镯子售价4880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肯定是材料不同,第一个镯子里面不是金子。

师:是的,第一个镯子采用的是金包银工艺,用金子将银子包裹起来,从外面看起来,和金子没有区别。如果有不法商家用金包银的镯子来冒充金镯子,我们应该如何区别呢?

生:金、银密度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密度的方式来判别。

(三)以微课资源创设情境

根据当前的课程管理体制,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其中,校本课程既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运用,也指学校层面新课程的开发。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使用灵活等优势。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加强微课开发,综合利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乃至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直观、逼真的情境。

三、依托任务教学,驱动自主学习

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一)以议题式探究启发学生思考

议题式学习是一种围绕议题开展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在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议题式学习的价值,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及探究意义的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进行交流讨论。

师:物质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生:不一定。

师:我们把一块钢铁锯成两段,密度会发生变化吗?

生:不会。

师:那么,在高温环境下,钢铁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吗?

生:会变小。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高温环境下,受热胀冷缩的影响,钢铁的体积会变化,然而,钢铁的质量不会变化,根据密度公式,钢铁的密度会变小。

(二)以任务式探究驱动学生探索

任务式学习以任务的设置、实施以及总结、评价为主线,能够驱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将任务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以任务式探究驱动学生探索。

(三)以合作式探究促进学生交流

合作式学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融合起来,以合作式探究驱动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小组划分是合作式探究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为基本原则,将物理学习表现互有差异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学习小组中,这样既能发挥小组学生间的带动作用,也为小组间的竞争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四、依托实践活动,培养探究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物理是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设计实验,并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实验任务:测量、计算项链的密度。

实验准备:一条待测项链、称量器、量杯。

实验步骤:先用称量器称出项链的质量,再将项链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观察量杯中水位刻度的变化,计算出项链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项链的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要确保项链完全浸没在水中,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实验中的所有质量要精确称量,并注意精确记录实验数据。

五、巧用习题资源,发展应用能力

物理源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习题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也能驱动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层次化的习题。

习题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粉笔,随着老师在黑板上不断书写,这支粉笔已经短了一半,下面关于这支粉笔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笔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B.粉笔质量减少,密度也减小

C.粉笔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D.粉笔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生1:正确答案是A。

师:为什么呢?

生1:粉笔在书写中,会有大量的粉屑留在黑板上或者掉落下来,质量和体积都变小了,但粉笔这种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师:回答得很好。

习题2:有三个质量相等、体积相同的空心球,甲球由铜铸成,乙球由铁铸成,丙球由铝铸成,请问,三个空心球,空心部分最大的是哪个球?(ρ铜>ρ铁>ρ铝)

生2:丙球。

师:为什么呢?

生2:铝的密度最小,同样质量的球,需要的铝最多。

师:你回答得有道理,可是老师问得是空心部分最大的是哪个球?

生2:哦,那就是铜球。铜的密度最大,同样质量的球,需要的铜最少,那么,空心部分就是铜球最大。

师:很好。

习题3:有甲、乙两种物质,已知甲的密度是4g/cm3,乙的密度是9g/cm3,现在,老师取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并将它们混合。混合后的物质密度是6g/cm3,并且,混合后物质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体积之和,请问,老师所取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多少?

师:根据题目,你能找到什么关键信息?

生3:ρ甲=4 g/cm3,ρ乙=9 g/cm3,ρ混=6 g/cm3。混合后物质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体积之和。

师:还有什么隐藏的信息吗?

生3:混合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师:根据密度公式,ρ=(m甲+m乙)/(V甲+V乙),我们可以列出什么方程?

生3:6=(4V甲+9V乙)/(V甲+V乙)。

【点评】习题1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习题2为中等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习题3为拔高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密度公式列出方程。

六、优化教学评价,提高学习效能

教学评价在反馈教学成效、分析教学问题以及构建学习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质量与密度”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维优化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作用。

(一)拓展评价主体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这与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特点不符。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评价主体,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鼓励学生围绕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自评、互评、组评,优化评价机制。

(二)设置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指标是否全面、系统、完善,对教学评价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设计评价指标,为学生自主评价提供依据。

(三)加强评价结果运用

一是依托评价结果,构建学习激励机制。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乃至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学习诊断机制。教师要做好评价结果与学习目标的对比工作,分析、研判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方案。

(作者单位:莆田市秀屿区秀山初级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