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梦扬帆启 文化筑未来

2024-09-13 00:00:00李雪琼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8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主题班会;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2-0056-03

【作者简介】李雪琼,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7)教师,高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苏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智慧。因此,开展以苏绣为主题的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苏绣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学生更加倾向于接触现代化的文化元素,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相对较少。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我组织并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让学生了解苏绣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知晓其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和贡献。

情感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行为方面:鼓励学生将苏绣文化传播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苏绣文化,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调查问卷,搜集视频、图片材料,准备丝线等。

学生方面:设计苏绣宣传海报。

四、实施过程

(一)了解苏绣,感受文化底蕴

教师展示苏绣作品。

说一说:大家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学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层次分明……

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苏绣”,感受苏绣织就的绚烂文化。

学生观看苏绣介绍视频。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在古代,苏绣制品被用作宫廷御用品;现在多次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宾。

学生介绍苏绣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加深对于苏绣的了解,感受苏绣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挖掘内涵,汲取精神力量

播放苏绣工艺精益求精的视频。

学生动手操作:分丝线。

教师:结合视频介绍和分丝线的体验,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感觉非常震撼,为了追求逼真,颜色的配比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2:我非常佩服这些绣娘,一根丝线要分成128份,就算有足够的耐心,也很难完成。刚刚我们体验了一下,我很难想象她们是怎样做到的。

学生3:我发现很多绣品需要耗时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才能完成,她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感动。

学生4:有的作品需要绣娘有十年以上的绣工,她们的绣工需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教师小结: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追求卓越、协作共进等,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讨论交流:说一说你了解的工匠精神。

学生1: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成功的背后充满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杨利伟于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杨利伟的努力不仅体现在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的过程中,还体现在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贡献中。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学生2:我觉得身边的教师们就展现了工匠精神,他们总是尽心尽力地准备每一堂课,力求将最好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学生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我们应该向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们致敬,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学生3:我觉得我的外婆具有工匠精神。每次做棉鞋的时候,她都会精心挑选面料和棉花,确保棉鞋既舒适又耐用。在缝制过程中,她一针一线都格外认真,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教师小结: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存在于那些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国工匠身上,它同样体现在我们身边的普通职业和普通人身上。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这种精神的力量。

教师提问: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学生1:在学习时,我们专注于当前的任务,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要急于求成。

学生2: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尝试和改进。

学生3: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满足于一种解决方法,要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要素,并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一精神。

(三)创新传承,展望苏绣未来

教师:目前,绣娘队伍老龄化,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传统苏绣作品定价较高难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等都对苏绣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交流:苏绣如何创新。

题材上的创新:苏绣与“国货”护肤品牌联名,将传统文化和年轻人当下喜欢的产品相结合。

形式上的创新:苏绣创新应用于首饰、文创、摆件等。

材料上的创新:苏州首创会动的苏绣。

教师小结:创新精神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年轻一代尤为重要。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苏绣的创新举措,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精神是发扬和传承苏绣的重要动力。

(四)实践行动,传承中国文化

苏绣社团学生分享学习苏绣的感受。

开展“我为苏绣代言”活动。

学生分组为苏绣设计宣传海报、撰写宣传语。

第一组:一针一线绣出苏州风情。

第二组: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

第三组:苏绣,尽显苏州优秀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苏绣艺术,还能在创意设计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活动延伸

制作宣传长廊,将设计的苏绣宣传海报和宣传语进行标题展示。

利用假期体验苏州的传统文化。

六、活动总结

本节班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和体验苏绣,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本节班会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展示传统艺术的美、体验传统习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同时,这些活动也能潜移默化地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然而,本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由于课堂时间所限,给学生体验操作的时间不足,若能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时间,会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苏绣。在作品展示环节,留给学生动手实操的时间比较仓促,虽然大部分作品都展现了学生的创意和努力,但部分作品因制作质量不高而影响了整体展示效果。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8:44:33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47:02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09:20
初中生挫折应对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30:10
浅谈主题班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17:42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2:36:16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