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4-09-14 00:00:00高义军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作为重点培养内容。然而,当前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忽视各单元知识间存在的联系,教学模式缺乏整体性;课堂问题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活动思维锻炼方式单一,缺少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培养和思维品质锻炼等。

初中英语注重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词汇类型较多,且句子长,包含了丰富的阅读短文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思路,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为例,对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基于设计思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设计思维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学习模式,具体步骤包含共情、界定、创想、具化、检测等几要素。共情方面:学生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感受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学生作为“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习内容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增强学习体验。界定方面:学生学会自主识别和分析单元主题下的关键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创想方面: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工具,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设计方案。学生参与到设想的过程中,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想法。具化方面:学生将想法具体化,制作出初步的学习成果,然后通过具化的作品,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检测方面: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同伴评价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优化。同时作为评价者提供反馈,通过评价过程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基于设计思维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学习,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以单元教材为载体,突出单元主题内容,模拟学生现实生活情境,突出单元学习的重点知识与技能,不断进行问题引领,以课堂实践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索,在保障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与单元目标设定

本单元中“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是围绕“人与社会”建立的核心主题群,并根据大主题设计了“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子主题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包括语篇分布、语篇类型、语篇内容、语篇主题四个方面,通过梳理和分析,让学生对文本特点进行初步了解。

基于对单元语篇的深入分析,教师将此单元的核心思想总结为“用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帮助,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会体现出一种正面能量”,因此,单元的学习应围绕这一核心思想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明确该单元所要达成的任务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观赏、文本阅读等方式,对与困难群体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困境以及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2.在构建以“帮助他人”为核心主题的思维框架时,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表1 Unit 2主要语篇分析

三、单元整体教学步骤

阶段一:情境沉浸

情境沉浸式的真实场景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把单元中的知识要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所看所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实际生活场景,仔细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解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行为得以提升。

1.突出活动主题,模拟现实场景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文本内容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入话题,呈现现实场景,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hear?学生回答后,继续按照这个思路提问:If you were one of them,how would you feel?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find their problems?

2.设计课堂画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述问题中的“see,hear,feel,think”四方面内容,制作图画(见图1),与此同时记录符合学生内心情感的词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为后续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图1 学生课堂设计的画图

3.见机行事,制订针对性学习任务

教师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展开一次以“助力弱势群体”为主题的课堂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探讨弱势群体面临的挑战,并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从而引发广大群众重视这一问题。

在章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真实且具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及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画图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感知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其产生共鸣。在学生深刻理解主题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语言学习阶段,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对章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阶段二:问题导向

1.梳理整合信息,明确“用户”需求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在问题的驱动下梳理整合信息,明确“用户”需求,如图2所示。在浏览单元相关语篇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problems have these people encountered?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把单元各语篇中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对困难群体艰难处境的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同时,教师鼓励各小组学生围绕“困难群体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把POV工具,采用“User,Needs,Insights”三者结合的方式于文本中搜索重要内容,统计弱势群体的需求。

图2 采用POV工具统计的弱势群体需求

2.明确界定问题,合理分析工作内容

教师首先需要对问题本质进行界定,把事实性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如图3所示。在转化问题的基础上列举不同的问题,构建完整的“帮助困难群体”工作框架,促进学生想象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追问:Considering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 are there any other issues?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使其将自身经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发现新的不同点。

图3 “协助弱势群体”工作框架

这个阶段,教师把事实性问题转向实用性问题,提升学生掌握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明确核心资料,指导学生将所有资料按照主题、来源、重要性等标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识别弱势群体的主要问题。问题的清晰定义可以助力学生持续梳理思维方向和整合各种信息,还可以助力学生梳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明晰问题的核心内容,从而更清楚地界定问题。基于此,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具有行动步骤、责任分配、时间表和评估标准的全面计划,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阶段三:方案创想

方案创想主要可以划分为个体的反思与团队的协同合作两个核心部分。在个人思维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先形成基于事实的观点,把核心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方案。学生之间通过密切合作,收集有效的建议,确保行动方案的合理性与具体性。

1.整合内化创想,训练思维聚散

此学习阶段中,教师应创造一个开放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解题方法和观点。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两个核心点:第一,应依赖文本推动创意活动,强调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本质,识别和提取资料中具有支持性含义的词句,这样可以促使语言学习达到真正的效果;第二,突出“弱势群体需求”及“协助方案”两词之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在研究老年群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教材中关于“老人之家”志愿者项目的对话文本(Section A 2d)和各种讨论(Section B 3a)。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协助建议,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创作的“老年群体需求”清单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反思。从活动的对象、需求、解决途径、行动重点任务、潜在的后果五个维度出发,对文本的每个细节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初步思考,帮助其完成思维框架表(参考表2),为今后行动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为“阅读障碍群体”登记信息时,教师指导学生实施Section A 1b、3a-3c的教学时,突出教材主题中心,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整理,并进行归纳,然后绘制表格。

表2 “助力他人”思维框架表

2.加强团队协助,设定综合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单元中弱势群体面临的挑战、需求以及可能的援助措施等重点内容,并设计小组宣讲的课堂活动,各小组需要准备宣讲所需的PPT、宣传册、展板等,以便在宣讲环节中清晰地传达小组的想法和计划。学生还要深入研究应如何以艺术形式展现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如某个团队采用了名为“How to help kids with dreams”的海报(图5)向公众表达。

图5 “How to help kids with dreams”作品展示

阶段4:作品反馈

在本阶段的教学评价中,评价流程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1.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并提供一套表现性评价工具,这套工具将从作品的创新性、完成度以及学生的展示技巧等维度来设定评价指标。

2.在首轮作品评价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开放式评价阶段。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基于反馈,持续地对作品进行精细化调整,同时在此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订评价标准,涵盖作品的质量和展示技巧。小组成员要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从而达到宣讲目的。

(2)巧用工具,实施开放式评价

在课程的开放式评价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剖析,然后在其他同学或教师提出的观点下加以更改。本教学单元中,学生在展示作品并接受评价之后,教师引入了设计思维中的SCAMPER方法,以促进学生从“设计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完善。SCAMPER方法提供了多种反思的视角,包括替代、合并、调整、改进、应用、剔除和重组七个方面。以“如何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海报设计为例,教师指导学生从SCAMPER的七个视角中选择三个来优化他们的作品(见表3)。

表3 作品改进表

四、总结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打造了完善、客观、活力充沛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具有挑战性的单元学习任务进行不断探索,使其将全部精力投入课堂中,通过不断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一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有所提升,还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文县范坝初级中学)

编辑:赵文静

作者简介:高义军(1970—),男,汉族,甘肃文县人,大专,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