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阅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4-09-14 00:00:00张培立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而情感阅读作为一种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情感阅读是指通过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的阅读方式。它注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思考文本,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以《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为例,探讨以情感阅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

1.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怀念之情。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和运用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叙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知,培养情感表达和感恩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人。她们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支持,塑造了我们成长的道路。当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时,心中充满感激和敬意。母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正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所述,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从不求回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看母亲对朱德的一生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朱德又是如何回报母亲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对母爱的回味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二、速读全文

指导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阅读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了解生僻字词的音、形、义,为深度阅读课文扫清障碍。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出母亲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及尊敬的深厚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积累字词,理解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一)结构梳理

教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

学生:全文可划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2~13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回忆往事,凸显母亲的美德,是文章的重点;第14~17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感恩母亲,抒发哀痛之情,表达报答母恩的决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

(二)理清脉络

教师:文章第1自然段内容虽然短,但信息量很丰富。请同学们找找第1自然段的关键词。

学生:去世、悲痛、勤劳。

教师:文章开篇介绍母亲去世的消息,自己很悲痛,还提到母亲勤劳的一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大家说对不对?

学生:对。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的?

学生:还有一句话也很关键,“我爱我母亲”。

教师: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第1自然段开篇点出了写作的原因,并告诉读者全文的感情基调——“爱”,而“勤劳一生”是引领全文的主线。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师: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13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写作线索。

(学生快速读课文。)

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文章第二部分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

学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分别是:作者小时候、1895—1900年前后、1905年、1908年、1919年、1927—1937年前后、抗战以后、1943年。

教师:现在请大家按照时间顺序列一个表格,梳理母亲在这些时间段做了或经历了哪些事情,通过这些事情表现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完成表1。

表1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表格梳理事件,能更清晰地概括文章内容及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

教师: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按照表1一起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教师:能从文中选两句表现母亲勤劳的话吗?

学生:“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教师:除了勤劳,母亲还有什么别的品质?

学生:聪明能干。如课文中说:“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还有刚才的那句“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等”。

教师: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宽厚仁慈。“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学生: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知道作者偷偷跑去参加“同盟会”,“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善意和关爱,她对所有人都友好和蔼,从不计较得失;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从早到晚地忙碌着,她既会种田,又会养家,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她的勤劳精神激励着家人,也成为朱德一生的榜样;母亲是一个慈爱的人,母亲对待孩子始终充满了爱和关心,她不仅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她用自己的爱和付出,让朱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母亲有远见、识大体,母亲常常教导他要有远大的理想,并鼓励他要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同时,母亲还深明大义、支持革命,当朱德离开家乡投身革命时,母亲虽然不舍,但没有阻止他,而是鼓励他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母亲的教育、支持和聪明才智都为朱德的成长和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指引。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学会情感表达和思考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文中所表达的主旨。)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现在看一下第三部分。我们刚才学习的第一、第二部分的写作手法以什么为主?

学生:记叙为主。

教师:那第三部分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

学生:抒情。

学生:也有议论。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第14~15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第16~17自然段则写了母亲离去后作者的哀痛以及报答母恩的决心,并将这种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进一步升华为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使得母亲的形象变得平凡而伟大。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回忆母亲时所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琐事,这些事情看似普通,却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努力、坚韧以及宽容,母亲虽然是一个家庭妇女,却懂得读书的意义,举债也要供朱德接受教育。不仅如此,母亲还深明大义,在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下,鼓励、支持朱德参加革命,培养出了一位开国元勋,平凡中彰显了伟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写文章时如何通过写作手法来传情达意。)

四、感恩母爱、珍惜母爱

教师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画面描述: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天的劳碌后,晚上一边给自己的孩子洗脚,一边讲“小鸭子”的故事,洗完脚后告诉孩子自己玩一会儿。孩子很是好奇,偷偷地跟在母亲的身后,看到正在给奶奶洗脚的母亲。奶奶慈祥地看着劳累的媳妇说:“忙了一天了,歇会吧!”母亲用手拢了拢有些凌乱的头发,笑着回答:“不累!妈,泡泡脚对您身体有好处。”奶奶和母亲相视笑了。孩子若有所思地跑开了……当母亲再次回到孩子房间时,发现孩子不在房间,正在四处张望寻找时,孩子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走了过来,水花溅到孩子的脸上,孩子腼腆地对母亲说:“妈妈,洗脚!”

片子的结尾:母亲坐在床上,孩子低着头笨拙却认真地为母亲洗脚,一边对母亲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教师:这是央视1999年拍的公益广告,可能同学们没看过,今天看后有没有想要说的?

学生:母亲每天辛勤劳作,照顾着家庭和孩子,而我们常常忽略母亲的付出,总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甚至有时候嫌她啰唆,以后我们要多理解母亲,关心母亲,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师:对,不要等待,关心母亲就从现在做起。

学生:母亲的爱总在无声之处,为我们操劳,为我们煮饭、洗衣、打理家务,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母亲总是能记着我们的生日,却忽略了自己的生日,今年我要给母亲过一次生日。

教师:非常好,给母亲过一次生日。

学生:我觉得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她们的微笑如同阳光般温暖,她们的关怀如春风般温柔。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不求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够幸福快乐,健康成长。今天回家,我要对母亲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教师:是啊,我们的母亲也曾经是风华少女,也曾有着纤纤玉手,但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母亲的两鬓逐渐泛白,面容逐渐苍老,她们的时间都给了家和我们。尽管我们的母亲不像朱德的母亲那样伟大,但她们在我们心中同样很重要。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与母亲相处的机会,用心去感恩母亲,让她们知道她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教学总结】

情感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情感表达和多元化评价等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情感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榆中县朝阳学校)

编辑:孙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