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校本建设”要厘清何谓“校本”

2024-09-12 00:00:00严艳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7期
关键词:厘清何谓研修

“校本”,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校本”建设受到很多学校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很多可供借鉴的“校本”案例,也出现了部分学校只有“校本”概念却无“校本”实绩,盲目折腾“校本”改革。要想“校本”建设走深走实,必须厘清一个概念,即:何谓“校本”?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的表层逻辑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其深层逻辑是学校要依靠自己的资源和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校外的资源和力量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相较而言,自己的问题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经验最可靠。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个体及学校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就不难理解“校本”的重要性了。

校本的内涵是以校为本,但校本却不等于本校。以校本研修为例,依靠学校自身力量的教学研修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并不排斥外部资源。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校内常态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学研修的主渠道。通过校际的交流、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研讨,能让教师看到更宽阔的教育天空,能发现本校及自身专业成长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能让本校的研修有更高的目标。因而,校本不是封闭的,而是立足本校,学习和借鉴校外经验的过程。

厘清了校本的内涵,也就找到了校本的着力点。以校本教材编写为例,虽然校本教材的适用范围是本校,但教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材的编写是需要时间的,编写出的教材不是一次性使用的。要想编写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不仅要基于本校的教育实际,还要放眼更宽广的教育天空,以前瞻性视野和多元视角构思本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有价值的校本教材。

校本建设是能被看见的,但校本不是物化的。在教育评价视导检查过程中,都有对校本成果的考评,但很多考评都聚焦在编写出几本校本教材、开展过几次校本培训等。考核加分的依据是“被看见”,学校只有拿出印刷好的教材、校本培训的书面材料或影像资料,这项工作才能被认可。校本建设需要以具体的活动为载体,大多会有“物化”的成果,但校本成绩又不是物化的,更多是学校文化建设不断进步对全体师生思想与精神的滋养,并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校教育的提质增效。

校本建设需要以学校教育教学为抓手,但校本是系统的。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例,校本课程建设并非仅是遴选出各学科精品课程,更不是重点磨出若干节可供参观的公开课。要想把校本课程建设好,必须要有基于本校实际的校本化教育教学目标、校本教师培训以及成体系的校本教材,而这些工作恰恰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系统。

校本建设,是学校特色化发展的不二选择,要让校本建设少走弯路,先把“何谓校本”这一根本问题厘清,才能站在正确的赛道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厘清何谓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厘清“浸没”“浸在”
厘清概念 “能”“能”不同
化繁为简 厘清关系
What is VR 何谓VR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何谓景泰蓝?
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 02:06:24
帮你厘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何谓企业家精神?