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体育运动的教学设计

2024-09-14 00:00:00宋丽娟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0期

如何在中学体育运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民族民间体育”为研究案例,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度了解民族民间体育,并积极参与。

一、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对文章整体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脉络,明确学习内容。其次,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内容上,详细讲解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从竹竿舞、踢花毽等方面进行内容讲解和文化探索,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学习进行思想交流,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分享自己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融入民族民间体育运动技巧,有效提升体育课的生动性。从阅读到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民族民间体育”介绍了民间历史悠久的体育形式,并重点分析其运动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技巧。同时教材中的竹竿舞是黎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欢快的节奏,适合中学生学习,且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学情分析

本次研究以八年级二班全体学生为探索对象,该班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学习、阅读,理解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并从这些运动中理解当地文化特色,进而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体育具有的特点,并掌握竹竿舞、踢花毽等体育运动技巧。

2.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提高中学体育运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3.在新时代发展下逐渐适应创新教学方式,成为符合当前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协调运动,打好节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步和竹竿有节奏地配合,掌握踢花毽的动作要领。

六、教学工具及资源

“民族民间体育”课件,花毽、竹竿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以问题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多媒体屏幕中播放《竹竿舞》《踢花毽》的视频,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

2.了解竹竿舞、踢花毽的历史背景和兴起缘由,分析其具体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技巧,从而在体育运动中融入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以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引入《竹竿舞》《踢花毽》,与学生共同探索相关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竹竿舞、踢花毽的背景和发展,明确其民间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不同之处,使其在课堂中掌握运动技巧,明确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把握教学主旨。)

(二)新课学习

1.播放微课视频和《竹竿舞》《踢花毽》视频,让学生明确民间体育的不同特点、不同节奏等,并对比《竹竿舞》《踢花毽》二者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把握民间体育的运动技巧。

2.教师演绎讲解民间体育,对《竹竿舞》《踢花毽》进行分段教学。

教师任务:

(1)划分《竹竿舞》的节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明确本运动的节拍技巧。

(2)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分析,归纳并总结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学习难点。

学生任务:

(1)观看微课视频,分析《竹竿舞》《踢花毽》的运动特点,找到《竹竿舞》和音乐之间的节拍。

(2)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竹竿舞》《踢花毽》文化,并自主交流分析,明确民间体育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详细探索,并在黑板上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利用符号明确不同段落对应的节拍和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竹竿舞》的运动节拍,体会黎族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在教师引导下掌握运动方式,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分段学习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动作分解,从而明确不同动作之间的协调性。)

4.教师教导学生动作节拍,介绍平步、磨刀步、搓绳小步之间的区别,并对不同步伐进行练习,进而掌握《竹竿舞》的相关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动作的分析练习,明确不同步伐的具体特征,并指导学生协调性掌握整体运动,学习民间体育。)

5.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外进行教学,完整演绎《竹竿舞》《踢花毽》,结合伴奏教导学生。

教师任务:对整体运动进行教导,指导学生不同步伐和运动之间的衔接。

学生任务:结合伴奏,准确进行动作学习,并加强自身动作配合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设计意图:教师整体演绎民间体育运动,让学生了解相关运动形式,深度学习民间体育。)

6.引导学生感受民间体育之间的步伐变换和节奏变化,并利用分组交流的形式对运动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更协调地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节奏风格,从音乐中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况,探索踢花毽对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三)细节分析

1.你从运动中感受到的生活态度是什么?你对这些民间体育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学习程度,了解民间体育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影响,并明确其对我国文化的重要性。)

2.学生学习《竹竿舞》《踢花毽》动作,教师对此进行合理指导。

师:老师能看出来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现在请大家学习《竹竿舞》《踢花毽》动作,并提出你认为最难的动作。搓绳小步动作学习要点和难点是什么?踢花毽怎样提高自身协调性?

课件演示:动作要领、节拍的难点总结分析。

通过分析探索,《竹竿舞》最难的动作就是搓绳小步,其需要人的左右脚在每组竿中各做一次后踢腿,跳跃向前。并且随着节奏的加快,动作不断加快,整个舞蹈更具有欢乐性。而《踢花毽》则需要人在运动中控制身体重心,从而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对《竹竿舞》《踢花毽》的总结分析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动作思考,学习整体运动技巧,让学生认识民族体育的特色,了解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巩固检测

1.整体练习动作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竹竿舞》《踢花毽》的整体动作进行练习,学生结合不同小组进行学习探索。同时教师在此引导学生注意体育动作的节奏、技巧等,并对动作进行分段演示,从而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最后,教师对整体动作进行教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练习,进一步完善自我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动作练习进一步完善民间体育学习,提升节奏的演绎和情绪推动。)

2.体会民间体育情感

通过不同节奏、不同快慢的形式对民间体育进行练习,学生体会动作在不同情况具有的情感。

(设计意图:不同的节奏、不同快慢形式的体育动作练习使学生更加熟悉民间体育,并结合不同的角度体会民间体育具有的特色情感。)

(五)拓展延伸

1.教师让学生欣赏网络中其他民族演绎的《竹竿舞》《踢花毽》视频。通过不同民族的不同演绎体会民间体育的多样性,学生加深对民间体育的学习,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具有深度的融合性。

2.教师让学生观看现代版《竹竿舞》,体会当前《竹竿舞》和黎族竹竿舞之间的区别。欣赏优秀作品体会不同的体育表现方式,更好地了解体育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从而拓展自身的体育见解,对体育运动不断进行创新优化。

3.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民间体育进行分析交流,并依次向大家介绍相关民间体育具有的文化特色和运动知识,有效拓展体育认知,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介绍的体育项目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文化方面的补充,让学生完整地认识体育项目,并重点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度学习民间体育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推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学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体育运动中的融合,从而创新当前的体育教学方式,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六)课堂小结

教师首先对《竹竿舞》《踢花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风土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此有系统的了解;其次利用微课视频播放相关体育内容,让学生明确《竹竿舞》《踢花毽》的动作要领和技巧,体会不同民族体育运动的特别之处。

(七)课后作业

1.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民族民间体育知识,了解《竹竿舞》《踢花毽》当前的运动形式和创新之处,与本次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2.预习下一课体育运动教学内容。

(八)板书设计

民族民间体育

《竹竿舞》《踢花毽》

创新形式 情感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教学反思

本案例的特色在于将民族民间体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文化感受,其亮点在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注重教学效果的综合性评估。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从教学目标来说,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竹竿舞》《踢花毽》的动作讲解上,利用节奏讲解、动作比对的形式了解民间体育的教学风格,此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部分学生的乐感较差,因此在教学期间出现教学困难,学生难以有效掌握体育节奏。此外,教师在教学期间整体设置的内容较多,出现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如《竹竿舞》教学讲解花费时间较多,导致《踢花毽》的讲解过少,这就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合理调整,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初中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知识,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尤其是视频资源的融合,使原本抽象的体育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生动化,从而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在八年级全一册“民族民间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情感内涵,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进而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编辑:曾彦慧

作者简介:宋丽娟(1975—),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