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是指听众通过感受、理解和评价音乐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交流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还是对音乐内涵和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和体验。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音乐消费模式的改变,许多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呈下降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湘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鸟朝凤》《江河水》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八音和鸣”为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并通过赏析代表作品,感受民族乐器的博大魅力,从而喜欢上民族音乐。所以,通过听赏一些作品,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八音是指我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八种基本音调,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和变徵。在古代的音乐理论中,八音被认为是宇宙间万物发声的基本音调,也被用来构成音阶和音乐曲调。
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四大类别,分别是弦鸣乐器、管鸣乐器、膜鸣乐器和击鸣乐器。
1.弦鸣乐器:弦鸣乐器是使用弦线振动发声的乐器。代表性的弦鸣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中胡、板胡等。
2.管鸣乐器:管鸣乐器是通过气流在管道中振动发声的乐器。代表性的管鸣乐器有笛子、唢呐、洞箫、葫芦丝、巴乌等。
3.膜鸣乐器:膜鸣乐器是通过膜的振动发声的乐器。代表性的膜鸣乐器有锣、鼓、扬琴、大鼓、小鼓等。
4.击鸣乐器:击鸣乐器是通过敲击或撞击乐器体产生声音的乐器。代表性的击鸣乐器有钹、木鱼、铃铛、铜钹、木琴等。
这四大类别的民族乐器涵盖丰富多样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它们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类别的乐器都有独特的表现力,丰富了我国音乐的多样性。
本单元所学内容中(见表1):
《百鸟朝凤》被认为是唢呐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鸟朝凤》的曲调婉转悠扬,情感丰富。它通过唢呐独特的音色和独奏技巧,表达了百鸟朝凤的壮丽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还在国际舞台上广为传播。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表达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唢呐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二胡名曲《江河水》讲述了一个女子在得知丈夫客死异乡的消息时,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滚滚而去的江水发出悲愤而无助的哭泣。
表1
■
续表
■
【教学过程及音乐赏析】
一、《百鸟朝凤》
1.教师播放唢呐演奏《百鸟朝凤》“鸟鸣”片段,并向学生提问:乐曲中使用了哪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声音。
2.简介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及唢呐相关知识。
3.通过多媒体出示不同声音类别的鸟类图片及鸟鸣音像资料,也可以请学生模仿各种鸟鸣(布谷鸟、斑鸠、燕子、黄雀、画眉、猫头鹰)的声音。
4.欣赏《百鸟朝凤》第一部分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听时体会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初听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2)复听时能够随乐哼唱。
(3)第一部分乐曲中一共使用了几种乐器。
5.完整听赏乐曲,分组完成表格(见表2)。
师:全曲分为以下八个部分,请同学们尝试分段并关注问题。
表2
■
续表
■
6.通过多媒体播放钢琴版《百鸟朝凤》,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的不同感受,让大家区别二者不同的艺术特点。
教师通过欣赏唢呐版和钢琴版《百鸟朝凤》引导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感受:1973年,作曲家王建中根据唢呐民间乐曲改编了钢琴曲《百鸟朝凤》。在钢琴版的演奏中,听众可以听到优美动人的旋律通过钢琴传达出来。钢琴的音色丰富,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强弱、节奏和表情来诠释曲子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百鸟朝凤的壮丽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唢呐版的《百鸟朝凤》最大的特点在于模仿各种鸟鸣声,并把它音乐化、艺术化;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把握原曲的神韵,把民族音乐的感觉和灵性用钢琴表达出来,体现“形散而神聚”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江河水》
(一)欣赏《江河水》
(二)介绍二胡(结构、技法)
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弓弦类乐器。它有两根弦,因此被称为“二胡”。二胡的音色柔和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表达力。
二胡的外形由琴身、琴颈、弦轴、弦钮、弦槽、弓和马尾等部分组成。琴身通常由竹木制成,上部呈蛇形,下部为方形。琴颈上有音品,用来按压弦产生不同的音高。弦轴用来调节弦的紧张度。弓是由马尾和竹制成的,通过弓法在弦上拉动产生声音(见图1)。
■
二胡的演奏技巧包括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左手指法主要用来按压弦产生不同音高,需要熟练掌握手指的放置和移动;右手弓法用来控制弓的运动和力度,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表现力。
二胡的音域广泛,能够演奏出高亢、激昂的快板曲调,也能够演奏出柔美、婉转的慢板曲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二胡常常用来演奏民间曲调、戏曲音乐和器乐独奏等。
二胡在中国乐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独奏乐器,又常常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三)赏析《江河水》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初听时的感受。
《江河水》的旋律自始至终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情感色彩。其以缓慢而悠扬的旋律起始,犹如一片寂静、深邃的水域,在这静谧中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随着乐曲的推进,二胡那特有的高音与低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叙述一个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这种音乐效果展现了二胡这种乐器本身的特质——既能表现柔美婉约,又能传递激昂慷慨。
乐曲的核心部分充满了强烈的对比与张力。它通过快速的颤音、滑音以及复杂的技巧,营造出一种悲痛欲绝的情绪。这些技巧的运用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波涛汹涌、情感翻腾的世界之中,感受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挣扎。同时,《江河水》巧妙地融入了“循环结构”,即乐曲在不同的阶段重复相似的旋律主题,通过变化的节奏和速度,使整个作品既有连贯性又充满新意,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四)作品曲式(段落)结构。
■
(五)赏析
1.引子部分
音乐由散板导入,一开头就出现全曲最低音,使人感到非常压抑;接着连续多次四度音程跳进,心潮似滔滔江水,怒火如冲天烈焰;然后旋律下行,回到痛苦和悲哀的抽泣中。
2.第一段音乐(哭诉)
本段是一个富有东北民间音乐特点的慢板乐段。开始旋律呈波浪起伏,节奏沉重,给人悲凉之感;接着大起大落,出现大跳进音程、顿音、颤弓等,似控诉,似哭泣;然后再现前面的基本音调,仿佛主人公精疲力尽的情形。
【教学反思】
《江河水》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尤其以其独特的二胡演奏而闻名。这首曲子不仅在技艺上展现了二胡的深厚韵味,还在情感上营造了深沉哀婉的意境,使听众能够深深感受到那份对逝去之美的怀念与追忆。
《江河水》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不仅在于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还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对历史、自然、生命的深层思考。通过这首曲子,人们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世事的变迁,以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遗憾。正是这份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理解,使《江河水》成为一曲跨越时空、触动心灵的经典之作。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多元化的音乐作品选择、积极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和跨学科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和资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市知行中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