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促进读写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4-09-14 00:00:00张莉敏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一、读写结合项目化学习设计

依托项目化的学习方式,立足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结合该单元的阅读文本与写作任务,以“为同学立传”为驱动问题,参照夏雪梅提出的面向学习素养的课题学习设计原则,构建一套旨在深化阅读与写作融合能力的项目学习方案。

该项目周期预定为两周,面向八年级的学生群体。课程设计紧扣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第二单元收录的两个传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并围绕此单元关于学写传记的写作教学目标,以“为同学立传”这一引领话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旨在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项目实施,旨在既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技能协同提升,又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促进感情交流。在这一寓教于乐的项目活动中,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下主动构建和运用语言。

根据上述项目介绍,项目整体框架设计如表1。

表1 “为同学立传”项目设计框架

续表

二、传记阅读与写作项目化学习的实践

为了确保项目式教学活动的顺畅执行,在“为同学立传”的核心问题指引下,我们构建了以下真实的学习场景。

“我为同学立传”,撰写关于同窗的人物传记,深入探索他们成长的故事,始终遵循真实和代表性原则,做一位温情的叙述者。组织评比传记撰写能手,最终汇编成一本同学的传记选集,并将其陈设在教室的阅览区,以供大家相互借阅。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班级成员进行访谈,准确捕捉每位同学的显著特性,探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详细记录,并撰写纪实文本。这些传记性文章应恪守传记写作的基本规范,并从中选拔优秀作品。整合传记内容、组内访谈大纲和访谈记录等相关文件,汇编成该项目的成果集。

(一)传记阅读

阅读传记分为两个阶段,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研究,其中课堂学习占据五个教学时长,持续一周时间。第二单元中,《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属于怀旧式的散文,而《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则是关于人物的传记性质的文本。鉴于《列夫·托尔斯泰》与《美丽的颜色》两文的主角均系外国人,学生对其传记风貌尚不甚了然,故课堂上导入了《鲁迅自传》与《锦诗之美》两篇文章,旨在帮助学生领悟传记写作的独到之处。为巩固新学的知识,还安排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我的国文老师》及《我的老师》这三篇回忆录式的杂文作为课余拓展阅读材料。

▲探究活动一:传记文体特点

布置学生预习《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研究其人物概述与创作背景,汇编人物传记写作的初级知识点。(见图1)

图1 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异同点

根据“为同学立传”项目总体目标规划,此项活动中,学生应完成的活动任务有:

1.整理归纳两篇传记文章文体结构,分析两篇传记文章文体结构的共同点,形成人物传记文体结构初步认知。

2.两篇传记文章中都描写了与传记主人公相关的物品,试着探讨分析这些物品描写在人物事迹讲述中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传记写作中通过与传记人物相关物品讲述人物故事与品质的方法。

3.通读文章,提炼文中提到的事件,结合传记人物生平了解这些事件对于人物人生发展的意义,并尝试分析为什么文章中要描写人物的这些事件。

▲探究活动二:传记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

根据上一项活动中掌握的人物传记文体特点,深入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两篇人物传记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从各个维度了解文章中使用的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完成以下任务。

1.从感知文章情感表达的角度阅读两篇文章,充分感受文章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与居里夫人的主观情感反映。阅读中,重点解读作者对主角情感转变的描述,深入分析两篇文章在构思风格上的独到之处,以及语言使用与个人情感反映的关联。

2.阅读过程中提炼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词句做标记,结合标记语段的前后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人物传记中所起的作用。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感受人物传记文章的文体艺术特色。

通过以上阅读任务,学生能够建立对人物传记文体语言使用、艺术表现、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较深入的认知。在全面了解人物传记文章的文体特色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项目的主体——人物传记书写练习的部分。

(二)人物采访

“为同学立传”项目主体实施中,学生需要从班级优秀学生中选择一人撰写其传记文章。为特定人物撰写传记文章,需要写作者充分了解人物的生平信息,从人物相关事件中提取出能够应用于传记写作的事件信息,确保人物传记写作“言之有物”。在写作前期,学生需要对传记人物进行采访,具体了解传记人物的生平。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班上的54名学生划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记录并撰写一个特定同学的生平。采访行动开始之前,各个小组根据上一环节学习的知识总结归纳人物生平制定访谈大纲,并负责记录访谈内容。小组成员协作完善访谈资料后,梳理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并据此构建思维导图,辅助完成写作大纲。

