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也是人们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守护精神家园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达到传承和弘扬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助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
“延续文化血脉”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丰富的内容,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本课中,通过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一课程内容与课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相契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理想,锤炼高尚人格,以及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已有所积累:能熟背经典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技艺也有一定把控,亦能感知身边的好人好事。然而,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解尚显不足。学生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往往难以把握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概念,虽有所耳闻,却未能深入理解其重要性和实践路径;虽然明白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但对文化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缺乏深刻认知。总体来说,教学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已知点:学生对中华文化有广泛的认识,但对其作用的理解尚浅。他们具备搜集、分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对文化创新充满热情,且文化表现力强。
困惑:学生对中华文化力量的感悟不深刻,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理解不足,文化认同感有待加强,文化自信尚需提升。
发展点: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学生应能感悟文化的力量,创新文化经典,增强文化认同,自觉地弘扬文化经典,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巧妙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发现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心灵深处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通过赏析优秀文化作品,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体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懂得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3.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4.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认同文化力量与文化品格,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价值。
教学难点: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制定依据】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识,但是,也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不系统、不深入,淡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不能坚定文化自信。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华文化知多少)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片:嫦娥六号、玉兔二号。
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上述图片吗?知道上述图片背后的文化故事吗?
【现状】部分学生对图片不了解,随意猜测;有个别学生了解,并能详细说明。
学生:第一张图片为嫦娥六号,是我国嫦娥探月计划的第六个探测器。其以我国民间故事人物嫦娥命名,取嫦娥奔月之意。
学生:第二张图片为玉兔二号,是我国制造的第二辆月球车(月表巡视器),其以嫦娥的陪伴动物玉兔命名。
教师:原来图片背后还有这样的文化故事。这些文化故事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提到中华文化,你会从什么角度向游客介绍呢?
学生:可以从文字角度介绍,让游客了解我国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现在使用的文字。
学生:可以从文学角度介绍,如“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
学生: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学生:可以从中国哲学思想介绍,如孟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以及孔子的思想等。
教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文化来看,中华文化有什么特征?
学生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师:是的,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学生:知道,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以及中国。
学生: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下来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未传承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目:中华文化根
(一)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师:中华文化能够被传承的原因在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1)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背诵《将进酒》的片段;(2)播放摇滚版《将进酒》和《经典咏流传》等视频。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学生:《将进酒》为古诗词,通过电视剧、歌曲创作、电视节目等形式广为传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教师:你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作为课间操活动推广、传承。
学生:可以组建京剧社团、皮影社团,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我们借此了解传统文化。
……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身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想法,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新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教师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设计意图:设计推广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而守望自身精神家园。)
(三)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为学生展示如下资料:
1.外国领导人在讲话过程中引用过的中国谚语及古诗词。
2.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其他国家的庆祝方式。
呈现教材本目中“探究与分享”的材料,并完成其中的两个议题。
(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学生探讨交流自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应如何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参与DikWiptCPUSCOm+4Xg+ynA==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中华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就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于生活中践行与弘扬。
学生: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多阅读中华文化瑰宝,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崇洋媚外,吸收外来文化,但不照单全收,坚持走自己的路。
(设计意图:重塑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信念,培养他们成为自信的文化传承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仅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将探索如何将这种底蕴转化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内在动力。)
▲第二目:美德万年长
教师为学生播放道德模范表彰视频,提供《苏武牧羊》《负荆请罪》等故事材料。
教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从故事材料中了解到故事所体现的传统美德,哪位同学来具体说一下呢?
学生:故事《苏武牧羊》中体现了忠贞爱国、不畏艰难的美德。
学生:故事《负荆请罪》中体现了贵和、友善的美德。
学生: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的视频资料体现了其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
教师:是的,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进行传统美德的弘扬呢?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分享小组结论。
教师:传统美德的弘扬在于践行,所以作为青少年,我们责无旁贷,要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传统美德,共筑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中华美德是一种文化基因,世代相传,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于生活中践行、弘扬,“不以善小而不为”。)
▲作业设计
1.写作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2.探究作业:调查你身边的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以文字的形式生成一篇调查报告。
3.实践作业:了解中华美德,并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行为拍摄成小视频,予以记录、分享。
(作者单位: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