小支架:

1.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对象明确,有的放矢。

2.问题要化大为小,具体明了。

3.提出问题应讲究顺序与层次,由浅入深。

学生思维导图见图2:

图2

得到访谈结果之后,小组成员根据人物生平特点,结合在传记文章阅读中学习到的人物事件描写手法,确定可以采用的写作结构与修辞手法,到此最终完成人物传记写作的所有准备工作。

(三)传记写作

人物采访结束后,各个小组学生按照采访大纲内容提示,从采访对象事迹中提取能够在人物传记写作中使用的事件。然后进一步分析提取各个选定事件中的客观元素,明确传记中人物事件描写的内容与方法。之后,将选定的人物事件嵌套进整体结构中,结合融入事件内容对文体结构中其他部分进行调整,确保人物传记文体结构的完整性,进而确定传记写作最终使用的大纲。

在拟定大纲之后,即刻着手草拟初版。各组学生完成人物传记初稿之后将初稿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利用课后时间批阅。初稿提交后的审阅主要是从教师的专业出发更精确地发现、总结学生文章中的问题。

教师课后审阅这些初稿时不难发现,多数学生能够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并且在选材方面既显示出典型特色又不失事实的真实性,还融入了个性化的文风,这表明之前的阅读教学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不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大多数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事件阐述的深浅把控不合理,部分学生的叙述浅尝辄止,缺少细节描绘;其次,使用过渡性的句子或段落不够熟练,导致文章连接显得不够流畅;最后,在具体细节的描述上,他们不擅长使用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人物形象刻画、语言表现等描述方式,导致作文缺乏文学韵味。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针对学生的作文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改善建议。学生需在课堂内完成提纲的修订,并在课后撰写第二版文章。比较学生的初稿与修订后的稿件,可以观察到课堂上的点拨对学生确有助益,修订后的稿件质量较原初稿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细节描述方面,文笔更为鲜活、准确,且角色特征更加鲜明。

(四)合集制作

项目的最终成效主要通过学生创作的传记体现,举办一次生动的传记创作竞赛,让教师和学生一同担任审稿人,通过评分同时给出改进建议来展示他们的评价。在教师评估的过程中,学生需认真记录修改建议,进而对稿件进行修订并汇编成册。

(五)项目评分

“为同学立传”项目中,学生需要最终提交本组同学共同完成的人物传记文章,作为项目最终成果。在项目最后,对学生项目提交成果质量与活动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为后续学生传记文章写作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帮助。项目评价中,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采用学生自评与班级师生公开评价结合的形式。

传记阅读自评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通过课内阅读能够体会传记的真实性、典型性特点;(2)能够回答探究活动一中的传记阅读问题;(3)能够体会传记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自主赏析;(4)能够将在课内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5)能够完成拓展阅读部分的活动任务。

公开成果评价:

团队合作精神:(1)人物形象鲜明,符合传记文体基本特点;(2)选材典型且真实;(3)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具有文学性;(4)有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5)有鲜明的语言风格。

创新与个性化:(1)事件描述详略得当;(2)能按照一定顺序安排写作(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3)文章结构完整,有头有尾;(4)行文流畅,过渡自然。

成果展示。

此次活动所呈现的便是学生创作的人物传记。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关于人物传记的写作成品,学生在阅读课程中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在传记创作中的运用。评价完成后,教师及学生小组与个体参照评分的具体指标对作品进行评定。

三、项目总结

“为同学立传”项目依托语文教材中已有的人物传记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开展人物传记写作的实践演练。在这一项目中,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实现自身作文写作、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同时,通过对周围优秀学生个人经历的调查了解,增进了与这些同学的互信,为构建更加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提供了帮助,也让优秀学生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班级乐学氛围的形成。

(作者单位: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